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主機板隨意暫停發行是坑害科創板

紅周刊 特約作者 黃湘源

發審委上周的過會不宣而暫停,引起市場種種猜測。如果是原申報文件因半年報的披露而需要補充材料,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了科創板,逾80家企業面臨重新申報,市場中暫停新股發行的聲音一度再次響起。

帶病闖關不要等時間證明才認账

隨著本周四五方光電的如期過會,加上新股認購並沒有停止,事情似乎悄無聲息得就算過去了。畢竟主機板新股發行所面臨的問題,不是靠暫停一下就能解決的,更不用說發審委的暫時休會了。筆者看來,人們與其跟目前尚不算透明的信息披露去糾纏為什麽會休會之類的問題,還不如更多地去探究一下發審委今年以來的過會率為何會大起大落。

過會率從過去的“砍一半”突然上升為100%,並且史無前例的連續7次100%過會率,讓人不得不以為這樣的行政審核似乎要跟科創板的試點注冊製趨同了。可萬木逢春的新股發行為何又突然風雲突變。有分析認為,這種過會率下降既有偶發性,也體現出了從嚴審核的態勢並沒有發生改變。但這種說法只是一味地往發審委的臉上貼金,並不具備充分的說服力。唯一解釋得通的理由也許只有一個,發審委或許根本沒有自己的底線,有的只是揣摩上意。

雖然證監會不時啟動現場檢查,在一定程度上對促使原來想帶病闖關的申報企業因自漸形穢而主動撤單不無幫助,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100%過會率是不是意味著目前過會的企業就完全沒有問題了呢?且不說目前還十分有限的主動撤單未必能為100%過會率的成立提供充分的依據,即使一些蒙混過關的問題目前還沒有被完全暴露,但正如俗話說的那樣,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如果非要等到時間給100%過會率所有可能存在的問題作出證明才認账,則由此給市場帶來的損失恐怕是很難彌補的。

市場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帶病闖關現象愈演愈烈,除了申報IPO企業及相關中介機構本身動機不良外,與信息披露機制的不完善和法治基礎的不健全也是分不開的。最近,上交所結合科創板發行審核中發現的帶有一定普遍性的問題,發布了針對科創板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製作及問詢回復相關事項的28條通知,明確規定,欺詐發行5個工作日內啟動贖回。幾年前,香港一家造假上市的公司被判令以相當於其上市募資所得全部金額向該公司的投資者贖回他們的所持股票。有識之士當時就發出強烈的呼籲,希望內地資本市場也向香港資本市場學習,對欺詐造假上市照此辦理,讓受害的投資者得到充分的補償。這一呼聲終於在今天的科創板得到了回應。

上市公司退市難,從根本上說是由上市資源的稀缺性決定的。由於上市不易,瀕臨退市的企業都不免希望在多方利益力量的“拔河”中得以逃脫。而在IPO依然還實行行政審核的條件下,監管部門對自己所批準上市的企業,越是自覺承擔起了行政背書的擔保責任,就越為保殼借殼之類的殼資源重組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如今,上交所可以借科創板實行注冊製試點,從而使退市機制在科創板的實施下有可能擺脫以往政策與政策打架的窘境,從側面也說明了發行制度改革與退市制度到位的相輔相成是多麽的重要。而如果主機板也能像科創板一樣實行欺詐發行5日購回制度,對於提高發行上市申請文件的質量及信息披露水準,避免目前A股所普遍存在的IPO帶病闖關現象,也有望收到相對此前可望而不可即的治理效果。

雖然目前主機板未必具備馬上接軌注冊製的條件,但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目標上和科創板並無二致。發審委如果是想通過反思更好地找準自己的價值取向和目標定位,那麽,不要說暫停過會一周,更長一些時間或也無妨。但是,如果不是為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而只是為了迎合市場,配合包括科創板在內的新股上市炒作,則這個暫停,不僅無理,抑或有害。歷史上每一次新股發行暫停,都沒有給我們的新股發行帶來革故鼎新的市場進步,反而加劇了打新炒新的瘋狂。在科創板目前非但一點也沒有脫俗主機板瘋狂炒新風氣,反而還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情況下,主機板如果也不分青紅皂白地又來一個暫停新股發行,勢必會造成目前主機板打新炒新的資金源源不斷地轉向科創板。而這非但不是愛護科創板支持注冊製試點,反而是在坑害科創板。不過,發審委的過會隻休了一周即恢復正常,這對於以正視聽,不妨也可以說是一樁值得讓人扶額相慶的幸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