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西湖大學今日宣告正式成立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10月20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成立大會在浙江杭州舉行。

成立大會現場,全國高校設定評議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杜玉波宣讀教育部賀辭,教育部對西湖大學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賀辭指出,西湖大學的創辦,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之先河,對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具有重要意義。韓啟德、袁家軍、杜玉波、楊振寧、施一公共同為西湖大學揭牌。5名諾貝爾獎得主、70餘位國內外校長及代表、近百位捐贈人出席。

在距離會場10余公里之外的西湖區三墩鎮,西湖大學的主校區——雲谷校區尚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2018年4月3日,該主校區正式開工建設。根據建設進度,2021年底雲谷校區要完成交付。這片面積近1500畝的土地上,3年後計劃有1200名博士研究生到來,8年後則有5000人,包括2000名大學生。

西湖大學雲谷校區規劃圖 西湖大學官網 圖

這座由全球建築設計排名前50強的HENN德國海茵建築設計的校區,核心是一個特別的“學術環”:核心建築間互相連接。這個“學術環”的寓意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而這正承載了西湖大學短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的夢想。

實際上,從構想到獲批落地,西湖大學的僅花了3年時間,一路綠燈,“奔跑”向前。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領銜,與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7人正式向國家長官人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批示支持。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西湖大學正式獲教育部批準設立,由施一公出任西湖大學校長(代)一職。

而在距離會場20余公里外的西湖區石龍山街18號,西湖大學雲棲校區(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下稱“高研院”)則已承擔教學任務超過1年半時間。2017年3月19日,高研院位於杭州市雲棲小鎮的約10萬平米院址正式啟用,首批教職員工入駐。截至目前,已有近70名科學家有意願前往這裡開啟研究和教學生涯,總計139名“西湖一期”、“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完成入學。

按照施一公等人的願景,這所通過民間籌資建校,以博士研究生培養為起點,定位於“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 的大學,“15年之後就將比肩世界一流大學”。

西湖大學被認為是“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科研教育體制機制”的一次嘗試。2017年6月,剛過50歲生日的施一公撰文《夢想開始的地方——寫於西湖高等研究院第四批學術人才招聘之際》稱,民辦大學的優勢“在於機制靈活多樣、便於輕裝前行”,未來可以成為中國科技教育改革的試點,探索出的改革成功經驗也可進一步拓展到公立大學。

4月16日,西湖大學在杭州召開了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確定了西湖大學第一屆校董會成員。韓啟德等21位候選人為西湖大學首屆校董會成員,由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擔任校董會主席,現年96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擔任校董會名譽主席。經校董會投票表決,施一公當選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根據《西湖大學章程》,西湖大學將實行董事會長官下的校長負責製。錢穎一在創校校董會第一次會議致辭中提出三條建議:以制度為基礎按規則辦事;給校長最大的治校太空;給教師最大的治學自由。

楊振寧在2017年12月10日高研院成立大會上寄語,“假如我要是年輕的話,我肯定會參加他們的隊伍。現在年紀大了,只能祝賀他們大大的成功,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科技研究事業,做出好的貢獻。”

“在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近年來蓬勃發展,但目前主要以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還未曾在前沿科學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進行嘗試。”施一公曾表示,“這個空白需要一代人攜手邁出第一步去填補!”

知名學者倡議辦學

西湖大學的備受矚目,在於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化、世界級、研究型的民辦大學。

這樣一所大學的藍圖,在幾年之前,一批知名學者就已經開始醞釀。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領銜,與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7人正式向國家長官人提交了《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並獲得批示支持。這是西湖大學最為關鍵的第一步。

在上述7人中,施一公作為知名的結構生物學家,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0年,位及講席教授之後於2008年選擇全職回到清華大學。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和施一公類似,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十一,中科大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饒毅,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錢穎一等人,均有多年的海外求學、任教經歷。

時間撥回到施一公剛剛回國之際,西湖大學的“種子”或已在其心中萌芽。2008年4月,施一公和他相識多年的好友饒毅共同在《光明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靠什麽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清華大學官網當時也對該文章進行了轉載。

施一公和饒毅在文章中提到,無論清華,還是北大,雖然有出色的大學生並在某些學科取得了突破並達到世界領先,但都不是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國沒有一支強大的世界一流水準的教授隊伍,而且支持世界一流教授隊伍的體制及政策尚待完善。

文章進一步提出,在中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依照國際標準,而不是國內標準”。他們認為,所有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擁有世界一流水準的教授隊伍,二是有一套支持教授隊伍培養人才、進行尖端科學研究的體制及政策(即所謂軟環境)。

施一公和饒毅建議,在今後一段時間內,中國應該重點引進一批在研究領域領先的世界著名大學的一流正教授,使其全職全時回國工作,讓他們在國內一流大學全面發揮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領軍作用。

