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05電影網專稿 在上周末上線的《樂隊的夏天》第二期裡,成軍20年的痛仰樂隊正式登上舞台,帶來了那首樂迷熟悉的《再見傑克》。


這隻搖滾圈無人不曉的“老炮兒”樂隊,正在以他們熟悉的姿態,通過不熟悉的平台為更多觀眾所熟知,也在摸索著從音樂節現場走向更大舞台的路徑。 


幾乎同一時間,美聲音樂綜藝《聲入人心》衍生出的同名音樂會全國巡演在上海落下帷幕。巡演歷經全國15座城市,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曾經高冷的美聲音樂通過一檔綜藝節目,似乎不再曲高和寡。


《聲入人心》選手參加全國巡演


從2017年一炮而紅的《中國有嘻哈》到2018年的《聲入人心》《即刻電音》《國風美少年》再到如今的《樂隊的夏天》,音樂綜藝市場越來越呈現出垂直細分的發展態勢,曾經偏居一隅的小眾音樂正以綜藝的形態在更大的平台招攬著聽眾。


垂直類音樂綜藝層出不窮的背後,小眾音樂節目的“夏天”真的到了嗎?


“全民”音樂綜藝風光不再?


2012年7月13日晚,《中國好聲音》第一季登陸浙江衛視,除第一期以外,收視率均為同時段榜首。總決賽實時收視率曾一度超過6%,收視份額逼近30%。


無論是由劉歡那英楊坤庾澄慶組成的導師天團,還是吳莫愁吉克雋逸、梁博、袁婭維等個性選手都曾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劉歡(左)擔任《中國好聲音》導師


《中國好聲音》的火爆,讓中國音樂選秀節目在《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之後再度迎來又一高潮。


一時間,各大衛視爭相打造旗下的音樂選秀類節目,如湖南衛視的《中國最強音》、東方衛視的《中國夢之聲》等等,大多採用明星導師與素人選手相結合的形式,主打大眾化和娛樂性,同質化也非常嚴重。


東方衛視《中國夢之聲》請來王偉忠李玟韓紅黃曉明(從左至右)


截止去年,“中國好聲音”系列已連續播出了七季(包括兩季“中國新歌聲”),成為選秀類音樂綜藝當之無愧的王牌節目,但與此同時,收視率和話題度的下跌已成不爭的事實。


雖然每一季,節目組都試圖用新加盟的明星導師和賽製更改,提升節目的話題熱度,但觀眾的審美疲勞和音樂人才的匱乏都掣肘著這檔老牌節目再度打造出全民歌手或“萬人空巷”的火爆局面。



另一邊,僅比《中國好聲音》晚半年時間,湖南衛視推出了明星音樂競技節目《我是歌手》。參與競賽的不再是素人新秀,而是如羽泉齊秦沙寶亮黃綺珊這樣的成名歌手。憑借明星陣容和精良製作,收視率不斷走高,成為又一現象級綜藝。



《我是歌手》的成功同樣催生了一大波專業歌手或明星音樂競演類節目,如《蒙面歌王》《全能星戰》《跨界歌王》等等。雖然形式不盡相同,但主打的都是明星競技這一賣點。


與《中國好聲音》類似,“我是歌手”同樣面臨著“綜N代”的創新困境。剛剛結束的《歌手2019》主打全新的“原創”理念,集結了劉歡、齊豫等重磅大咖,效果卻未及預期,14期收視率均未能突破1%,也難以產生全網傳播的爆款歌曲。



從《中國好聲音》和《歌手》兩檔節目的發展路徑不難看出,中國音樂綜藝市場在很長時間以來,存在一種周期性的發展規律,即爆款模式出現,催生大量同質化節目集中井噴,造成觀眾審美疲勞和選手資源匱乏,創新乏力等困境。


同時,這類主打大眾化,全民向音樂綜藝的逐漸退潮也在預示著觀眾對音樂綜藝需求的悄然轉變。


垂直類音樂節目崛起


早在2012年,廣西衛視就曾推出以民歌為主題的音樂綜藝《一聲所愛·大地飛歌》通過著名音樂製作人帶隊對傳統民歌重新改編。


同一時期,深圳衛視也曾推出主打無伴奏合唱“阿卡貝拉”的《The Sing-Off清唱團》,但囿於平台、製作、時機等種種原因,這些早期的垂直類音樂綜藝均未能大火。


直到2017年,《中國有嘻哈》的橫空出世,才讓市場真正看到了“小眾音樂”的潛力。



愛奇藝副總裁陳偉曾在採訪中表示,《中國有嘻哈》的定位不僅是一檔簡單的選秀節目,而是一檔說唱文化推廣節目。通過強劇情和強懸念的真人秀式剪輯,吸引對說唱不了解的大眾入圈,是一個文化拉新的過程。


