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葉檀:人人追捧!當初最牛的模式 現在被懟得最狠!

正版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文/葉檀財經女俠 | 毒舌善心

最近,圍繞小米的質疑有點多。

小米先要穩定股價,先承諾不減持,然後回購股票。

去年7月9號上市,到達每股22.2的高位之後,小米基本上毫無抵抗一路下跌。上市之初,小米市值800億美元左右,現在,估值300多億,小米股票的投資者沒有像雷軍所說的賺一倍,可能被被削掉了一大半。

市場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上市時,雷軍對標的是騰訊和蘋果,“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

話滿則溢。當一個企業家、程式猿開始滿嘴跑火車,後面的事情就有點難以掌控。

小米現在做成了沃爾瑪、消費貸款公司、互聯網行銷生態的集合體。從基因上,更接近沃爾瑪。

小米回購 手筆太小

這一次小米回購規模太小。

1月21日,小米集團發布公告,公司於1月18日回購了984.96萬股B類普通股股票,平均價為每股B類股10.20港元,總計斥資近1億港元。

就在一天前,1月17日,小米用每股B股股份9.7625港元的價格,回購614萬股B類股份,耗資近6000萬港元。

兩次總計回購 1598.96萬股,佔已發行股份數的0.071%,接近1.6億港幣。截至1月18日收盤,小米集團上漲4.31%,到每股10.16港元。

正版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對比一下,5家擁有巨額現金的美國科技公司,蘋果、Alphabet、思科、微軟和甲骨文,2018年前三季度回購了超過1150億美元股票,比去年全年翻了近一番。

回購、推高股價是寬貨幣時期的標準動作。高科技公司的海外現金流,加低息負債,回購概念,造就了一波美國科技股大牛市。

現在,考慮到借貸成本,不是大規模回購最好的時候。小米账上不缺錢,但極端注重現金流的雷軍,估計不會承諾把幾十億資金投資到股市上。

過於強調性價比 變成原罪

華為受到追捧,就因為兩件事,1,大規模研發,安撫了社會的痛點。2,激動的時候不忘常識,嘴裡不跑火車。

雷軍針對紅米,最近說的金句是:生死看淡,不服就乾。

應和的人不多,可見大家對於高性價比這事,有了深層次的懷疑,你把價格壓得這麽低,上下遊供應商怎麽辦?中國製造業需要的到底是什麽?是極致的性價比,還是什麽?

經常被比較的是,小米研發投入是華為的零頭。

2016年,研發費用為21.04億元,2017年,研發費用為31.51億元,2018年上半年約25億元,全年研發有望達到60億,同比增長90%以上。

華為則一騎絕塵。2016年,研發投入764億,其中手機和手機芯片研發投入超60%,即為450億,是小米的20多倍。華為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據說麒麟980這一款芯片的研發成本就超過了5億美元,約為35億人民幣,比小米一年的研發投入還要多。

跟華為比有點不公平,但這兩年被懟的巨頭,幾乎毫無例外是研發投入不足的巨頭。這反映了吃瓜群眾的情緒。

華為不打性價比這個牌子,也很少打民族品牌,他就是高中低端品牌拎出來逐個打,小米現在不得不跟上隊形,高低端分成子品牌,獨立運作。

誘惑太多,無法抵擋。

粉絲買了單,帳面上趴著錢,做金融太容易,大部分電商會做消費金融與供應鏈金融,這是打兔子簍草的事。

壓成本壓到匪夷所思

小米的絕招被質疑。

小米有三個殺手鐧,互聯網行銷、生態鏈、供應鏈管理。

但是,小米的核心優勢只有一個,那就是對供應鏈的絕對掌控力,沒有掌控力,哪有小米的性價比,哪有“淨利潤不超過5%”的豪言?

小米牛到不行,現金循環周期是負的。看看下面這張表:

現金循環周期=存貨周轉天數+貿易應收款項天數-貿易應付款項天數

teenager老窩寫了一篇文章,小米是怎麽管理現金流的。

2017年12月31日,小米账面上客戶的預付款34億,按照當年小米存貨周轉天數45天計算,小米一年周轉約8次,對應1146億銷售大約是140億/次,這意味著24%左右的貨款是預付款,是由“米粉”這樣的粉絲墊付的。

截止2017年底,對應17年1146億銷售額的,是163億的存貨,55億的應收账款和高達340億的貿易應付款。

存貨少,應收款少,貿易應付款多,小米話語權之大,讓人聯想到當年如日中升的沃爾瑪,拉長供貨商账期,把成本降到最低,把資金使用效率做到最高。

庫存量少,這一點跟沃爾瑪也很像。但小米的手段不同,通過互聯網時代的饑餓、精準行銷。

小米的成本控制到什麽程度?聽聽聯合創始人劉德是怎麽說的。

一家公司流水過了一百億以上的時候,一定要把供應鏈理順了。

小米生態鏈做硬體產品成本控制比較好。

有些來小米參觀的傳統企業,他說看到小米產品的價格,我想哭的心都有,我的成本比小米產品零售價還要高。

硬體是非常考驗供應鏈的。我記得美國有一個做風火輪的團隊,成批買小米的移動電源,拆了它用電芯,因為便宜。

看看,買了移動電源,拆了用,還能賺錢,這都把價格壓到什麽程度了?要支撐這樣的價格,必須有量。小米必須有量,否則就完了。

小米的用戶畫像很精準。

2017年,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說,他們打造了精準用戶群,是17到35歲的理工男。隨著米家產品出現,這個年齡到了45歲,但是最經典的用戶還是在29歲-39歲之間這一段,還有兩億活躍用戶。

別以為中青年理工男就沒有激情,那啥的,他們用買買買表達了對小米的熱忱,用參加二次元音樂節,表達心中對數字性感的狂喜。

小米順理成章做了電商,2015年米粉節,小米網同時動員了2000萬人上線買東西。2017年的米粉節,同時有5000人在線買東西,小米在做電商。

本質上,小米不是在做淘寶式的電商,而是基於粉絲群的電商綜合服務。粉絲量越大,需要的服務越多,所以,各種各樣的硬體產品層出不窮。

小米的生態鏈條,本質上就是做產品、服務、流量,確保流量入口。

小米現在喝水塞牙,說到底,因為環境變了。

不要再說生態化反,那容易讓人聯想到賈躍亭。不要再強調性價比,尤其不要強調便宜,那會讓中產收入階層聯想到便宜沒好貨。現在,發燒友需要的是極致的安心,是放心買馬桶蓋、買大米。而這,剛好合上了產業上升的節拍。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受到的長期追捧,如果有,那一定是我們忽略了什麽規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