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遍尋百寨,只為一口放心茶。

張耀,一個被稱為「茶山愚公」、「茶行愚公」的現代版年輕人,為了能找到原生態、純綠色、無化肥、無農藥殘留的「放心茶」,他和他的團隊從2008年至2018年積十年之功,遍尋全國各產茶省,最後將腳印留在了雲南古老的茶山上。

圈內人常言「普洱茶是愛茶人的終點站」,沒錯,張耀也深以為然,不僅是因為普洱茶自身的魅力,更是因為在這塊土地上,有最古老的茶樹,有真正存在千百年來從未接觸過化肥農藥的茶。

多次深入茶山遊歷之後,感覺不夠紮實,2017年,他「將瘋狂進行到底」,更是把自己的坐騎從北京「快遞」到了西雙版納,安營紮寨,身心都給了普洱茶,遍尋百山,遍嘗「百草」,單是他自己一個人品過的茶水量,超過了1700000毫升

現在就請隨著張耀的足跡,身臨其境,一同經歷這古老茶山上的尋茶之旅。

因為偏遠,古老的面貌和多樣的自然資源得以保存

古樹古藤古茶,神秘的大山,悠悠溪水,淳樸善良可愛的少數民族兄弟姐妹

尋茶的「緣起」

「雷後雨前渾脆軟,

小團又惜雙鸞坼。

獨有普洱號剛堅,

清標未足誇雀舌。」

詩句節選自清乾隆皇帝的《烹雪用前韻》,可見普洱茶早已是清宮裡的珍愛之物。普洱茶的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有記載,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開始獻茶給周武王,隻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位於瀾滄江流域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也正是這棵活著的古茶樹,結束了國際上對於茶葉源生國的爭論,是的,我國是茶的源生國,雲南是茶的源生地。

確定我國是茶的源生國,雲南是茶的源生地的大茶樹

可惜的是,我們經歷了一個特殊的時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了增加產量出口創匯,在古茶山遍布的雲南南部,推行「科學化種植」茶葉,大面積的古樹被砍掉,種植高產「台地茶」。台地茶控制株形,便於採摘,茶葉整齊好看,施用肥葯可以迅速高產。四大類農藥化肥普遍使用:

1、除草劑:去除茶園雜草免爭養分,也便於人工採茶,學名叫草甘膦。

2、催芽劑:是葉面肥,促進茶樹快發芽多發芽,也能使茶樹的芽頭更肥壯和油亮,做到人為提升茶樹發芽的頻率和數量。

3、土壤肥料:施用與茶樹根部,增加茶樹的養分,利於增產。

4、多種殺蟲劑:作用是殺掉茶樹上的各種蟲子。

在一定時期內,經濟利益大幅提升了,同時,這些行為帶來的負面效果也是觸目驚心。可以清心的一口清茶,無奈地變成了令人憂心的「 農殘茶」。

無樹、無草、無蟲的台地茶園,在清新好看的外表下,是多種化肥農藥的作用

好的普洱茶是長在森林裡

正當網上熱熱鬧鬧的開始對各種農殘茶進行口誅筆伐的同時,居然也有「專家」出面闢謠:「農藥殘留和農藥超標概念不同,在茶葉種植的時候為了驅蟲,除草,茶農要噴灑農藥的,所以農殘問題避免不了,但是在所有茶類中,作為出口世界各國的普洱茶,茶中的農殘含量是最低的,可以說,普洱茶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茶類」。

圖片來自網路

貌似為普洱茶正名,卻實實在在地透露出了一個事實:普洱茶也不是完全的純凈。對於這樣的含糊說法,張耀不認同,他固執地認為:茶葉中農殘成分不管有多低,都不可以。

靈感閃現,開始行動

「愚公」張耀是素食主義者,食素多年,他對茶的喜好和多年來飲茶的經歷,曾經讓他對自己的身體很是懊惱。對於張耀而言,茶本身含有的各種物質對自身應該是帶來諸多益處,應是良飲,但不僅僅是他,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反應相同的問題,品飲某些品種的茶會導致胃痛。

