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後盆底障礙疾病的防治,遠離漏尿尷尬!

生完孩子之後,看著健康可愛的寶寶,媽媽們都會覺得孕期的各種辛苦都是值得的。可是,開心之餘鬱悶的事情也接踵而至,頸痛、腰痛、背痛、漏尿、子宮下垂……她們認為這就是自然衰老現象,或是歸咎於「月子沒坐好」,其實這些癥狀都與女性盆底肌障礙相關。

今天福州東南婦幼醫院就特意為孕媽媽們開設關於盆底肌障礙疾病防治課程,為孕媽媽們詳細解答了盆底修復的相關常識。

盆底肌就像一個吊床一樣連接在恥骨與尾骨之間,盆底肌上面的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都被盆底肌緊緊的「托住」,讓它們都能夠維持正常的生理位置並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盆底肌具有控制排尿,控制排便,托起器官,維持陰道緊縮度,增進性快感,保持女性美麗體形的功能。

這張「吊床」受損會出現哪些問題呢?

盆底肌一旦鬆弛就很有可能導致:陰道前後壁膨出,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等癥狀。孕媽媽們在懷孕期間,骨盆要支撐胎兒、胎盤,尤其是到了晚期胎兒會不斷增大,胎頭慢慢下降進入骨盆,身體會分泌出一種叫「鬆弛素」的物質,為分娩做好準備,所以在產婦分娩過後,骨盆的這些肌肉也會因為極度擴張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但一般情況下,恥骨聯合分離及骨盆肌的輕度損害,會在產後逐漸恢復正常。

如果在產程中因為用力過猛造成了骨性損傷,或者由於產後過於勞累、受寒而引起恥骨韌帶損傷,就有可能會使恥骨分離難以得到有效地回位。這時會表現為恥骨部位的持續性疼痛,寶媽在下蹲或彎腰提重物,甚至在排便的時候感覺到恥骨處疼痛,那這時候就需要注意了,需要進行盆底肌的修復。

產後盆底康復的黃金期,您做對了嗎?

修復盆底肌的黃金時期是產後42天至半年之內,如果不及時做修復治療,則容易使陰道處於危險的半開放狀態,增加生殖道的感染幾率,引發多種婦科疾病。如果受損情況嚴重的,還可能會造成盆腔器官脫垂,包括膀胱膨出、尿道膨出、陰道脫垂、子宮脫垂等等危險後果。所以,重視盆底功能檢查和及早進行盆底康復是每位產後寶媽明智的選擇。

課堂的最後徐建雲老師還特意提醒孕媽媽一個誤區,不是說選擇剖宮產就可以避免盆底肌肉損傷,整個孕期都是依靠盆底肌來承托日益增大的胎兒,以及腹腔、盆腔臟器的壓力,因此,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都不可避免地對女性的盆底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傷。因此,孕媽們在孕期就可以進行盆底肌肌肉的訓練,從而避免產後出現盆底肌功能障礙。

本期的「產後盆底肌障礙疾病的防治」圓滿結束,下期我們再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