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湖大學半歲了,我們找研究員、基金會和捐贈者聊了聊

4月3日,西湖大學雲谷校區正式開工建設,幾十台打樁機集體進入施工場地。雲谷校區為西湖大學主校區,預計2021年底建成。

公開信息顯示,西湖大學預計在2022年開始招收大學生。到2026年,計劃在校學生達5000人左右,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含講席教授)人數達到300人,博士後約900人。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介紹,目前西湖大學已聘用近百位科學家,初步搭建了與國際接軌的科研平台,招收了西湖一期、二期139位博士研究生。

西湖大學於去年10月20日舉行成立大會,目前設置兩大校區——雲棲校區和雲谷校區。雲棲校區位於西湖區雲棲小鎮,是西湖大學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所在地,該校區已經投入使用。

此次開工建設的雲谷校區為西湖大學主校區,位於西湖區紫金港科技城板塊。雲谷校區一期用地面積約1495畝,其中首期建設用地635畝,首期總建築面積為45.6萬平方米,總投資46.3億元。建成後的雲谷校區將有36座建築,包括2座科研樓、3座食堂、25座師生公寓樓等。

“雲谷校區作為西湖大學未來的主校區,將伴隨學校一起成長,記錄一代一代西湖人的故事,傳承西湖大學的精神和文脈。”施一公說。

人才引進

“大學之大,在於大師之大”

4月2日下午,在西湖大學工學院的一個實驗室內,研究員周南嘉正在演示用3D列印技術製作的軟體章魚機器人。透明的章魚機器人用燃料驅動,燃料燃燒釋放氣體後,通過微控芯片控制氣體的流動方向,間接控制章魚觸手的運動軌跡。“將來成熟的軟體機器人可用於水下探測,軟體觸手能伸到石頭縫等複雜空間,從事傳統機械機器人無法完成的工作。”周南嘉說。

生於杭州的周南嘉在本科時留學美國,在美求學12年,他取得了美國西北大學的材料學博士學位,並成為哈佛大學的博士後。在美期間,周南嘉跟著兩位美國兩院院士學習了3D列印技術以及材料學專業知識,完成學業後,他於去年3月入職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學院,擔任助理教授。同年7月,他辭職回到家鄉杭州,9月便加入西湖大學擔任工學院研究員。

周南嘉回國有兩個原因。“我在杭州長大,這裡是我的家,我一直希望學成之後回到杭州。”周南嘉說。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看到國內3D列印領域發展的前景,以及西湖大學招聘的信息。西湖大學提供的科研啟動經費、實驗室條件、學科交叉氛圍等資源吸引了周南嘉。

來到西湖大學6個月,如今周南嘉的團隊已有12個人。入職兩個月後,他擁有了自己的獨立實驗室,並開始著手做實驗。“這個執行速度,在全世界任何高校幾乎是不可能的,我那些在常青藤名校做老師的同學都表示很羨慕。”

吸引人才一直是西湖大學辦學的重點。“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施一公說,他希望西湖大學能培養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拔尖創新型人才,西湖大學也會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

今年3月18日,西湖大學對外發布2019年招聘公告,約200個崗位面向海內外招聘,這是西湖大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招聘。

建校模式

一份人生的科研課題

西湖大學的不少工作者都是學者或科學家出身,類似的經歷讓他們有了一種共同的特質,西湖教育基金會的祝佳琳把它總結為一種“具有韌性的學者精神”,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基金會的執行秘書長劉旻昊。

西湖教育基金會是西湖大學的舉辦方及捐贈基金的籌資主體,同時也是連接西湖大學與捐贈人等社會各界的紐帶。來到基金會之前,劉旻昊是一名生物學博士,後來成為施一公的門生。純粹的實驗生活曾是作為科研人員身份的劉旻昊的全部,“朝9晚12,忙到兩三點也是常事。”劉旻昊說,在清華的三年時間裡,她每周有三四天都在4攝氏度的冷室做實驗,“很辛苦,但也很享受”。

從做科研轉型運營基金會之初,劉旻昊也糾結過,“感覺放棄了專業跑到一個不熟悉的領域”,但她依然對這一轉型抱有自信。

西湖教育基金會在國內開創了社會力量興辦高等教育的先河,“沒有其他人做過,沒有參照模版,但這對我來說是好事,因為國內沒有先例,我們可以放手去探索。”接手基金會後,劉旻昊花了兩周時間讀書,把國內外一些名校的基金會歷史、運作方式、架構、年報研究了個遍,初步整理了一份關於西湖大學的材料。

