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天通苑:生於茫然,緩慢補“ 欠账”

從立水橋筆直向北,在立湯路邊綿延成佔地面積8平方公里的社區。“睡城”是人們對它的記憶。天通苑, 這個“亞洲第一大社區”的標簽,也是北京國宅的起點。數十萬個安居夢匯集在這裡,折射著關於這座巨型社區的成百上千張面孔。

除了豪言,天通苑還背負了無奈、苦澀以及些許諷刺。值得期待的是,這樣的尷尬情形,正在迎來轉機。

……

茫然出生的巨型社區

1999 年,天通苑這座巨型社區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佔地面積約48 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600 多萬平方米。這是北京第一批國宅19張拚圖之一,建設時間接近十年。社區的東、西、北三個方向上各有三個社區密集排布,高容積率的住宅宛若城牆將核心區包圍。

“儘管建設國宅是北京市的一個目標,但是建成如此大規模的國宅社區並不是建設天通苑的初衷。”北京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秘書長陳志回憶說,“上世紀90 年代末我們對房地產發展的思路並不清晰。”

從2000 年到2003 年,天通苑東苑和西苑相繼建成,隨著居民陸續搬入,天通苑人口急劇膨脹,迅速超過10 萬人。天通苑何以吸引如此巨量的人口?1999 年天通苑剛推出時,價格2650 元/平米。按照今天的理解,國宅有著價格上的絕對誘惑力。

不過,當時市場認可度並不高。”陳志解釋說,“儘管國宅比同等區域房子每平方米便宜1000 元上下。但當時北京市民的收入並不高,貸款購房也不被接受。加上當時福利分房的門還未完全關上,購買力無法得到完全的釋放。”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回憶稱,國宅僅要求家庭住房人均面積在70 平方米之內就可以申請,當時住房資訊沒有聯網,個人收入狀況是靠部門蓋章證明,使得購買門檻基本為零。

但此後隨著市區房價上漲,天通苑在價格上迅速與主城區拉開差距,並且從無人問津變成了熱搶的目標。2005 年6 月,天通苑北苑國宅放號銷售,數千購房者連續幾個晝夜排隊搶購,形成幾百米長隊,上百保安、警員在現場維持秩序。有媒體感慨“全世界都未見過如此瘋狂的購房場面”。

是一座城,也是交通孤島

天通苑是一座城市,也是一座孤島。從規劃角度來講,最初天通苑的設計欠缺了太多東西。無論是路線、商業、醫療、教育,都沒有做到承載巨量人口的準備。而交通規劃上的缺失,無疑是這裡最受詬病的地方。如果展開天通苑周邊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社區像一個大葫蘆,裡面承載了大量高容積率的住宅,但是卻沒有足夠的交通路網支持,尤其是南向通往城區的路線,不堪重負。

規劃的缺位,路線設計的不合理,讓巨量的人口就這樣被拴在城池之內。隨著每天早晚高峰,車流如潮汐擁堵在離開或者歸來的路上。擁堵,這可能是天通苑帶給人們最初的記憶,在安居的欣喜過後,留給人們的就是擁堵帶來的疲憊。

隨著2005年立湯路的全線貫通、2007年地鐵5號線的投入使用,天通苑社區出行的難題才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但是,大量遠距離通勤的人群依然擁堵在這一交通命脈上,投入運營的地鐵5號線不堪重負。

住過天通苑的大史(化名)說:“如果要在10點鍾到公司,那我8點半到9點之間會出門,到達地鐵站後,一般還要等待3至5班車,因為你肯定擠不上去。最尷尬的是,往往人上去了,包還在外面。”

當時承擔天通苑開發任務的順天通開發集團總經理田在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天通苑相當於國外一座中等城市的規模,而一個城市的建設和完善,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過程。”

“補欠账”,交通教育短板將補齊

近20年的時間裡,天通苑在緩慢地補上歷史的“ 欠账”。

2018年8月16日,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王強表示:“與快速發展形勢相比,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的公共服務缺口還很大。過去十多年,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為地區‘補欠账’,已經做了大量工作。”

當天,北京市發改委聯合多部門召開《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新聞發布會。

《計劃》提出,未來三年,北京市將斥資近200億改造天通苑回龍觀地區,基本補齊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短板。在教育方面,天通苑回龍觀地區擬實施26個教育項目,5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文化體育活動場館建設,還將擁有兩條快速路,13號線龍澤站、回龍觀站等擁堵嚴重的地鐵站點將進行改造,增加進出站口。

其中,26個教育項目包括包括18所幼稚園、3所小學、2所中學、2所九年一貫製學校以及1所十二年一貫製學校擴建項目。預計可以增加1.3萬個學位。

此外,據稱,去年北京萬科100%全資收購北方明珠百貨,今年已正式更名為“萬優匯Unit One”。“聽說兩年後就開業,很期待未來這裡將成為超人氣的活力中心。”剛剛在天通苑買了二手房的梁小姐說。

的確,儘管配套不足、人口稠密,但天通苑這裡卻依然是剛需購房者願意考慮的區域。因為即使這一區域的二手房每平米單價目前已在3.8萬-4.1萬元之間,但面對北京城區動輒6萬-8萬元的價格,依然有著十足的誘惑力。更何況,“三年行動計劃”帶來的一大波全方位的公共服務“大禮包”正在逐漸變現呢!

居民回憶

“房價6 年漲了十倍”

●藍女士(公司會計)

天通苑給我留下的印象算不上好。2007年,我們全家東拚西湊也就30多萬。當時家人沒有貸款的概念,這筆錢只能在天通苑買房。130平方米,單價2650元/平方米。我想著地鐵通了,上班可能還算方便。但是有不少人居住地離地鐵站遠,走路得20分鐘。

當時這裡有很多黑車司機都是拆遷戶,拿著拆遷款買豪車,在地鐵站和居住區之間拉黑活。我遇到一個開跑車的黑車司機,當時別的車都只要10塊錢,他要30塊,說是體驗生活。但在早晚高峰的天通苑,轎車也依然跑不過一輛三輪摩托。連接市區與天通苑的立湯路全年堵車,地鐵5號線擁擠不堪。社區變化最明顯的就是商超。如今,天通苑旁邊的配套以及消費場所相對比較成熟,以龍德廣場為中心點,這裡的居民周末消費的時候基本是在附近。2013年底,我賣掉了這套房子,房款是300萬元,6年漲了10倍。

大事記:

1999-2000 年

天通苑第一期15 個組團,167 棟住宅和配套用房,開工建設。建築面積90.4萬平方米。其中1999 年開發建設50 萬平方米,2000 年新開工面積42.2萬平方米。

2001-2003 年

天通苑第二期工程建設,主體為天通東苑和天通西苑,18 個組團332 棟,建築物面積326 萬平方米。

2003 年7 月

天通苑居民真正用上自來水。同年年底,天通苑居民用上天然氣。

2004-2006 年

天通苑三期即天通北苑3 個組團,144 棟建築開始建設。

2007 年10 月

地鐵5 號線投入使用。

2007-2009 年

天通中苑13個組團197 棟建築進行建設,至此天通苑住宅部分基本建造完成。

編輯/ 一個暴躁的小蘿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