這也直接推動了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標誌著“國字號”人才工程付諸實施,成為中國迄今為止最高層次的海外人才引進計劃。

開眼看過世界的這批海外學者致力於將他們學習、工作過的世界頂級學府在中國落地。

施一公在2017年12月10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西湖大學前身、籌辦主體)成立大會致辭中表示,“2015年5月起,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和我,與數千名專家和眾多科教工作者一起,集思廣益,希望在美麗的西子湖畔創建一所民辦的、研究型的、有望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一流的小型綜合大學”。

施一公同時提到,改革開放以來,近五百萬留學生邁出國門,其中兩百多萬已經學成回國。他們在中國長大、從小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深受人民的恩澤;他們懷抱科教興國的夢想、立誓用自己所長報效祖國和人民,而創建一所世界一流的民辦大學正是這一群人和國內萬千同道實現這一夢想的途徑。

選擇西子湖畔、獲政府大力支持

西湖大學和杭州又是如何結緣?

前述向國家長官人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的7人之一、阿里巴巴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從中或發揮了“牽線”作用。

杭州市西湖區從王堅處了解到提交上述建議的情況後,搶抓機遇,積極對接,西湖區委主要長官趕赴北京登門拜訪,並邀請施一公等人前來西湖區考察。同時,杭州相關部門主動前往北京上門對接。

最終,在經過相關會議及實地考察之後,杭州從深圳、上海等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

2015年6月,《籌建西湖大學(籌)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署,“西湖大學”這一名稱正式問世,政府支持政策正式啟動。隨後的2015年7月,杭州市政府建立“推進西湖大學(籌)項目聯絡對接工作長官小組”。 同期,施一公等7位發起人成立了“西湖大學籌辦委員會”,作為主體負責西湖大學籌建申報工作。

當年7月,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下稱“西湖基金會”)也迅速成立。西湖基金會作為西湖大學的舉辦方和西湖大學捐贈基金的籌資主體,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為非公募基金會。西湖基金會理事會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陳越光、甘中學、趙偉以等人構成。劉旻昊擔任西湖基金會執行秘書長。

2015年12月,西湖基金會注冊成立了民辦非企業性質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即西湖大學前身和辦學依托主體。高研院由饒毅擔任法人,下設生物學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理學研究所、前沿技術研究所,分別由施一公、饒毅、潘建偉和陳十一負責領銜。

2016年12月10日,作為西湖大學雲棲校區的高研院正式掛牌,全國政協副主席韓啟德,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代省長車俊揭牌,時任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致詞。同時,浙江省向清華大學發出邀請、經清華大學同意、報教育部批準,彼時仍是清華大學副校長的施一公出任高研院院長,時任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向施一公頒發聘書。

2017年8月1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批複同意籌建西湖大學。同年8月4日“西湖大學”(籌)注冊成立,並全力組織開展向教育部的申報工作。同年9月1日,浙江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請設立西湖大學。

在西湖大學尚申報過程中,杭州市政府已先行在土地、資金等方面開起綠燈。

西湖區通過騰籠換鳥,整體收購原巨集迪產業園並進行提升改造,為西湖大學雲棲校區高研院提供了10萬平方米、約130個獨立實驗室的免費辦公用房。2017年3月19日,高研院位於杭州市雲棲小鎮的約10萬平米院址正式啟用,首批教職員工入駐。

此外,對於西湖大學主校區雲谷校區,西湖區在完成雙橋區塊內所有建築物拆除工作和校園建設立項可研階段全部工作後移交校方。隨後在國家法律允許的框架內,創造性破解國有資產轉移的條件製約,西湖區將房屋所有權及土地使用權等國有資產、土地要素無償劃撥至西湖大學(籌)名下。

雲谷校區一期用地面積約1495畝,首期建設用地635畝,首期校舍建築面積約36.8萬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約9萬平方米。2018年4月3日,雲谷校區正式開工建設,預計於2021年底完工並交付使用。

對於土地方面的政策支持,2016年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被認為也恰好為西湖大學帶來了東風。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明確了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在多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在2017年6月的第四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施一公曾表示,“這意味著土地可以由地方政府劃撥,校園建設可以由地方政府承擔,科研經費也可以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

對於政府的無償贈地,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曾如此表示,“西湖大學可以說世界上最漂亮的校園,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在她們的建設過程中,都不是政府重點支持的,沒有那麽多錢一下子完成校園建設,她慢慢賺錢,地一塊一塊買、樓一幢一幢建,不能像西湖大學這樣整個一次性地最合理地規劃設計出最漂亮的校園。”

土地之外,政府還為西湖大學投入了巨額資金支持。就在高研院成立大會上,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和饒毅4位教授領銜的團隊作為“杭州市頂尖人才和團隊重大項目”,和西湖區政府正式簽訂協定,4個項目各獲得由杭州市提供的1億元資助經費,用於一流人才引進和尖端科學研究。這被認為是杭州市人才項目“一事一議”的首例成功實踐。