跟著校長施一公為學校找來一個個捐贈人後,劉旻昊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帶來的成就感不亞於做出一份科研成果。劉旻昊說,每次聽校長向捐贈人介紹西湖大學的理念,聽捐贈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都覺得刷新了自己的認知。“以前我一直在跟科研課題打交道,現在變成跟人打交道,這更像是一份人生的科研課題,非常有意義。”劉旻昊說。

劉旻昊偶然想起多年前雅思面試時,考官問她將來想從事什麽職業,劉旻昊說想當演員,因為可以體驗豐富的人生經歷。如今,劉旻昊覺得基金會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幫她實現了這一理想。“跟不同的捐贈人聊,了解他們的故事和理念,聊他們為什麽捐贈,這種感受也和演員相似。我看到那麽多的風流人物,他們的人生都是那麽不同尋常。”劉旻昊哈哈大笑一聲說:“這挺酷的。”

籌集資金

以女兒的名義向西湖大學捐贈

如今,西湖大學已經收到社會各界協議捐贈超過43億元,實際到账15億元。在這背後,是98位大額捐贈人、36位創始捐贈人和近萬名小額捐贈人的付出。

2018年4月17日,這一天對於杭州職員陳先生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女兒10歲生日,此前抽中的新股漲停。就在當天,他又在報紙上看到了西湖大學新增捐贈人的新聞。

三件事擺在面前,陳先生做了個決定。他詢問女兒:“爸爸今年不送你別的生日禮物了,以你的名義給西湖大學捐一筆錢好不好?”陳先生回憶,剛滿10歲的女兒帶著稚氣告訴他說:“好呀。”

當天陳先生轉手了那隻新股,自己又添了些錢湊了10417元,捐給了西湖教育基金會,“這個數字包含了女兒的生日和年齡”。

去年10月20日,陳先生一家三口被邀請參加西湖大學成立儀式,並參演了西湖教育基金會的微電影宣傳片。

三捷投資集團董事長杜建英也是捐贈人之一,她在西湖大學雲谷校區開工儀式上說,尖端核心技術不能一味地用“拿來主義”去追求“短平快”,需要有一批醉心於基礎科學研究、耐得住寂寞、有社會責任感的優秀創新人才在基礎學科領域去創新和突破。“我們支持有抱負、有擔當的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也希望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科技強國。”杜建英說。

對話

西湖教育基金會執行秘書長劉旻昊:沒有害怕過失敗

新京報:根據預算,西湖大學要籌集200到250億元的永續資金池,目前進展如何?

劉旻昊:現在收到的社會各界協議捐贈超過43億元,我們計劃用8到10年時間建立一個200到250億元規模的永續資金池,確保大學實現長期穩定發展。

新京報:資金主要來源於哪裡?

劉旻昊:西湖大學的辦學資金主要來源於四方面。第一塊是政府資助,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政府在土地劃撥、校舍建設、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都很大;第二塊是西湖教育基金會募集的捐贈,作為舉辦者,基金會是學校主要支持者,提供學校運行經費、教職工薪酬福利待遇等;第三塊是未來招收大學生後的學費收入;第四塊是競爭性科研經費及人才政策支持經費等渠道。

新京報:西湖大學對於捐贈人會有什麽回報?

劉旻昊:基金會辦大學的一個創新之處在於機制。西湖大學的機制是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董事會是學校最高決策機構,基金會可以提名推薦不少於三分之一的校董會成員。所有的創始捐贈人都是學校的董事或榮譽校董。

學校會在校史裡完整記錄他們的捐贈過程和捐贈故事,並在捐贈牆上刻上捐贈人的名字。學校每個月還會給捐贈人發送西湖大學的報告,並定期舉辦開放日,邀請捐贈人進校參觀。

新京報:在你印象中,施一公校長是個什麽樣性格的人?

劉旻昊:施老師是非常真摯的人,他前後跟不同人介紹西湖大學的理念大概有上百次了,但每次都像講新的內容一樣,很激動。他口才特別好,從西湖大學辦學理念,到建設的進展,一講起來滔滔不絕,有時恨不得講兩三個小時,他對西湖大學真的有一份真愛。

新京報:基金會辦大學是一種探索,籌資工作並不容易,有沒有害怕過失敗?

劉旻昊:我們不害怕籌資中面對的困難。創新和探索是需要多嘗試的。我以前做科研時常說沒有不好的結果,負結果也是好結果,至少它排除了一種可能性。一共100條路,你把99條都試錯排除了,那剩下的就一定是正確的路。做了科研就不那麽怕失敗了,不行就換一種方法,重新試過。每次和捐贈人談,我發現西湖大學認可度很高,這種良好的口碑對我的籌資工作也助力不少。

新京報記者 黃哲程 編輯 於音 校對 李世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