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傅青主,明末清初第一牛人,沒有之一

2017年,柯潔對戰阿爾法狗,證明了再天才的人類的大腦也有局限。

但這個局限在哪?

歷史上,總有一個個偉大的人刷新這個局限。告訴我們,人類的大腦雖然有局限,但這個局限,可能無限大。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簡直要讓人頂禮膜拜,再一次刷新了我對人腦局限的認知。

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傅山。

傅山,字青主。他官方認證的身份是思想家、書畫家、醫學家,但實際上,他博極群籍,於學無所不通,並成績斐然,涉及的學科包括儒學、醫學、內丹、道教、佛學、詩詞、書法、繪畫、金石、武術、音韻訓詁之學甚至美食等等,被時人稱之為“學海”。

“學海”什麽概念?就是學識已達到深不可測的地步,幾乎凡是他有就接觸過的,不玩則以,一玩就都能玩出個大師級別的來。

不信?我們來看看他各方面的成就。

先從官方認證的開始。

治學上,傅山經史子集無所不通,先後批注了諸子,僅就自學研究著作而言,山西省博物館現藏著作目錄有:

《老子注》、《莊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鬼谷子注》、《公孫龍子注》、《淮南子注》等。

其研究、 批點諸子著作之多、 內容之廣泛,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是少見的。

清朝入關後,他獨辟研究子學的途徑,衝破宋明以來重理的羈絆,開拓了新的學術研究領域,成為清之後研治諸子的開山鼻祖,是“清初六大師”之一。

書法上,他被譽為“清初第一寫家”,也是中國最後一位草書大家,自他後,中國再無草書大師出世。

他的草書《為毓青詞丈作詩》手卷,曾在中國嘉德2010的秋拍上,以4872萬元成交,楷書《金剛經》冊,在西泠印社2015春拍上,以1782.5萬元成交。

繪畫上,畫風近八大,《畫征錄》說:“傅青主畫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勝,墨竹也有氣。”被列入逸品一列。

逸品是中國繪畫史上等級評定的最高級別,與倪雲林等同列。

醫學上,被時人稱為“醫聖”,在內科、兒科、婦科、男科上均有造詣,是大師級人物。

《辭海·醫藥衛生分冊》共收錄中醫中藥學界重要人物71人,其中山西僅有一人,即傅山。

主要作品有《傅氏女科》、《青囊秘訣》等。

他把女科作為單獨一科加以研究分類,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他的《傅青主女科》已經成為,現代中西醫女科醫生案頭必備書籍之一。

這三個官方認證的身份中,每一個的成就都足夠令人頂禮膜拜了,然而,還不夠。

他還研究訓詁學,著有《周易音釋》、《周禮音辨》等。

訓詁學精通了,就好比會說一門外語,可以隨時給自己建一個機密的圈子。

有這麽一個小故事,顧炎武拜訪傅青主期間,有天傅青主叫顧炎武起床,說了句“汀茫久矣!”

顧炎武一愣,繼而才恍然大悟,原來古音中“天”就讀做“汀”,“明”就讀做“茫”,也就是“天亮很久了”的意思。

這樣說話的一個好處是,後來他們倆商量反清複明事宜,朝廷派了個密探在身邊,結果人家只能鴨子聽雷公,不知所雲。

除了主流學問,傅青主還注疏佛經,鑽研道學,雖然最後是以道士的身份行事,但他曾有一枚印章,自稱“如來佛祖最小弟子”,加上他在佛學道法上的成就,佛道兩家都樂於把他歸於門下,作為自己門派的祖師。

之後,為了反清複明的方便,他還和顧炎武創造了一種資金運作的方式,叫做“票號”,這就是後來橫行天下的山西票號的開始。

他還改良了“竹葉青”的配方,奠定了“竹葉青”名酒的地位。

現在太原人的流行早餐“太原頭腦”,最初也是他給母親設計的藥膳。

怎麽樣?夠牛逼吧?各種跨界跨得輕鬆隨意,隨便哪一界一待,都是不可忽視的大師,簡直比劉翔跨欄還輕鬆。

更牛逼的是,這樣的一個人,不是文弱書生!

而是,身懷武藝的大俠。

沒錯,大俠。身懷武藝。史載他“性任俠”,他的詩中也有“劍術惜其疏”,“盤根礪吾劍,金鐵滿山鳴”之說。

他不僅劍術高超,拳法也相當了得,據《石膏山志》載,清順治四年(1647年) 春,傅青主和兒子傅眉到山西靈石縣天空寺,演示打坐和五禽戲,傳與寺內和尚以及當地名士吳成光。

可見他的武術能力很受推崇。

他還自創了傅氏拳法,有《傅拳譜》一書傳世。

他的種種形象,直接被梁羽生收入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是七劍中的莫問劍。

金庸武俠裡的“紅花會”,也與他有淵源。

試問,這樣的人牛不牛?