之前就連張耀自己也是認為,茶葉沒有問題,是自己的身體太敏感。直到有一天,腦海裡突然閃現一個「瘋狂」的想法。

「尋根溯源,

發掘真相,

去找適合自己的茶。」

2008年,張耀和他的團隊開啟了尋茶之旅,全國各省,只要有茶的地方,他都刻意尋訪,深入茶地,接觸茶農。當他來到雲南南部,這裡的天空大地、熱帶雨林、古老山寨、民族風情,尤其是古老而原始的茶山、盤根錯節的古茶樹令他癡迷不已,直至一發而不可收,他開始密集往返於雲南北京之間,走過了雲南省數百個大大小小的寨子,猛海茶區、易武茶區、普洱茶區、臨滄茶區,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古六山、布朗山、南糯山、巴達山、猛宋山、景邁山、雷達山、景邁山、猛混、猛庫東半山西半山、雲縣、鳳慶茶山...處處茶山都留下了張耀喝茶選茶的身影。

足跡遍布:老班章、老曼峨、新班章、壩卡囡、壩卡竜、賀開、班盆、吉良、曼囡老寨、曼竜老寨、曼竜新寨、曼邁老寨、廣岡、半坡新寨、半坡老寨、石頭老寨、拔瑪、石頭新寨,多依寨,姑娘寨,丫口老寨,向陽寨,茶園新村,南拉新寨、帕沙新寨、帕沙中寨、格朗和丫口老寨、水河老寨、保塘老寨、保塘舊寨、保塘新寨、那卡、壩檬、蚌崗、南本老寨、大安、曼西良、賀松、章朗、曼邁兌、曼岡、景邁大寨、芒景、張家灣、漢族丁家寨、瑤族丁家寨、銅箐河、颳風寨、麻黑寨、落水洞、曼秀、曼召、冰島老寨、地界、壩歪、壩糯、芭蕉林、魯史古鎮...太多,實在無法一一列出。

茶山上的風土人情,亦如普洱茶般古老樸實

僅2017年,半年之中張耀品鑒了五、六十個小產區寨子中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海拔、不同樹種的上千款茶。以此計算,張耀此行一共喝掉了1700000毫升的水,一共喝掉約50000克茶,相當於二百幾十個200克茶餅。

差異大,品類多,難挑選

雲南南部茶區,茶品種主要分普洱生茶、普洱熟茶、紅茶三大類。在山上的茶農基本都是做普洱生茶,也會有茶農依古法制作紅茶,這兩類茶深受大家喜愛。

但是,在選茶的過程中,有很多環節需要注意。同樣一個寨子的不同茶農家,茶地的生長環境、茶樹的朝向、生態情況、土壤結構、茶樹的大小都不一樣,需要親自去看,因為,當鮮葉製成乾茶之後,就增加了分清楚優劣的難度,乾茶的外觀並沒有統一標準,所以少了每一個環節,茶的品質難以把控。

在這裡給大家普及一個關於普洱茶的小知識,茶行有共識,但不是很嚴格界定的分類:

古樹茶:樹齡100年以上稱為古樹茶,其中又有大古樹(樹齡株形更大,如果單次採摘鮮葉數量高,往往被做成「單株」茶)、高桿古樹(一般在遠離人跡的地方、歷史上被遺忘)、砍頭古樹(曾經被砍去主桿)等等;

大樹茶:樹齡不足百年但株形較大的茶樹,有的地方把古樹茶也叫作「大樹茶」;

小樹茶:特指「荒放小樹」,樹齡百年以下株形較小;

台地茶:連片密植,無性繁殖,產量高,價格低,易採摘,條索齊整好看,這種茶通常農殘問題較嚴重,對於追求茶葉品質的人來說,從來都不會收。

不同寨子的茶樹,風格差異很大、當然價格差異也很大。通常要做到採摘、製作全程把控。樹齡、氣象、地塊、萎凋、殺青、揉撚、攤曬,都會對茶葉的口感產生影響和變化,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和特點。農產品要追原產地,特別是名山名寨普洱茶,如果買的茶不能確定上述因素,那麼茶的品質會受到影響,後期也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如果不慎買到農殘台地茶,按張耀的觀點,可以丟棄了,免得害人害己。