杭州市大力支持西湖大學的背後,是希望打造學術方面的“雙子星”城市名片。西湖大學與浙江大學臨街相望、競合發展,民辦與公辦優勢互補,“小而精”與“綜合性”各有所長,杭州市政府認為“具備在科創大走廊核心區建成‘雙子星’名校的充分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1月26日《浙江日報》發布的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摘要中,約8000余字則有兩次提到了西湖大學,並將“高水準建設西湖大學”作為2018年浙江省重大戰略舉措。

從浙江省政府正式向教育部行文商請設立西湖大學到正式公布獲批,時間跨度僅7個月。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官網公布西湖大學正式獲教育部批準設立,由施一公出任西湖大學校長(代)一職。

值得一提的是,施一公本人也和杭州有著很深的緣分。據施一公描述,施一公的爺爺施平出生於雲南省大姚縣,就讀於浙江大學農學院,在那裡與施一公的奶奶楊琳相愛並結婚。1935年1月5日,施一公的父親在杭州出生,為紀念和懷念產後18天即犧牲的奶奶,施一公父親遂起名為施懷琳。

民間資本建校,籌款總額逾23億元

作為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西湖大學之“新”最重要體現在由基金會籌集社會資源的辦學模式。

西湖大學此舉也是借鑒了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美國頂尖私立大學的籌資模式。這些私立大學一般由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而以校友捐贈為主的社會捐贈是這些基金會重要的資金來源。同時,政府也會給予支持為這些私立大學提供大量科研經費。

這一模式被認為有利於保證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在前述第四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上,施一公指出,和公立大學不同,未來西湖大學所有教師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包括退休金、對子女教育的支持計劃均來自西湖基金會。

據西湖基金會2016-2017年報,2016 年基金會共與 12 位捐贈人簽訂協定,金額超過4 億元人民幣,實際到账金額為接近2000 萬人民幣。其中,在2016 年高研院成立儀式上,首批6 位創始捐贈人(捐贈資金在1億人民幣及以上)公開認捐。該6人分別為北京榮之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42)董事長王東輝、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北極光創投創始人鄧峰、創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300451)董事長葛航、深圳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0252)董事長黃昌華、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

值得一提的是,施一公等人組成的“化緣分隊”登門拜訪的第一位創始人則是王東輝,而王東輝和施一公也是“舊識”。

2016年1月5日,榮之聯與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館舉行生物雲學術交流活動。雙方還合作成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雲實驗室,榮之聯公司董事長王東輝先生以個人名義,向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捐贈了價值1000萬元的高性能計算設備,用於實驗室冷凍電鏡及其他生物計算相關的科學研究。施一公為王東輝頒發了生物雲實驗室榮譽學術顧問證書。

2016年7月22日,清華大學新聞網於發布的“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背靠背發表兩篇論文”新聞稿中,還特別致謝了王東輝的支持。劉旻昊曾對媒體表示,在施一公等人拜訪的次日,王東輝便承諾捐贈西湖大學。

上述6位創始人開創局面之後,隨著西湖大學的籌建加快發展,2017 年,西湖基金會繼續開拓募捐管道。截至2017 年底,西湖基金會協定籌款總額共約23 億元,實際到账近8 億元。共與50 位捐贈人簽訂捐贈協定,其中21 位為協定金額超過1 億元的創始捐贈人。

西湖基金會2016-2017年報還顯示,從地域分布上來看,基金會2016 年度的12 位捐贈人隻限北京和江浙兩個地區。到2017 年底,50 位簽訂協定的捐贈人分布於江浙滬(18人)、北京(13人)、河南(7人)、香港(3人)、深圳(5人)、其他地區(4人)。其中,西湖基金會稱,未來基金會會在全國範圍內開拓籌資管道,同時加強面向海外地區的籌資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西湖大學的捐贈人,“河南幫”格外引人注目。施一公在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開幕式上作報告時曾透露,截至2018年5月中旬,西湖大學有28位創始捐贈人,其中9位來自河南。

外界將之和施一公本人聯繫起來。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於中國河南鄭州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1969年,父母被下放到河南省駐馬店地區汝南縣小郭莊勞動時,施一公也和他們一起住進了當地的牛棚。在駐馬店度過11年的施一公曾表示,“我的家鄉就是駐馬店”。施一公直到1985年才真正離開河南、被保送進清華大學生物系,成為清華生物系複系之後的第一屆大學生。

