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王興穩得住:美團主動虧損,達成長期戰略目的

6月25日,港交所披露了美團點評的招股說明書。

 

此時,距離王興創辦美團已經過去了8年,而距離他從美國輟學回國創立校內網,已經過去了15年。

 

據媒體報導稱,美團在尋求600億美元的估值,按照王興持股10%的比例來算,如果成功上市,其身價將超過60億美元。

 

然而,王興似乎都沒有把上市當做功成名就之時,而是將此作為美團一個新的起點,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美團在招股書中顯示目前還是虧損的,而且未來可能會繼續產生較大虧損。

 

當然,這並不是說美團不想盈利,或者是不能盈利,事實上,美團近幾年通過優化改進業務流程、優化運營成本,2015年至2017年分別實現40億元、130億元和339億元營收,三年收入增長超過七倍,同時虧損則從2015年的-59億元收窄至2016年的-54億元,2017年進一步收窄至-28.5億元,三年內虧損減半。

 

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美團實現盈利指日可待,但王興想做的,是服務行業的亞馬遜,所以,接下來美團還將在業務增長、技術創新和投資合作方面加大投入,說簡單點,就是以主動的虧損,來達成長期的戰略目的。

 

虧損的公司上市本身並沒有什麽問題,國外的亞馬遜專注燒錢二十年,近些年終於盈利了,可是贏利點也不在初期的電子商務,而是後期大力發展的AWS雲服務。國內的京東也是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近兩年好不容易開始盈利了,前陣子劉強東又宣布投入大筆資金用來搞國際化和無界零售,這意味著虧損還將繼續。也就是說,虧損本身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短期的虧損能否帶來長遠的價值。

 

回到美團,王興的大願景,是把「We help people eat better,Livebetter」,也就是讓大家吃得更好,活得更好。這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團必然且正處在一個擴張的狀態。

 

這種擴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橫向擴張:更好地服務更多消費者及商家

 

招股書披露了美團的業務規模數據,2017年,在美團平台上完成的交易筆數超過58億,交易金額達約人民幣3,570億元,並為全國超過2,800個市縣的3.1億年度交易用戶和約440萬年度活躍商家提供了服務。

根據艾瑞的數據,美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擁有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的實時配送網絡和中國最大的到店餐飲服務平台,但美團的業務遠沒有觸及天花板。

 

在C端,雖然美團在2017年擁有3.1億交易用戶,但這些交易大多發生在美團自己運營的APP和大眾點評APP中,微信等戰略合作夥伴帶來的成交量還有很大的提升太空,前陣子微信為京東開了一個商品搜索的通道,下一步美團點評這邊會不會享受同樣甚至更好的待遇,我覺得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了消費人次,消費頻次也在美團重點考慮的範圍,美團的長期目標是發展成為一家全品類的服務業電子商務企業,這就意味著美團將持續增加新的服務類別,以更廣泛地覆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各類場景,從而增加消費者的黏性和交叉購買幾率。

 

在B端,美團擁有約440萬的活躍商家,但全國共有約1180萬本地服務商家,還有很大的增長太空。要吸引這部分商家入駐,除了進一步擴展服務品類之外,更重要的是為商家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比如,並進一步提高現有的精準在線行銷、實時配送、基於雲的ERP系統、聚合支付系統及供應鏈及金融解決方案的功能和品質。

 

在王興眼中,亞馬遜和淘寶是實物電商平台,而美團的未來是服務電商平台,“哪種電商平台能夠擁有上百萬甚至數十億的交易呢?”按照他的設想,美團點評將服務國內大約6.5億的中產階層,要完成這一用戶規模的服務需求,就必須在橫向上繼續擴張。

 

縱向擴張:通過戰略合作、投資和收購來拓展新業務

 

時至今日,美團已經從一個團購網站擴張到到店餐飲、外賣、電影票、酒旅、出行、共享經濟和新零售等諸多領域,按照業內的說法就是“得罪了半個互聯網”。

美團業務擴展路線圖

 

這種擴張看似漫無邊界,實際上是圍繞著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就是為更廣大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消費服務。

 

以出行為例,美團做計程車的時候很多人認為是想從滴滴口中挖走一塊肥肉,但其實包括美團計程車和摩拜單車在內的出行業務更像是一根鏈條,將美團平台上原本散落的餐飲、酒旅、娛樂等業務串聯起來,讓美團這個全服務平台更加完整。

 

美團對標的亞馬遜也做過很多當時別人看不懂的業務,比如他們一度做手機、平板,還做搜索、做Prime,他們還被認為是Netflix最強的競爭對手,這些業務有的不怎麽成功,有的現在卻成為亞馬遜的支撐之一。 

 

美團早期投資人、今日資本掌門人徐新曾說:“只有你什麽都做,才能把用戶的時間耗光並養成使用習慣,否則沒有被滿足的市場就會被別人拿走,甚至侵蝕你其他板塊的業務。”

 

下一步,美團還將聚焦於可為平台吸引新消費者並擴大我們服務範圍的合作、投資和收購,這是實現其戰略目標的必然。

 

縱深擴張:持續的技術創新

 

在美團的招股書中,有兩個詞引起了我的關注,那就是“智能配送調度系統”和“無人駕駛配送車”。

 

在很多人眼裡,外賣是一個“低門檻”行業,貌似沒有多少技術含量,誠然,一天送幾百上千單可能不需要什麽技術,然而當“全年53萬騎手將29億份外賣從550 萬商家處取餐並送至3.2億用戶手中”時,就是對技術的全方位考量了。

 

美團研發的智能調度系統可以通過騎手的實時定位以及消費者和商家的位置,持續優化路徑規劃,在每日高峰時段,每小時路徑計算可達29億次,可以降低約20%的配送成本,未來還有進一步優化的太空。

 

在無人駕駛配送方面,美團已經做了3年,今年3月其無人配送車正式亮相,5月加入了加州大學伯克利DeepDrive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產業聯盟(BDD)。

美團2017年有53萬騎手,可承擔的單量卻只有3.2億。在美團的眼裡,3.2億肯定不是市場需求上限,但城市青壯年勞動力卻已經很難有大幅度的增長,在這種情況下,大力發展無人駕駛配送很具想象太空。

 

招股書顯示,美團連續三年研發投入費用佔收入的比重超過10%,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2015年至2017年研發費用分別為12.04億元、23.66億元和36.46億元,未來還將進一步提升,這是進一步降低外賣客單成本、提升毛利的機會點,更是外賣這個所謂“低門檻”行業的壁壘所在。

 

美團想做生活服務領域的阿里巴巴或者是亞馬遜,但又不僅是一個超級APP,而是融合了互聯網和線下實體的新物種,甚至承擔了生活服務領域“加速器”的角色,這也是美團這個新生代互聯網巨頭不同於BAT的地方,正因為和過往的模式有所不同,所以美團和王興必然要承受潛在的質疑和不理解。

 

貝索斯也曾說過:如果你要創新,你必須願意長時間被誤解。你必須采取一個非共識但正確的觀點,才能打敗對手。

 

幸好,創業15年、幾經沉浮的王興已經成長得足夠強大和沉著冷靜,看上去,他正以自己的節奏,不緊不慢地推動美團朝著自己的遠方邁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