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制度、營商環境、監管要適應開放步伐

3月27日,博鼇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以“服務業的開放”為主題的分論壇現場。 圖/視覺中國

3月26日-29日,博鼇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在中國海南博鼇舉行。在3月27日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服務業開放也是嘉賓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去年以來,擴大開放成為中國的一個重要關鍵詞,服務業開放是對外開放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成為2019年政府工作任務之一,提出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

201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結構持續優化。根據商務部數據,2018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為5.24兆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5%,連續5年保持全球第二位。

中國的服務業開放正當其時,為何要開放?如何開放?北京市副市長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春華資本集團主席兼創始人胡祖六等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為何要開放?

開放不夠導致服務業競爭力不強

殷勇:服務業開放為什麽對中國如此重要?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服務業擴大開放能夠促進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目前全球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平均約70%,發達國家大概達到75%,中國在去年年底達到了52%,所以我們和世界平均水準以及發達國家都還有一定差距。世界上低收入國家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約為45%,其中反映的趨勢是,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會自然地提高。我們希望通過服務業的開放,促進三大產業的結構進一步的優化。

第二,服務業的發展能夠給我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全球服務業就業人口佔全球就業總人口的比重大概是50%,發達國家的數字是75%,不發達國家為20%多,中國目前的佔比是45%左右,這個比例在穩步增長。其實中國經濟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到現在6%-7%的中高速增長,我們的就業一直保持穩固,每年新增1300萬就業機會,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服務業提供的。說起服務業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醫療、保險、餐飲、旅遊,其實金融業、電信、計算機、信息技術、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都是服務業,這些領域的發展將給我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第三,服務業開放可以提升我國對內對外貿易的競爭力。目前我國服務業競爭力不強,全球服務業佔全球貿易的1/4,中國的比重只有15%不到。2018年服務貿易逆差是1.9兆人民幣,佔貨物貿易順差的71%,也就是說我們71%的貨物貿易順差被服務貿易差掉了。並且,在中美貿易格局中,中國是唯一的服務貿易逆差貢獻國,在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中美國佔到了86%,其他國家總共佔比14%,從這個貿易結構也能夠看出中國的服務業競爭力不強。

中國服務業競爭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是開放度不夠。中國對WTO承諾的服務業開放領域,對整個服務貿易的覆蓋率約為54%,一些發達鄰國這一比例是62%,日本達到73%。根據OECD對全球44個貿易國家在22個子行業服務貿易開放度的限制指數計算結果,中國的綜合排名是第40位;22個子行業中,中國排名最高的子行業隻排到第21位。開放和競爭力是密切相關的。

如何開放?

制度、營商環境、監管都要適應開放步伐

李揚:中國加速服務業對外開放,並借以提升中國的服務業水準,這是新的發展階段。

我觀察服務業的發展有三個環節需要注意。第一個環節是制度,允許不允許外國進來?去年博鼇論壇上中國宣布了金融業十幾個領域的開放措施,今年全國兩會通過了新的《外商投資法》,確立了中國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規則。規則層面上我們已經有了非常好的開頭,看到了很大的進步。

第二個環節是營商環境,讓你進來了,是不是能夠賺錢?能不能進入市場,能不能獲得當地的消費者?這是很大的事情,其實關乎文化、社會的問題。以金融業為例,數字顯示,中國銀行業外資佔比過去是3%,現在下降了,並不是說我國在這方面有限制,但是它自動下降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外商進入之後很難開展業務,是因為國內的營商環境外商沒有辦法適應。現在都說金融對外開放,如果人民幣不可兌換,如果我們對資本項目施行比較嚴格的管制,外商來了有什麽用?下一步,要讓外商真正地進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三個環節,監管怎麽做?服務業和製造業不一樣,通過勞動體現價值,而不像製造業一個飛機、一個輪船,價值看得很清楚。目前監管不知道怎麽做,市場風險層出不窮,服務業“摸不著、看不到”,給監管帶來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

通過服務業對外開放全面提升中國服務業的發展水準,這是我們的一個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現在開了一個好頭。

另外,與對外資開放同等重要的,是對非國有資本開放。外資進來了,為何中國的私人資本不可以做?如果中國的私人資本不可以做,外資就可以做好嗎?我覺得要開放就要全面開放,要國民待遇就全面的國民待遇,要融入就全面融入,這樣才能使開放得到應有的效果。

胡祖六:我認為中國的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後。從需求方面來說,中國現在快速城市化,中產階層興起,但中產階層對於服務業的需求沒有得到有效滿足。中國服務業滯後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歸根到底有三點:第一,管制太多;第二,沒有充分的競爭;第三,開放不夠。

中國服務業的發展面臨非常廣闊的機遇,未來10年20年是黃金發展期。要真正發揮中國服務業的潛力,要做好四點相關工作。第一是要放鬆管制,把過時的、陳舊的、死板的規章制度淘汰出去。第二是要放寬市場準入,讓更多的國際機構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的老百姓提供更優質專業的服務。第三是擴大開放,提高私人資本和國際資本在中國服務業的比重。

最後一點是公平競爭,在中國服務業的各個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產業、數字科技服務等領域,要打造非常公平的競爭環境,這樣才能讓中國的服務業由一個發展不足的產業變成領先的、有競爭力、有活力的現代化產業。

北京市的經驗:

優化營商環境,全面布局金融業開放

殷勇:北京市是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綜合試點。北京服務業佔GDP的比重達到81%,超過全國平均水準29個百分點,比上海高出10個百分點,北京的經濟結構實際在引領中國經濟轉型的趨勢,這就是為什麽國務院授予北京一個城市綜合試點的資格。

北京擴大服務業開放是怎麽做的?我們有5個維度的基本思路。第一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包括知識產權、法律、服務業的生產標準等;第二實行更完整的服務業負面清單,目前自貿區施行的服務業領域開放措施在北京先行先試,我們還在此基礎上探索更精簡的服務業開放負面清單;第三,把一些特定的區域打造成衣務業開放的高地;第四,統籌對外資和對民資的開放,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的格局;第五,更加注重競爭的軟實力。

北京有177項改革開放任務,其中有一些開放舉措是全國沒有的,同時更多的是改革任務,比如政策落地的問題、監管的問題等。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北京市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2017年在北京新注冊一個企業平均要花23天,2018年不超過5天,到今年不超過3天,注冊程序不用去政府服務大廳,網上全程辦理,可以拿到一張電子營業執照,在北京市域內所有辦事機構都認。另外,過去北京的中小微企業如果想接入市政設施,例如電力系統,時間很長,費用也很大,去年北京將這項時間壓縮到平均不超過15天,而且對一定容量之下的小微企業全部免費,這一措施一年為小微企業節省12億人民幣的費用。

金融業是北京的一個支柱產業,金融業佔北京GDP比重為17%,北京又是全國的金融管理中心,因此發展好金融業也是服務金融管理中心一個重要的戰略保障。在北京的金融業發展布局方面,金融街是北京的金融主區,因此西城區以服務好金融業國家金融管理部門為核心,對接國家金融改革擴充的政策先行先試。朝陽區和東城區外資金融機構比較聚集,因此擴大服務業開放涉及金融領域的很多落點是在這兩個區完成的。

另外,北京的一個突出競爭力是科技創新,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有一半在中關村,因此中關村重點發展科技金融行業,服務好科技創新企業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此外,通州重點發展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重要的新興金融領域。

有了這樣一種整體布局以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北京就有很多選擇,不管你是從事哪個領域、哪個行業、哪個方向,我們總有一款適合你。

新京報記者 顧志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