「茶行愚公」

為了找到好茶,就要嘗試泡飲各種品類的樣茶,以便全面了解掌握,很多時候茶喝多了,出現的醉茶癥狀會很痛苦,加上身體疲憊,頭疼、頭暈、胃部不適,有時還會水土不服鬧肚子,幾夜幾夜睡不著的情況也曾發生過。白天身體疲憊,想睡覺又不能睡,並且還要跟著茶農去看茶地,盯採茶,盯炒茶,張耀是付出了身體的代價的。

在茶山行走的過程中,看到很多茶地都在施肥打葯,甚至有的古茶山也這樣,真正不去人為乾預茶樹生長,自然而然的很少,張耀很是痛心。

含有草甘膦農殘的茶,喝到後會導致胃疼,這樣的茶對於原本胃就不太好的張耀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所以導致在試茶的過程中,要靠藥物來維持本已脆弱的胃。

含有催芽劑農殘的茶,不僅破壞了茶葉的鮮爽度,喝後口腔會上火,口乾、喉嚨乾、舌面燥,有的表現是口鹹口渴,越喝越渴。喝到這樣的茶後,會長很長一段時間口腔潰瘍,嘴唇發燙,並會起白色的皮,疼痛難受,每次喝到這樣的茶長口腔潰瘍就沒有辦法再品茶。一喝茶就刺激潰瘍,口中不自覺的有酸水,根本沒辦法準確評判一個茶的好壞,只能休養一段時間再繼續。

含有殺蟲劑農殘的茶,喝到後也會胃痛,茶葉在口腔苦澀難化,嚴重的舌頭出現麻釘感,喝到這樣的茶會噁心,嚴重的時候食物在胃裡翻轉,每次都是強忍著,趕緊多喝點白開水緩解。大多情況都是乾嘔,持續時間較長。

含有化肥農殘的茶,喝到後會對喉嚨造成擁堵,異物灼燒感,會腐蝕人的牙齒,牙齒和牙縫之間酸楚難忍,長期飲用有肥料的茶會導致人的神經和血管僵硬。

尋茶如取經

不負如來不負卿

在「尋百寨」的過程中,很多個瞬間堪稱驚心動魄。

目前,因為國家扶貧力度加強,雲南很多茶山的路線在迅速修建,雖然如此,一些偏遠山寨的路況還是很差,乾燥氣象土灰飛揚紅塵滾滾,雨後路面泥濘濕滑溝深坎高,駕車走在山路上,顛簸辛苦,危險刺激。

有一次張耀和朋友從老班章開車去老曼峨,路上一邊是陡坡,一邊是山崖,剛下過大雨,路上的溝深度接近半米,橫七豎八的布滿,只能容納一輛車通過,很長一段路,張耀感到好像沒有盡頭的崩潰,下山路剎車就打滑,車子快速跳躍著向前竄,前面的輪子碰到一個深溝,車頭直接被彈了起來,緊接著整個車身也都被彈起來,張耀試圖努力控制方向,儘可能讓車子慢下來,就這樣,他在這條小路上駕駛了一個多小時才看到彈石路。當時的山路在海拔1600-1800米以上,每每回想當時的情形,張耀都會汗毛直立的後怕,曾有多少個瞬間,車子就可能在毫秒之間衝出路面,翻到山下……這只是諸多尋茶旅程的一個縮影,路途艱險,險象環生。

經過九九八十一難般的磨鍊與篩選,張耀已然從一個普洱茶的愛好者、追尋者,活脫脫變成了行家裡手,雖然他自稱尚需努力。畢竟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斷的篩選後,終於找到了達標的「放心茶」。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張耀逐漸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和分享給周圍的親朋好友們,在這個基礎上,依託自己從前做各種茶、做瓷器的經歷,創建了自己的普洱茶品牌「火生土茶學堂」,希望自己的努力成果能與更多的人分享,擺脫愛茶人常受到農殘的傷害,真正在「飲茶」過程中受益。

在老班章自選茶樹下的輕鬆時刻

友,茶品見人品

張耀和團隊成功的找尋到了滿意的茶原料,並精心設計包裝,壓餅成型,成為最終的「火生土茶學堂」產品系列。願,以茶會友,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友人,也願能有機會與朋友們分享更多茶山上的故事,一起分享這些年來的

