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淺析無痛針刺手法

針刺治痛立竿見影,療效極高,然而針刺產生的痛感,是一些病人不願接受治療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和掌握「無痛針刺法」對推廣針灸療法和提高針灸療效有重要意義。根據筆者臨床實踐,要做到無痛針刺,應掌握以下的關鍵問題。

1 導氣住痛,針灸與按摩相結合

導氣住痛,就是針刺經穴時用按摩導引經氣,促進直達病所,增強針刺療效,緩解針刺疼痛。針刺前令病人調勻呼吸,醫生對病人穴位用切法,按法,既可固定穴位,又能減輕疼痛,引針時用摩法,敲法、剁法,可以促進氣引,緩解針感反應。出針後用摩法,既可保護針眼,又能疏通氣血。

例如,針刺中脘穴,得氣後,針下沉滯,推之不動,轉之不移,針感太強,患者難以忍受時,醫者用右手無名指抵住針下穴位,拇指與食指,中指挾緊針身,用右手在建裡,下脘、水分、氣海、關元,中極各穴施行按摩,可用敲法、剁法、摸法、拿法等,促使氣行,針下即可鬆緩。

2 掌握刺法,取穴和消毒時機

針刺治療盡量避免疼痛,使患者配合治療,然後才便於施用各種補瀉手法,針到病除。

2.1進針時,重用押手

用毫針刺穴時,左手中指,食指重按穴位,右手拇指,食指徐徐搓轉針柄進穴。用細針刺穴時,左手食指,拇指按壓穴位,捏住針身,右手拇指,食指搓轉針柄進穴,用粗針或短針刺穴時,用左手拇指重切壓穴位,右手拇指用勁一搓即入穴。用小針刺穴時,用點刺法,用左手按住穴位,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針柄,快速反手如蜻蜓點水一樣,起落迅速。如此進針,可避免疼痛。

2.2進針後,針刺補瀉手法

補法使針尖方向順其經氣,食指向後撚,或慢提緊按,從衛取氣;或提針1次,按針3次,將針提至天部時,再速按針柄3次,氣從天部按至人部,從人部按至地部,使上氣易入下氣;或擺動針頭,一左一右臥針,使氣直達病所,慢慢拔動1次,等病人吸氣時再出針,以存神氣。退針時緊握針柄,徐徐搓轉而出,不使針頭左右搖擺,不讓真氣從針孔泄出。

瀉法使針尖逆其經氣,拇指向前推,或擺動針身,開大其孔;或緊提慢按,由地部提針至人部,然後再提至天部,當得氣時,令病人徐徐吸一口氣,再繼續瀉幾轉,針松出穴,再按摩針眼。平補平瀉使針身直進直退,左右搓轉均勻,一上一下提插均勻,又補又瀉,活動經穴之氣,是臨床常用之法,或先補後瀉,或先瀉後補,審病之虛實,靈活掌握。

2.3出針後按摩,促進氣血流通

如針刺風池穴後,顳部,肩背部均有餘邪,可按摩懸厘、顱息、肩井鄙位,導氣流通,則不適感減輕。

2.4取穴準確無誤

穴位是有一定位置的。實踐證明在穴位處針刺,一般痛輕或無痛。

2.5注意消毒時機

一般針刺要待穴位處酒精揮發完後;出針後針孔消毒要待出針後片刻。否則易產生酒精刺激性疼痛。

3 典型病例:閉經

馬××,女,24歲,鄉乾部,2009年9月30日初診,患者於近半年來月經閉(已除外妊娠)經常覺周身發冷,經多方法療均無效,在家休息。檢查:左下腹及臍旁壓之有不適感,脈澀苔薄白。辨證為感受寒邪,氣血凝滯,月經不通。治擬逐瘀瀉下,溫經散寒。

處方:盲俞、關元、三陰交。

治療經過:均用瀉法,病人針感強烈,推之不動,轉之不移,加剁法、敲法、摸法、按摩助治,針後各灸九壯。治療3次後,月經來潮,經期過後,來請複查,精神飽滿,恢復工作。

本文摘自《中外健康文摘》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