最終,《中國有嘻哈》以26.8億的驚人播放量將曾經小眾的說唱音樂代入大眾視野。節目捧紅的周延、艾福傑尼,Jony J等說唱歌手及廠牌的商業價值也疾速飆升。



據某平台發布的《2018年獨立音樂研究報告》顯示,90後人群比年長用戶更喜歡追求個性化的音樂,個性化成為中國精神消費市場的標誌。而90後觀眾作為音樂綜藝的主體閱聽人,個性化也成了他們的核心需求。


應對這一轉變,各大平台紛紛開始了對垂直類音樂綜藝的探索。湖南衛視去年推出了主打美聲演唱的《聲入人心》。


通過36位外型和專業俱佳的男選手的美聲演唱,顛覆了大眾對於美聲歌者的認知,起到了推廣音樂劇、歌劇文化的作用,也成功將粉絲文化與高雅音樂跨界結合在一起,獲得了大批忠實擁躉。節目質量也備受好評,豆瓣評分達到9.3分。


鄭雲龍、阿雲嘎王晰通過《聲入人心》知名度大漲


近期播出的《樂隊的夏天》則是從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的音樂節和Live house文化出發,將樂隊的大型音樂節現場搬到網絡綜藝平台,展現中國當下樂隊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態度,並通過嘉賓和剪輯向普通觀眾普及搖滾、朋克、雷鬼、放克等音樂類型知識。



在注意力經濟不斷分流,大眾類音樂節目遭遇瓶頸的背景下,在垂直領域不斷深耕已成音樂綜藝的必然選擇之一。


阿里娛樂大優酷綜娛中心高級總監宋秉華曾在採訪表示,對於目前的綜藝市場而言,早已不存在小眾和大眾之說,“重要的在於找到你的專屬閱聽人,內容越單一,傳播就越精準”。


“夏天”真的到了嗎?


所謂小眾音樂,自然天生帶有其圈層局限性。在垂直類音樂綜藝百花齊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這類音樂節目在圈內自嗨的同時,依然面臨著出圈難,破壁難的尷尬局面。


《聲入人心》雖然豆瓣評分高達9.3分,但收視率仍難以擠進各大衛視周五晚間節目排行榜前三名,不及同檔的另一檔音樂類綜藝《夢想的聲音》第三季,網絡播放量和話題度也遠沒達到現象級爆款的水準。



《樂隊的夏天》雖然集結了反光鏡、痛仰、新褲子、旅行團、鹿先森等31支國內一線樂隊,引發圈內的關注和熱議,但播出兩集後,熱度未及預期,不及同期綜藝《這!就是街舞》第二季和《創造營2019》,豆瓣評分也僅有8508人。



相比之下,似乎只有《中國有嘻哈》真正實現了“出圈”,這與說唱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平民性”有關,與美聲、搖滾、電音相比,說唱文化更容易通過抖音、快手等網絡平台實現傳播和下沉。


然而,即便如此,《中國有嘻哈》2.0版《中國新說唱》也同樣遭遇熱度和話題度下滑的窘境。對於閱聽人相對狹窄,人才更為匱乏的小眾音樂節目而言,憑借新鮮感一鳴驚人容易,但留住觀眾,延續熱度和新鮮感卻比大眾類音樂節目更為困難。



此外,垂直類音樂節目也對製作團隊、選手和導師的專業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風美少年》就因為“偽國風”備受質疑,《即刻電音》也因為剪輯喧賓奪主和主理人的專業度問題收獲了不少差評。



雖然垂直類音樂綜藝仍存在不少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類音樂節目讓許多不為人知的音樂類型和音樂人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在競技和娛樂性的同時,起到了很好的音樂普及和提升觀眾音樂素養的作用,這都是小眾音樂綜藝超越收視率層面的意義與價值。


以《聲入人心》為例,節目的成功和選手的熱度直接帶動了整個音樂劇行業的發展。不僅熱門選手鄭雲龍出演的音樂劇門票被搶購一空,同期的其他國產、進口音樂劇票房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


《聲入人心》巡演長沙站


雖然這股熱度的持續性還有待時間考證,但節目效應無疑為音樂劇行業吸引來了第一批圈外觀眾。


說唱節目的火爆帶動了說唱演出市場的爆發,由“聲入人心”衍生出的各類巡演也場場爆滿,不出意外,隨著《樂隊的夏天》熱播,音樂節及Live house演出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如何深度開發這些小眾音樂節目背後廣闊的音樂市場,讓綜藝效應從一夜爆紅轉向持續收益,也是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



在觀眾音樂素養不斷提升,個性化需求日趨突出的當下,垂直細分的小眾音樂綜藝節目已顯示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回歸音樂本身的良心製作、吸引觀眾的節目模式、外加充滿人格魅力的選手和引發情感共鳴的故事。若能做到以上幾點,相信小眾音樂綜藝的“夏天”並不遙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