這樣的牛人,少不了有一些牛事。

據說他出生的時候,雷電交加,“龍起所居屋極”。(這傳說簡直皇帝級別待遇)

還說生下來後傅青主不哭,這讓大家很為難,最後是一個盲僧站在門口說了句:“既來,何必不啼?”這才哭出來。

還說六歲時三餐不吃,隻吃黃精,被家人勉強才吃飯。

當然,這幾件事,還有點玄幻仙俠魔幻色彩,我們姑妄聽之。

必須認真對待的是這樣一件牛事:書上說他博聞強識,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有一次考試前,他的哥哥給他準備了五十三篇科考范文,叫他背熟,他的一位同學自認為也很牛逼,非要和他比賽誰背得多,一天為限。

這位同學回去後馬上閉門背書,手不離卷,不眠不休,第二日總算背了五篇。

可傅青主則晃晃悠悠,早上起床先慢慢地洗漱,再認認真真地梳個頭,才開始拿書稍瞟幾眼,到吃早飯的時候,五十三篇全部背下,一個錯字都沒有。

(櫛沐畢誦起,至早飯成喚食,則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

當然,這幾件事,在他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裡,只能算是開胃小菜。

他真正牛逼的,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幾件大事,也正是這幾件事,成就了一個文人之外,忠義仁心、俠肝義膽的俠客傅青主。

第一件,是解救恩師袁繼鹹。

傅青主三十一歲時,進入山西有名的三立書院讀書,拜於袁繼鹹門下。

袁繼鹹為江西宜春人,明代天啟五年進士,曾官至兵部侍郎,因為官清廉,為人耿直,敢於直言,得罪權貴魏忠賢,被貶為山西提學。

崇禎九年,魏忠賢的黨羽山西巡按禦史張孫振,捏造罪名誣告袁繼鹹,致使袁繼鹹被捕入獄,押送京師。

別的同學此時雖然義憤填膺,卻無能為力。

傅青主則第一時間趕回家裡,變賣了家產,準備逃走。(這誰說的?站出來)

是準備跟著走。

幹嘛?

到京城告禦狀,解救恩師。

他聯絡集合了當地生員百餘人,浩浩蕩蕩地跟在囚車後面,到達了京城。

到京城後,他馬上著手告禦狀。

但是,京城是誰的天下?

他一個外來的學子,無權無勢,通政司去了幾次,狀子遞了一張又一張,都石沉大海。

這可是官逼民反,正道走不得的傅青主,開始改變策略,他帶領眾生,印發告狀信,不僅全城四處張貼,還見人就送上一份,像現在發傳單一樣。

官員,是一定要發的,識字的人也要發,不識字的人,也權且來一張 ,幫忙擴大影響。

甚至,宮裡的內監出來了,也要設法遞一張過去。

據說有一次,他們還在宮門外攔住了上朝的首輔溫體仁,群情激奮、義憤填膺地一番申述,最後也照例傳單來一份;

不過,還據說,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遞到錦衣衛的一封告狀信,錦衣衛直接帶給了崇禎帝,引得崇禎帝大怒,下令徹查此事。

就這樣,事發七個月後,恩師袁繼鹹終於平了反,張孫振也以誣告罪被判發配邊疆,永不錄用。

這一次千里營救,讓傅青主聲名大振,也奠定了他在士子學人中的精神領袖地位。

第二件,是“朱衣道人案”。

傅青主身處動蕩的明末清初時代,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上吊自盡,明朝滅亡,清朝入關。無數文人心中的精神家園倒塌。

時年,傅青主三十八歲。

他抗拒大好河山被外族佔領,抗拒剃頭留辮,於是上五峰山,拜還陽真人郭靜中為師,出家做了道士,並開始他長達一生“反清複明”的道路。

當了道人也要與眾不同,別人黑衣他朱衣,所以人稱他“朱衣道人”。

變身“朱衣道人”的傅青主,在山上學得神秘醫術之後,開始下山行醫看診,一方面積累醫學經驗,一方面私下聯絡反清複明。

順治十一年,傅青主四十四歲。駐地南方的南明永歷政府,派了個叫宋謙的人到山西組織起義,順便見了下傅青主。

這個聽著以為要給人送錢的宋謙,不僅一分錢沒給傅青主送上,還送來了一場禍事,也把自己的小命給送掉。

事情是這樣的,他雖叫宋謙,卻一點也不低調,到處聯絡人也就罷了,還大大咧咧地帶著弓箭行走,結果被人發現抓獲。

抓獲後倒是很謙虛,說反清複明這事是有的,但不全是我乾的,那個誰誰誰也參與,傅青主也參與。

就這樣,傅青主與兒子傅眉被捕入獄。

反清複明?

