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IPO連續六周過會率100%:一個漲停就開板 躺贏時代漸去

IPO連續六周過會率100%

目前,新股發行一個新現象被更多關注:IPO過會率連續六周保持100%過會率,這在A股IPO審核歷史上並不多見。

5月23日,證監會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41次發審委會議審核結果公告,當天上會的3家擬IPO企業全獲通過。

自4月18日以來,IPO發審會議已經連續6周過會率100%。這麽密集的大滿貫,在A股IPO審核歷史上並不多見。

今年來的IPO過會率也較去年同期也有明顯提升。1月1日至5月24日,A股IPO過會率為87.8%,去年同期IPO過會率僅為48.60%。

另外,2019年5月30日,第十八屆發審委2019年第44次工作會議將審核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家公司的IPO申請。是否全部通過,值得期待。

過會企業數量同比降三成

今年IPO過會率雖然提高了,但審核總家數並不多。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過會率明顯提升,但是過會企業數量卻減少了16家,減幅達到3成。

經歷了上一屆“史上最嚴發審委”,今年2月份,新一屆發審委正式上任後,發審工作呈現出發審會密集、審核數量遞增、過會率高、審核的新經濟領域企業佔比較高等特點。

有券商分析師分析了今年IPO過會率提升的三個原因:

第一,去年整年,IPO審核從嚴,批量企業撤回申報,留下來排隊的企業質量更好一點,所以過會率有所提高;

第二,去年過會率創歷史新低,且遠低於往年平均水準,2019年出現恢復性增長,在預期之內;

第三,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最近的講話中明確透露了新的監管思路,提出要敬畏市場,尊重規律,還表示要實現多種形式的退市渠道,對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觸及退市標準的企業,堅決一退到底。

IPO申報企業334家,“堰塞湖”消除

記憶當中,在3-4年以前,IPO排隊企業一度接近千家。與這一壯觀景象相比,IPO“堰塞湖”已經基本消除。

據證監會官網消息,截至2019年5月25日,上交所主機板申請企業共計130家、創業板中小板企業是71家、創業板IPO申請企業132家,加上1家試點創新企業,排隊申報IPO企業合計334家。

上周五,證監會核發3家公司的IPO批文,分別是:江蘇國茂減速機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西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卓勝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上述企業及其承銷商將分別與交易所協商確定發行日程,並陸續刊登招股文件。

值得注意提,目前還有20家公司IPO審核通過,但尚未發行上市。

26家企業IPO因正中珠江拖累中止審查

5月17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通報稱,經查明,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正中珠江作為康美藥業的審計機構,涉嫌未勤勉盡責,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根據相關規則,其負責審計的IPO在審項目應予以中止。涉及項目有3個,分別是江蘇聯瑞新材料、武漢科前生物、廣東利元亨。隨後,與正中珠江有業務往來的一大批企業都受到了波及。

除這三家公司外,證監會網站5月24日公布的最新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工作流程及申請企業情況顯示,23家簽約正中珠江會計師事務所的IPO企業同時被中止審查。

不過,查詢規則後發現,中止只是暫時的,對於上述23家企業來說,他們甚至不需要更換審計機構,只需要由不涉及相關案件的工作人員覆核申請材料之後,即可恢復審核。

“新股不敗”進入倒計時

“新股不敗”,是A股市場上一個屢見不鮮但又迥異於成熟市場的現象,指的是新股在上市首日乃至數個交易日內,二級市場交易價格顯著高於發行價的現象。

即使是在2018年行情持續走低的階段,“新股不敗”依然持續了下來,差別無非在於炒作的力度而已。

不過,進入2019年以後,持續多年的“新股不敗”已走到了十字路口。

Wind數據顯示,寶豐能源在上市次日(5月17日)就打開漲停。無獨有偶,上周五,新股鴻合科技上市次日(5月24日)開板,僅收獲一個漲停板,截止收盤下跌4.40%,報72.15元。

Wind數據顯示,5月份上市的新股平均“一”字板的數量也降到了年內最低,和去年12月市場最低迷的階段接近。“炒新熱”的降溫不是偶然,而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分析師表示,新股上市後漲停板數量減少,主要是次新股稀缺性降低所致。科創板和注冊製推出在即,單單科創板申報IPO的家數就超過100家,擬募集資金超過1000億元,再加上2016年以來數百家上市公司,炒新火力被大幅度分散。

A股有“七虧二平一賺”之說。此外,在近年來的強監管之下,有利於次新股炒作的“高送轉”預期明顯減弱,一些遊資大鱷因違規炒新而收到天價罰單等,在相當程度上都限制了次新股的表現空間,也影響了後來人追高買入的意願。

新股破發藏“黃金坑”

數據顯示,2018年開板新股漲停板平均數量為7.87個,平均開板漲幅215.5%,與2017年全年均值6.99個、224.2%相近。5月新股開板漲幅下滑明顯。

近兩年,A股資本市場上共有389多家新股上市,有的逐步陷入破發困境。折價幅度較大的上市公司,其主要的上市時間為集中在2017年底與2018年初的市場高位。“無腦打新”將不再是暴利的代名詞。

“時運不濟”是新股頻現破發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其中,不乏有“好股票”在市場持續調整下被錯殺的“價值窪地”機會,開始有聰明資金潛伏了。

上周五市場低位震蕩,大金融護盤外,次新股等題材活躍,指數漲逾2%,多股漲幅居前。

分析師表示,新股破發之下也會藏有“黃金坑”,這其中,不乏有的上市公司估值已出現相對合理的區間,並且其業績狀況也出現了一定好轉,這類個股或有望在市場回暖之際率先迎來修複反彈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