下面為大家介紹

四款古樹生普和一款古樹紅茶

建議您

先購買一種茶

喝後感覺好

再購買其它的茶

『壹 』

那卡古茶園【古樹生普】

「她」,做過「皇室貢茶」

那卡古茶園 | 古樹 古法 純料普洱生茶

類別 | 普洱生茶

年份 | 丁酉-2017年

原料 | 雲南省 ? 猛宋鄉那卡寨

原料製程 | 人工爬樹採摘鮮葉,後攤開靜置於陰涼處使鮮葉失水至一定程度,後入鍋,手工殺青,之後適度揉撚呈條索狀,於竹席、籮筐上攤薄,經一日陽光自然暴曬乾燥始成毛茶。進廠,人工撿剔黃片篩去碎末,裝盒包裝完成。

凈含量 | 100克

儲存方式 | 在清潔乾燥無汙染無異味的環境下儲存。

保存期限 | 儲存方法得當,越陳越香,可長期保存。

那卡古茶園口感特點: 自帶原始森林植被氣息

入口水很甜,花香清新,第一泡喝後從舌頭兩側就開始生津回甘。茶湯潤甜,讓你感覺茶樹就生長在泉水旁邊,經過泉水的滋養,它把泉水的甘甜帶到了茶湯中。沖泡間茶葉散發著春天的花香,讓你彷彿置身於原始森林中。花開正當季,泉水細細流。這是一款難得的好茶,能帶給你身心的滋潤。

可持續泡20泡

(這是衡量是否是古樹茶的標準之一)

『貳 』

守中【古樹生普】

「守」住心「中」那份初心

名稱 | 守中:引自老子《道 德 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守中 | 古樹 古法 純料普洱生茶

類別 | 普洱生茶

年份 | 丁酉-2017年

原料 | 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

原料製程 | 人工爬樹採摘鮮葉,後攤開靜置於陰涼處使鮮葉失水至一定程度,後入鍋,手工殺青,之後適度揉撚呈條索狀,於竹席、籮筐上攤薄,經一日陽光自然暴曬乾燥始成毛茶。進廠,人工撿剔黃片篩去碎末,後蒸製鬆軟石磨壓製成餅,包裝完成。

凈含量 | 200克

守中口感特點:花蜜香,回甘快,蜜甜,生津持久

乾茶外形條索粗壯完整,有淡淡的玫瑰香。第一泡注水後香氣撲鼻而來,迅速而高揚,玫瑰花香中帶著蜜香,如同蜜蜂在采密的時候落在茶葉上了,並把蜂蜜也帶到了茶葉中。茶湯金黃,口感飽滿,第一泡喝完,從口中舌尖下面的位置開始回甘,慢慢沾滿口腔。第三泡喝完做稍微的停頓,口中清涼,像清晨的露水,整個口中一直回甘生津,但不同於一般普洱茶的回甘,它的回甘是吃完蜂蜜的蜜甜。「 守中」是一款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款茶。

可持續泡20泡

『叄 』

恆也【古樹生普】

友誼「恆也」久遠

名稱 | 恆也:出自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恆也 | 古樹 古法 純料普洱生茶

類別 | 普洱生茶

年份 | 丁酉-2017年

凈含量 | 200克

恆也口感特點:玫瑰香、香高水甜,口感飽滿絲滑,回甘迅速

乾茶外形條索完整,芽頭明顯,茶餅飽滿,黑灰褐色中帶點墨綠色,聞乾茶餅有玫瑰花的香氣,香氣突出。

將五克投入蓋碗中,注水後馬上一股香甜的花香撲鼻而來,很快,很高揚。趕緊去聞玻璃公道杯,不明顯,直接聞蓋碗中的茶,濃鬱撲鼻。茶湯呈淡淡的綠色中帶著琥珀色的光圈,能想到的就是王母娘娘喝的玉液。第一泡入口後震驚到了,茶湯香甜飽滿,無一絲新茶的感覺,茶湯在口中很有滑度,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往下咽,每一口都是享受。丁酉的新茶壓成餅也就半年時間,一點都沒有新茶的感覺。融合了新茶的香高水甜,老生普的飽滿絲滑。趕緊看了一下時間,冬月下午6點30分,第三泡喝完口中也沒有明顯新茶的痕跡,回甘生津明顯,伴隨著像冰島茶一樣的後勁。入口感覺不到太多的茶氣,幾杯後後背微熱兩腋微汗,身體通透舒服。說話口中都向外流躺著茶香,和身體的親和度很高,回味無窮。適合口輕,喜歡喝淡茶尤以女性茶客喜愛者為多。

