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雷公藤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剋星」嗎?


雷公藤產於我國各地,為衛矛科雷公藤屬植物。清朝趙學敏(1765年)所撰《本草綱目拾遺·卷七藤部》對雷公藤的形態、性能及藥理作用均有詳細記載是我國民間常用的驅蟲葯。目前引起醫務界重視的有兩個品種:一是雷公藤,主要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及沿海各省,如皖、鄂、贛、湘、閩、浙、台等;另一種叫昆明山海棠,其特點是葉背有白粉,也叫粉背雷公藤,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南的雲、貴、四川等地。藥用部分都採用其去過兩層皮的根部,已被製成煎劑、糖漿、沖劑、酊劑、片劑等劑型。目前正式投產的有雷公藤多苷片和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等。雷公藤多苷每片10毫克,每日3~4次每次1片;昆明山海棠每日3次,每次2~3片;雷公藤片每日3次每次1-2片。

我國自1969年起應用雷公藤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全國各地通過幾萬例的研究、觀察,一致認為對該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雷公藤具有抗炎、鎮痛與免疫抑製作用。經過雷公藤治療後能使關節晨僵時間縮短、關節腫痛得到緩解、功能獲得改善、握力增加、血沉減慢、類風濕因子滴度下降或轉陰、免疫球蛋白下降,不少病人恢復了正常生活和工作。雷公藤有起效快,作用強等特點。在抗炎和止痛方面,與糖皮質激素有相似之處,但是又沒有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的嚴重副作用和依賴性,停葯後無反跳和戒斷癥狀,病情複發後再用仍然有效。

總之雷公藤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很有前途的抗風濕藥物。雷公藤含有生物鹼、倍半萜類、二萜、三萜等多種成分。其中二萜類為其主要活性成分,但其單一有效成分究竟是什麼,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物理化學性能及結構還沒有弄清,尚待深入研究,因此還不能用化學方法合成,以致目前雷公藤總苷片價格尚較貴,治療效果也需進一步提高,副作用還需減少。雷公藤可否名副其實地稱得上類風濕關節炎的剋星,還有待人們去努力發掘和探索。

如果你有更多的問題想了解,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類風濕120論壇)觀看更多的文章哦!

文章來源:類風濕120論壇(www.leifengshi120.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