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戰時大眾汽車廠變兵工廠 6.5萬輛甲殼蟲轎車被投入戰場

【環球網軍事報導】1939年7月,大眾新工廠開始生產甲殼蟲汽車。然而好景不長,生產隻維持了不到一個月就停了。原因是二戰前夕,希特勒希望“車輛為德國軍隊服務”。德國《焦點》周刊稱,甲殼蟲生產線被改造成了越野及兩棲汽車生產線,被廣泛運用於戰爭的第一線。二戰中,甲殼蟲反而大量被投入到戰場,大約有6.5萬輛,只有630輛投入民用。

大眾的第一款汽車成為軍需用品,其實並不令人驚訝。早在1934年,費迪南德在一份設計藍圖中就明確寫道:“KdF-Wagen不僅僅是一輛家用汽車,同時也必須適用於運貨乃至特定的軍事需求。”

於是,大眾汽車廠變成兵工廠,除了改裝甲殼蟲外,還開始給軍隊製造吉普車、炸彈、飛機油箱、彈殼等軍事裝備,1941年又開始生產飛機機翼。對外,納粹則將其宣傳為“世界上最現代化的汽車工廠”。

為了加快生產,為前方提供充足的軍需設備,納粹為大眾工廠強征了兩萬勞工和戰俘。他們在非人待遇下為德國軍事工業賣命。

甲殼蟲雖然小,但進行改裝後,在二戰中發揮了一定作用。這是因為,甲殼蟲採用後置發動機、後輪驅動,可省去車底沉重的傳動軸,空出車頭較大的空間作行李箱;發動機為氣冷式設計,其散熱效率雖不如水冷式,但在冬天不必擔心水箱結凍;底盤為密封式,掉入水裡也不會馬上下沉,甚至可以當作船來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期間的甲殼蟲“Type 87”,外觀顏色不同於一般軍用車上常用的綠色或者迷彩,而是呈現出近似於灰色的顏色。據稱,這是由於戰時顏料緊缺,所以選擇了最節省原材料和成本的噴塗方式。而“Type 87”的車燈部分,在圓圓的頭燈上扣上了遮光罩,可以在夜間行駛時防止被天上的飛機發現。寬大的越野輪胎凸顯出它不一般的越野特質,還能夠攜帶輪胎、油箱以及隨車工具等物品。此外,大眾還設計出了水陸兩棲車“Type 166”等。

“要開車,先修路。”除了建造汽車外,希特勒在二戰前就開始在德國開建高速公路。德國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高速公路的國家。當時,納粹政府承諾,要改善人民的出行,不僅要有大眾汽車,還要建可以高速行駛的公路。當時,高速公路叫做“僅限汽車行駛街道”,希特勒下令,國家每年要有1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完工。1932年,希特勒就下令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的高速公路計劃具有明顯的“軍事特徵”。當時,希特勒對高速公路曾定下兩個“高標準”:一是24小時內可以讓納粹軍隊從南至北轉移;二是戰鬥機可以隨時起降。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希特勒宣稱的自己建造的第一高速公路,實際上是由時任科隆市長阿登納推動修建的,阿登納在二戰之後成為聯龐德國首任總理。無論如何,高速公路的確在二戰中為希特勒調兵遣將發揮了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