可持續泡20泡

『肆 』

仁者靜【古樹生普】

「仁者」得「靜」界

名稱| 仁者靜:出自孔子《論語》第二十三章

子曰:「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仁者靜| 古樹 古法 純料普洱生茶

類別 | 普洱生茶

年份 | 戊戌-2018年

原料製程 | 人工爬樹採摘鮮葉,後攤開靜置於陰涼處使鮮葉失水至一定程度,後入鍋,手工殺青,之後適度揉撚呈條索狀,於竹席、籮筐上攤薄,經一日陽光自然暴曬乾燥始成毛茶。進廠,人工撿剔黃片篩去碎末,後蒸製鬆軟石磨壓製成餅,包裝完成。

凈含量 | 200克

仁者靜口感特點:芳香撲鼻,舌底湧泉

芳香撲鼻,芳香撲鼻,芳香撲鼻,重要的事說三遍。還沒有拆開茶餅的包裝紙,只是把茶餅拿在手裡透過紙張乾茶的香氣肆無忌憚的散發著。今年重新調整了石磨的重量,壓出的茶餅很好撬開,最大的保證了芽頭的完整度。秤了5克,第一泡入口甘甜已經能在口腔明顯的感受到,茶湯細滑,略帶新茶的青草香。第三泡,後背開始出汗,茶氣很強,出汗迅速跟在夏季品飲氣象熱有一定的關係。越往後品,從舌底明顯的開始生津,一泡比一泡突出,想起前一段時間翻看關於老的普洱生茶號級茶的品鑒記載,印象最深的就是舌底湧泉,大概就是指這樣的茶。

可持續泡20泡

綿綿若存【古樹紅茶】

感受真誠,情誼「綿綿若長存」

名稱| 綿綿若存: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堇。

綿綿若存 | 古樹 古法 純料普洱紅茶

類別 | 普洱紅茶

年份 | 戊戌-2018年

原料 | 以雲南大葉種鮮葉為原料

原料製程 | 人工爬樹採摘鮮葉,後攤開靜置於陰涼處使鮮葉失水至一定程度,之後適度揉撚,籮筐上渥堆,經陽光下自然發酵,攤開曬乾始成毛茶。進廠,人工撿剔黃片篩去碎末,後蒸製鬆軟石磨壓製成餅,包裝完成。

凈含量 | 200克

儲存方式 | 在清潔乾燥無汙染無異味的環境下儲存。

保存期限 | 儲存方法得當,越陳越香,可長期保存。

綿綿若存口感特點:蘭花香、桂花香、野花香、冰糖甜,醇厚飽滿

「綿綿若存」乾茶餅香氣撲鼻,醇厚中帶著植物本身森林中的花香。香氣豐富而多變,有人說是蘭花香,有人說是桂花香,有人說是春天裡滿山的野花香......前三泡茶湯呈現琥珀色,入口香甜,回甘生津明顯,停下細細感覺口腔的變化,溫度下去後有冰糖甜。第五泡開始茶湯轉成深紅色,一般的紅茶是越往後泡顏色越淡,這時它的內質才剛開始綻放。就這樣一直泡,茶湯飽滿醇厚,就像在品陳釀了多年的桂花釀。一直泡可以泡到十五泡到二十泡,身體溫熱通透舒服,口中絲絲清涼甘甜,絕對讓你愛不釋手。

可持續泡20泡

用心的人,

在用心做事,

火生土茶學堂的茶包裝。

當茶做好之後團隊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樣的包裝來匹配做的茶。市面上茶葉包裝琳琅滿目,品類繁多,包裝基本都離不開膠水,塑料,工業廢紙。在工業化隨處可見的現代,處處充滿著化學的味道。自然的東西很少,對這樣的包裝很排斥,有的一打開就有一股刺鼻的味道。這樣的包裝不但影響茶葉品質,與張耀和團隊的初心、理念也不匹配。原生態的茶要配源自原生態的包裝。

是樹皮,不是牛肉

雲南少數民族手工造紙的歷史悠久,如彝族、白族、納西族、傣族等,手工紙在這些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和傳播中有著不可估量的貢獻。當張耀和團隊發現了雲南少數民族的手工紙後激動不已,隨即將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傣族、納西族手工造紙技藝納入在自己千辛萬苦找尋到的「放心茶」的包裝上。

