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頂尖專家說了大實話:我們手術量、專利申請世界第一,國產器械卻不是!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放化療、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是目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腫瘤的微創手術治療是業界公認的最被期待的治療方式之一。然而,在國產高端醫療器械,仍面臨著科技成果轉化難、知識產權品質不高等問題。

9月29日,由健康時報社主辦、上海逸思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中國腫瘤微創科技研發與應用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行。與會三甲醫院知名腫瘤外科專家、知識產權專家、企業界代表共同探討了國產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問題。

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

品質稍差的塑料盆放半年碎了沒關係,但放在患者體內的假體,性命攸關

第一次坐高鐵是在幾十年前的慕尼黑,現在中國的高鐵一點也不比日本差,已經成為一個國家品牌。希望外科微創的科技研發應該像高鐵一樣注重技術和品質。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長趙平這樣說。

我國的一些CT、核磁+腹器等國產醫療器械至今品質不過關。醫院用品與其他物品不同,比如一個品質稍差的塑料盆,過了半年碎了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是放在患者體內的假體,性命攸關。如果一個假體放在體內,過了一段時間斷掉了,對病人自身造成的傷害不可想像、對於醫生、醫院帶來的影響更是難以估量。

醫療器械創新企業不能閉門造車,而要多深入臨床,發掘專家的臨床需求和創新技術,幫助專家的創新成果進行產業化。企業和專家是珠聯璧合的關係。

遼寧省腫瘤醫院副院長劉巨集旭

我們的手術量是全球第一,但是最後拿不出數據

不必要的重複、低品質、低水準的醫療器械生產浪費了太多精力。就像是醫生做手術,我們的手術量是全球第一,但是最後拿不出數據。

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做好組織,一線臨床醫生會有一些原發的創意,創意如何激發?形成產業化需要3~5年的時間,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聯盟。通過國家進行頂層設計,把醫生、科研團隊、有責任心的企業集合在一起,以小博大、抱團取暖。相信能夠很快研發出一些中國自己的創新醫療器械。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李簡:

微創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太空

微創技術正在改變著傳統的手術方式,常規的大開口手術,比如胃癌、腸癌等最早使用的腔鏡手術,需要打3~4個孔,創傷很大,患者幾天都無法下地走路。現在通過機器人等微創手術,只需要2厘米的小孔就可以。原來胃鏡只是檢測工具,無法切除腫瘤,現在通過胃鏡可以做早期的食管癌、胃癌手術,存活率高達五年以上。

與此同時,微創技術還有很大的發展太空。在疑難病症的器械技術研究上,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

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研究與培訓中心副主任宋河發

我國是知識產權大國,但不是強國

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2011年就是世界第一,2017年我們的發明專利申請量等於美國、日本、歐盟、韓國的總和,我們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佔全球95%,外觀設計佔全球42%,商標佔全球1/3,看數字很厲害,但是我們的供給不是有效供給。

我國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但還不是知識產權強國,主要問題在於以專利為主的知識產權品質總體不高,高價值專利不多。很多專利數據並不具有技術或者經濟價值,一部分的專利並不能引領創新,因此數量上改變並不能代表品質的變化。中國要實現從專利數量向專利品質轉化。

逸思醫療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聶紅林

醫學專家要和產業相結合

醫學專家和產業的科學家、工程專家結合推出相應的產品、術式才能得到很好的傳播,更好的普及。

逸思醫療打造了獨創的逸思智庫的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模式。逸思智庫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把臨床專家成千上萬次外科手術當中產生的成果,轉化為醫療器械領域創新發展的需求。通過智庫,逸思醫療希望在中國醫療器械領域實現原創性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及其產業化的高效模式,通過技術創新,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國產醫療器械高端品牌。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