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物理治療雖然不是一種團隊「體育項目」,但毫無疑問,它需要團隊的合作和努力。就像任何一種團隊體育項目,例如足球,籃球等,物理治療需要治療過程中涉及到的各方團結協作,這包括患者本人,物理治療師,醫生,患者家屬甚至朋友等,目的就是一個:幫助患者達到事先制定的康復目標。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物理治療絕不是患者到治療師這裡接受被動治療這麼簡單。相反,從臨床決策過程到治療本身,患者必須是康復過程中的最重要一員,而且應該是最積極主動的一員。

要讓患者應該成為康復團隊中最活躍,最主動的一員。

如果去看循證醫學證據為基礎的臨床實踐(Evidence based practice, EBP),我們就更能了解如何讓患者融入康復團隊和整個康復過程。EBP是美國物理治療學會(APTA)著力推進的物理治療標準化臨床實踐。在APTA的官網中這樣說到EBP:

「從事物理治療的專業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EBP在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和降低臨床實踐中的不必要差異上的核心作用。EBP包括三個部分即:臨床研究結論,臨床專家意見以及患者自身獲益。」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根據APTA的定義,我們就很容易理解患者獲益,偏好以及個人具體情況在物理治療師最終的臨床決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了在臨床決策中扮演主動性的角色之外,患者還需要具備從他們的物理治療師那裡進行學習的能力。因此,一旦進入康復流程,那麼物理治療師就必須承擔另外一個主要角色,那就是患者教育。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物理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服務從業者,倒不如說是一個老師。讓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物理治療師的這一角色定位。

物理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服務從業者,倒不如說是一個老師。

物理治療其實就像父母指導孩子第一次騎自行車一樣,當患者(孩子)第一次尋求物理治療。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也不知道如何尋找具有豐富經驗的物理治療師(父母)來對他們進行幫助和指導。因此,第一次見面時,作為物理治療師的你,需要對他們進行手把手的教育,這些患教可能包括如何進行練習,如何在家中使用器材等。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在康復過程中,當患者取得了一些進展,就像父母需要逐漸放手,讓孩子搖搖晃晃中自己騎行一樣,你應該試圖讓患者自己去管理自己的身體。

你應該像父母一樣學會放手,給患者足夠的自由,自信,賦予他們管理自己身體的能力,讓生活充滿健康和快樂。如果父母不放手,孩子就永遠學不會騎車,同樣,如果物理治療師不放手,患者就永遠接受被動治療,那他永遠不能從物理治療中獲益最大化。

不要讓患者總是依靠門診的那短暫服務,而應該是讓患者走出被動依靠,找到屬於自己的主動療法。

希望自行車的比喻能讓治療師明白為什麼患者教育在康復過程中是如此重要。就像父母放手讓孩子主動去騎行的那一刻,物理治療通過患者教育使得患者從一個被動治療者變成自己積極進行康復的主動治療者,就在這一刻,可以說康復的效果將發生重大的變化。

因此,物理治療的效果不僅取決於物理治療師的技能和知識水準而且也有賴於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以及對方案的充分理解。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除了進行患教之外,物理治療師還應充分認識和尊重一個事實,那就是患者的自身選擇是康復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如果患者對某項治療感覺到不舒服或者認為沒有價值,依從性逐漸下降,那麼康復團隊中最最重要的成員患者本人就將缺失,那還有什麼康復可言呢,如此的康復將是對患者和物理治療師的雙重摺磨。

就如任何一個團隊,物理治療團隊非常需要在物理治療師的精心指導下,在患者的積極努力下才能最終達到康復的目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雖然不可能使患者成為物理治療師,但至少能讓患者離開診所或醫院以後,懂得如何進行主動的恢復。

「康復感悟」康復治療師,與其說是醫療從業者,倒不如說是老師!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