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天第一杯水最講究,喝蜂蜜水不一定好!其實第一杯水應該喝它

?早晨起床後,空腹喝一杯水是許多人推崇的健康生活方式。這每日的第一杯水因此也被稱為「健康水」、「排毒水」、「美容水」。

因為早上空腹喝水7大驚人好處:

清除體內毒素:早上醒來在空腹狀態下喝一杯水,能將體內的毒素從胃腸裡清出體內。

提高新陳代謝:空腹喝水代謝率至少能提高24%。代謝率提高,可以改善消化系統功能。

提神醒腦:空腹喝水,可以增加血容量,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從睡眠中醒過來,迅速恢復清醒狀態。

補充身體水分:早晨喝一杯水,可及時補充身體代謝丟失的水分。

稀釋血液:可以有效地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避免血壓飆升,預防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

預防腎結石:晨起喝一杯水,稀釋胃酸,也可以增加尿量,可有效降低結石的形成速度。

加強免疫系統:空腹喝水,有助於沖洗和平衡淋巴系統,從而提高免疫力。


因此《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早晨起床後空腹喝1杯(200毫升)水。

不過,這第一杯水怎麼喝,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僅喝什麼水這個問題,白開水、蜂蜜水、淡鹽水就都有各自的擁躉者。

有人喜歡早起喝蜂蜜水,覺得潤腸通便

或者喝淡鹽水,希望補充身體鹽分

......

實際上,這都不是健康的選擇

最推薦:溫開水

白開水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都不存在,是最沒有負擔的水。清晨喝一杯白開水,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既補充了細胞的水分,也降低了血液黏稠度,有利於尿液的排出。

此外,白開水沒有任何熱量,不用消化就能被人體吸收,使血液迅速得到稀釋,促進血液循環,讓人更快地清醒過來。

最不推薦:淡鹽水

現代人本身攝取的鈉就過多,起床後喝淡鹽水,會增加體內的鹽分,不僅不能補水,還會加重缺水現象。

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腎功能異常的人,更不能喝。

不要空腹喝: 檸檬水

對於白開水這種沒味道的水,很多人會選擇一些有「滋味」的水,如果喝了沒有身體的不適,也是可以嘗試。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於胃存在問題的人來說,應該避免空腹飲用冰涼的果汁和檸檬水。

不要迷信效果:蜂蜜水

在很多人眼裡,早起一杯蜂蜜水不僅能潤腸通便、養胃養肺養肝、防癌抗癌,還能美容養顏

蜂蜜水真的那麼「神」嗎?當然不!

蜂蜜水目前經過科學研究認證的唯一明確功效其實是對治療感冒引起的咳嗽有作用。目前還沒有科學研究能證明有其他效。

以上就是早起沒必要喝蜂蜜水的原因。

不建議喝:蔬汁、牛奶

果蔬汁:含糖量高,長期用此代替喝水,可能導致總體飲水量的降低。

牛奶:早晨空腹狀態下,腸胃功能還處於休眠狀態,不能充分吸收蛋白質的營養成分。

清晨喝有講究,如何科學「喝水」?

1、喝水時間

建議的喝水時間是,刷牙後,早飯前,清晨起來,先刷牙將清潔口腔,然後再飲水最健康。

除了早晨喝一杯水,如果以下幾個時間段能來上一杯水,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洗澡之後:洗澡時身體受熱,會覺得渴,小口喝杯溫開水能令身心舒暢;

便秘的時候:喝水少是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口大口喝水對緩解便秘有好處;

煩躁的時候:痛苦煩躁的時候,腎上腺素飆升,喝杯溫開水能幫助你靜下來;

飯後半小時:飯後半小時小口小口喝200毫升左右的水,既不會稀釋唾液和胃液,也能及時補水。

2、喝水溫度

溫熱(25-30°C)的白開水最佳。冰水對胃腸道刺激太大,脾胃虛弱的人甚至可能會引發腹瀉,熱水溫度過高,可能會燙傷口腔及食道黏膜,得不償失。

35℃~40℃溫水:護胃養腸道

晨起喝杯溫開水,能幫腸胃道「減負」。而且,溫開水能幫助緩解便秘,降低腦血栓、心肌梗塞的發病率,還能幫助吸收早餐中的營養。

45~50℃水:寶寶喝奶粉最安心

用45℃的溫水沖奶粉(大部分奶粉),奶粉溶解最好!研究表明,從感官角度分析,用45℃左右的水溫沖泡嬰幼兒奶粉,其香味最純正、溶解性最好,奶液均勻、無掛壁現象。

低於55℃的溫水:沖泡蜂蜜最佳溫度

蜂蜜營養豐富,屬於天然營養佳品。建議大家採用低於55℃的溫水沖泡蜂蜜。這樣既可以很好的融化蜂蜜,也可最大程度的保留蜂蜜的營養。

播放GIF

3、飲水量

雖然一天八杯水這句話已經深入人心,但具體八杯是多少,很多人都不知道。

早上起床後的第一杯水喝多少取決於季節、夜間溫度和人體出汗量。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成人每天要喝 1500ml-1700ml 水。

把這個量具體化就是:

普通 500ml 瓶裝飲用水 3-4 瓶

中型保溫杯約 4-5 杯

一般玻璃杯 或 陶瓷杯約 5-6 杯。

看看你手邊的杯子,你喝的水量達標了嗎?

一日之計在於晨,早晨不只要吃好早餐,更要好好喝水,這麼輕鬆又簡單的養生方法,白白浪費就太可惜了!

但要提醒的是,水腫、心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等患者的飲水量要嚴格聽從醫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