那可是影響國家安全的大事,必須大刑伺候,嚴刑拷打。

但傅青主“容色自如”、“言語不亂”,拒絕承認參與宋謙事件,堅決說他拒絕了宋謙的來訪,有當時在他家求醫的山西布政司經略魏一鼇可證,還說如果宋謙站出來,說認識他傅青主,他就承認。(清廷此時應該後悔把宋謙正法的太早了)

此時,不僅考驗傅青主的膽略,更是考驗他識人的眼力了。幸好,魏一鼇是靠譜的,力證了當時傅青主拒絕了宋謙。

但是,反清複明可不是小事,寧錯殺一百,不放過一人。於是順治親自下旨,指定了刑部尚書任俊、都察院左都禦史龔鼎孳、大理寺卿尼堪等十五名大臣,組成的高級別會審,還是得不出結果,只好指示繼續嚴刑拷打。

大清的酷刑可是花樣繁多,能在酷刑下堅持住,且堅持了一年,中途還絕食九日的傅青主,十足的錚錚漢子。

一年後後,審訊無果,傅青主和傅眉被釋放。

這一案件,算是當時的一件大案。

在文字獄盛行的大清,能夠在這樣重大案件中活下來的,不僅僅需要運氣,更需要膽略與勇氣,有別常人的,甚至非人的膽氣。

這件事情之後,傅青主反清複明的事稍微收斂了一點,把精力轉移了一些到學術與醫術上,但他並沒有妥協,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僑居在異族統治之下,“太原人作太原僑”,所以自謂“僑公”,有“松僑”、“僑黃”的別號。(估計是中國最早的華僑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政局漸漸穩定,反清複明希望越來越渺茫。他本想與兒子就這樣僑居鄉間,但因為自己的名頭太大了,學術、聲望皆為翹楚,康熙十七年,他七十三歲那年,被試圖拉攏晚明士子人心的政府盯上了,要他出山參加“博學鴻詞”考試。

七十三歲了還考什麽試,再說他傅青主一輩子反清複明你又不是不知道,於是他拒絕上路。

縣令沒辦法了,只好親自駕著驢車把他運到了京城。

傅青主則是抱著必死的決心,寫下“生既須篤摯,死亦要精神”“此生若得生還裡,汾水西岩老首丘”的詩句而去。

到了京城,倔強的傅青主堅決不入城,在京城三十裡外的圓教寺住下。

考試當然更不會去,但康熙帝說“傅山文學素著,念其年邁,特授內閣中書,著地方官存問”,硬是給他安了個官職。

這下鬧大了,天上硬是掉了個官職來,不管接不接,按理,謝恩總是要的。

但傅青主硬氣,恁是不去,還絕食七日(七日不食,佯顛將絕)。

群臣嚇傻了,還是沒辦法,乘著他絕食七日,命懸一線之際,抬著他來到午門(謝恩在午門)。

誰知他到了午門,觸景生情,涕淚四下,更是堅決不跪。最後還是被人強按在地上意思了下。

幸好此時康熙身邊的近臣打了個圓場,康熙也覺得罷了罷了,事情才算過去。

就這樣,七十三歲的傅青主,頂著一個天上掉下來的“中書大人”身份歸鄉了。

不過,他是拒不承認的,在鄉裡,“有司以醫見則見,不然不見”,若有人叫他“中書大人”,他則充耳不聞。

縣令奉命送來的“鳳閣蒲輪”的額匾,他也拒不接受。

直至到死,他都是一襲朱衣,以道人的身份下葬。

這是傅山人生中最後一件震驚世人的大事,迄今仍被寫入戲劇中傳唱。

晚年,傅青主知道自己的學術著作怕是沒有流傳的一日,也就沒有費心整理。

但學術可以不存,醫術乃治人之術,不可不存,於是,他找了個叫陳世鐸的後人,把他的一身醫術整理了出來。

當然,傅青主的名字是不能出現的,於是就有了歷史上最神神怪怪的醫書,什麽岐伯天師和張仲景傳授,呂洞賓等作序的《石室秘錄》。

醫術得以傳播,傅青主大概已經沒有多少牽掛了。

反清複明這日,他大概也沒有希望看到了。

1684,康熙二十三年,傅青主七十七歲,陪伴他一生,他最鍾愛的唯一的兒子傅眉,忽然去世。

傅青主傷痛欲絕,四個月後,也與世長辭了。

一代文化大儒、忠義大俠、仁心大醫,就此隕落。

世間再無傅青主!

一個人可以牛逼到什麽程度?

這個永遠沒有界限。

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

然而,一個人的錚錚鐵骨、浩浩正氣、狷狷氣節,一個人的忠肝義膽、俠骨仁心、智名功勇,這些,都是無可比擬的。

它們,才是真正讓歷史熠熠生輝的東西,讓歷史有蓬勃向上的生氣,穿越千年百載的時光黑洞,照耀和激勵後人。

“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這是傅青主自題的人生寫照。

歷史永遠記得,他用自己奮鬥不止的一生,站成了一座不可逾越的,巍巍青山。

“既是為山平不得,我來添爾一峰青”,人人都應該如此,既然現狀改變不得,就來讓它變得更加美好,用智慧、用力量、用藝術、用文學,也用,鍥而不捨的鬥爭與反抗!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