2018年6月4日下午,施一公曾回到駐馬店,在駐馬店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姚新文的陪同下,拜訪西湖大學榮譽校董、鵬宇集團董事長朱新紅並走訪了鵬宇集團。施一公當時表示,“非常感謝新紅對西湖大學的捐贈,我非常感動,對外面說是我駐馬店的兄弟捐了1億元。像新紅這樣對教育這麽熱心、有大情懷的企業家不多見。比新紅有錢的人很多,但是他們真正投入到教育上的錢卻非常少。所以很感謝新紅,有同鄉之誼,更有兄弟之情。”

另一位同樣從駐馬店出來、施一公的中學校友、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磊,也是西湖大學的創始捐贈人、校董。

60餘位海外科學家歸國加盟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將堅持“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生物學、基礎醫學、理學、前沿技術四個研究所為基礎,計劃組建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含生物學和基礎醫學)、理學院、工學院。

校區建設的同時,吸引頂級學術人才是西湖大學的同等大事。2016年7月開始,西湖大學面向全球開展學術人才招聘。截至2018年7月,西湖大學共收到來自全世界約五千份申請,其中95%以上來自海外,擇優面試了227位,給出了89個正式教職邀約,67位科學家已經簽約加盟西湖大學。

這批西湖大學的創校教師,分布在數學、物理、化學、工程、資訊、生物、基礎醫學等學科,在各自研究領域擁有世界領先水準;他們在10月20日也正式成為西湖大學理學院、工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的奠基教授。

在於9月8日舉行的“2018南京市長國際谘詢會議”上,施一公透露,他希望,西湖大學10年以後的教師人數不超過300,但10年後的教師品質,不亞於世界頂尖大學。

除授課教師,西湖大學共有30餘名的PI(Principle Investigator),即獨立實驗室負責人。目前公開的西湖大學PI中共有33人,年齡分布在1970年至1988年之間,其中80後26人,年齡最小僅的30歲。他們大多擁有國際頂尖高校的留學或研究經歷。

按照規劃,2017年至2021年為西湖大學初創期,無大學生招生計劃,全日製在校生規模為1220人;預計2023年開始招收和培養大學生;到發展期2026年,預計全日製在校生規模5000人,其中研究生3000人、大學生2000人,師資隊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規模達到300人。

對這些從海外頂級高校招聘過來的科學教,西湖大學將參照國際一流大學相應職位,根據具體情況,為入選者提供有國際競爭力的、能夠使其安心學術的協定薪酬和福利待遇。對於已獲得國際一流大學教職職位的申請人,將提供同樣或更優越的薪酬福利待遇。並且參照國際一流大學相應職位提供充足的科研啟動經費;同時,將視引進人才的實際科研工作需要,在實驗室太空、團隊配備、博士生招生指標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

同時,西湖大學將協助解決住房問題, 或提供相應的住房補貼,為引進人才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購買高端商業醫療保險,協助解決子女入學入托問題等。

在西湖大學的構想中,這些海外歸來的科學家將在國內獲得更好的學術環境。在9月6日於複旦大學舉行的“西湖大學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宣講會”上,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表示,“人是最核心的。”至於這些科學家如何和西湖大學互相成就,將西湖大學在短時間內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學,許田說,“我們不會來複製耶魯大學,耶魯大學發展300多年了,你怎麽可能說在短時期內複製一個做成世界一流?”

許田認為,“一流的人”加上“一流的平台”將成為西湖大學未來的利器。“耶魯教授都是自己在那單乾,多學科交叉就很難,這也是美國的普遍模式。我們會建20多個世界一流的平台,然後整合資源,來多學科交叉來促進。你們想要做的、以前沒有辦法來整合的,可以在西湖大學這個地方做到,哈佛也有做不到的地方,我們可以做到。”

基於上述想法,西湖大學在建的雲谷校區將有一個獨特的“學術環”天橋。學術環將把所有不同的研究教學大樓連起來,旨在促進多學科交叉。“舊的學校這樣做太難了,新學校可以,我們學校整個校園設計都是學術環連起來,讓搞電腦的人中午吃飯沒有辦法,肯定要碰到搞數學的人。”許田如此描繪學術環設計未來的意義。

西湖大學的授課教師也將與眾不同。許田提到,“我們的課會要求除了自己的這門課,還要給其他學科去開課,開出來其他學科學生也要能夠聽懂。 這樣的話,多學科培養出來的學生當然優秀。但聽得懂還不是我們的唯一的要求,我還要想辦法讓他們感興趣,這個才是最厲害的。”

截至目前,19名“西湖一期”博士研究生、120名“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均於2017年秋季和2018年秋季入學。目前,西湖大學主要經教育部批準,和複旦大學、浙江大學共同實施“跨學科聯合培養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項目。博士研究生的基礎課和大部分專業課,在聯合培養的複旦大學或浙江大學進行學習,學術科研活動則在西湖大學展開。畢業授予複旦大學或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西湖大學尚在“積極申請” 博士學位授予權。

本期編輯 邢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