蒸煮,燒火的小夥子帥帥的

火生土茶學堂的包裝採用傳承了一千多年的傣族手工紙,沒有任何化學成分。傣族手工造紙工藝一般要經過採料(樹皮)、浸泡、蒸煮、洗滌、打漿、抄紙、曬紙、砑光、揭紙等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靠人力完成,沒有現代機器的身影,自然曬乾,數量稀少。

手工抄紙,傣族的阿姨一天要抄幾百張,辛苦了

沒有任何化學成分的紙張避免了茶葉在儲存過程中,紙張對茶葉的汙染。天然的樹皮紙張更具有透氣性,對茶葉裡面的物質轉化和後期存放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天然的茶葉配天然的包裝,真正使茶葉越存越香。

採摘雲南當地的植物葉子和花瓣融入到手工紙中

在這個過程中,張耀和團隊親自採摘了雲南四季常開的三角梅葉子和花瓣。經過反覆嘗試,將花瓣和葉子與手工紙完美的結合。最後終於做出自然、顏值高、俘獲無數男女茶客心的茶禮。傳統又不失穩重,散發著雲南春天的氣息,將雲南的茶和風俗人情很好的融合到一份火生土茶學堂的茶禮中。

在太陽底下曬紙,每一張都是暖暖的

用腳步丈量走過的茶地,用心感受茶中自然

從2008年到現在,對我們做的茶我們都會委託專業的機構對茶做進一步檢測。對茶我們是自信的,為了找到一口放心茶所有的茶地都跑到、看到、品嚐到、全程追蹤確保在每一個環節上不出錯。做檢測像是一個總結,人有情機器無情,團隊都抱著客觀的態度面對。

對檢測我們是認真的,獲得眾多國家和權威機構認證的檢測機構

在尋找檢測機構的過程中我們對比了國內和國外很多檢測機構,發現每個檢測機構對檢測項目要求有高有底。為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團隊最終選擇獲得中國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國家認可委CNAS、英國皇家認可委UKAS等眾多認證的檢測機構來檢測我們做的茶。

億萬分之一下的放心茶

對每一款茶我們都做了183項農殘檢測,其中有的項目檢出線是億萬分之一。到目前為止所有火生土茶學堂送檢的茶葉沒有一款茶,沒有一個項目被檢出有農殘,我們靠的不是幸運。這樣的檢測標準我們顧問了做茶葉出口的公司和檢測機構,我們的茶葉已經可以出口到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所檢測的標準超出世界上需多茶葉生產國。所有的成果全是團隊對茶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對事物的認知。

張耀——特別推薦:

「以上幾款茶數量極為稀少,特別值得品鑒和收藏。因為我做茶的理念不是哪個寨子有名做哪個寨子,哪款茶有特點做哪款茶,所有選茶的標準,必須是茶樹生長在自然環境中、無化肥無農藥的茶地以及用傳統、古法的製茶工藝製成的茶。

產量稀少,茶地不穩定

為達到這樣的要求,特別是無施肥打葯的茶地,本人每年要在尋茶上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以上推薦的幾款茶是走了五六十個寨子,一個一個的看,從茶農到茶地精心的選址。直到找到符合標準的茶地,並且每塊茶地的產量都是有限的,為了保障茶葉品質的最高,能讓有緣人喝到一口真正原產地的純料古樹茶。不拚配,所以只能是這塊茶地能采出多少鮮葉就做多少茶,多餘的一點也沒有。基於以上的幾點,特別值得收藏。並且因為今年這塊茶地,茶農沒有施肥打葯,但是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打了草甘膦的茶地,第一年打了,以後五年不打,茶葉中還會有草甘膦成分的存在。

希望我的努力能帶給您哪怕一點點的共鳴,請大家支持無農殘!讓茶葉重新回歸到大自然,回歸到對我們身心有益的良飲。從我開始改變農民的認知,讓更多人喝到健康大自然中的茶,從而真正擺脫農藥殘留對我們身邊至親的傷害。

喜歡我的朋友,請持續關注我,我會繼續將自己的經歷分享給跟大家,希望你們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