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萬餘元給孩子上情商課,會是“智商稅”嗎?

在家懂得看臉色,可管理自我情緒;在外懂得三思而行,成為同齡人裡的社交達人。近日,不少針對少年兒童的情商培訓班受到家長追捧,引發網友熱議。

記者走訪發現,在情商培訓市場,機構樂於將“情商”形容為包治孩子諸多成長問題的“靈藥”,關於兒童情商培訓師、指導師等認證考試也五花八門。二三十次課程、半年的時間、萬餘元的花銷。兒童情商課程真有說的那麽“神奇”?

【怎麽學】

類似公司團建,半年收費萬餘元

周六上午,在北三環附近的一家情商培訓機構,幾間教室緊閉著門,隱約傳出成人與兒童的說話聲音。

工作人員表示,裡面正在進行的是情商團體課。“我們分4-6歲、7-12歲兩個年齡段,一般是一個老師帶3、4個孩子一起上課。”

當記者提出想看看如何上課時,工作人員微笑拒絕,稱課程不允許參觀,對效果會有影響,但可以參觀空教室。

記者看到,教室面積約十平方米,擺放著幾個懶人沙發,靠牆還有一堆彩色泡沫磚。“我們不給孩子講課,主要就是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傳遞情商教育。”工作人員介紹,其他房間有很多玩具,會根據每堂課的主題拿來相應的玩具。

據了解,團體課的價格是238元/課時,購買36課時折後價8300元。此外還有一對一情商訓練課,每小時600元,購買24小時可打9折,折後價12960元,以及專家一對一課程,購買12小時可打9折,折後價14900元。“每次課跟家長約時間,通常在半年到一年內就上完了。”

在東大橋附近的一家情商培訓機構,課程按照3-6歲和7-12歲階段劃分,此外宣傳冊上還有9-36個月嬰幼兒的情商教學目標,如19-24個月的目標是“獨立小兵團”、25-30個月的目標是“社交萬人迷”等。但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北京地區招生要求3歲以上,“我們在外地的機構才會招0-3歲的孩子。”

這家機構的課程同樣不允許家長陪同或訪客參觀,也沒有試聽。記者表示無法判斷孩子是否喜歡,“那我講幾個環節,你感受一下。”工作人員透露,例如今天的主題是“成功在於多多練習”,首先會讓孩子看5分鐘動畫片——別的小鴨子都會捉魚,醜小鴨捉不到,自己很傷心。它利用吃飯、睡覺的時間多多練習,最後一次可以捉到兩條魚。

看完後,老師會問一些問題,比如醜小鴨剛開始能捉到魚嗎?後來為什麽能捉到了?接下來讓孩子進行體驗——每人投10個球,可能一個都進不了,練習投球10分鐘後,第二輪或許就能投進去兩三個了。老師再啟發孩子談談為什麽兩次有差別,並總結,經過練習,生活中很多事都可以做得更好。“一般就是一堂課找一個主題,全部圍繞著它而展開活動。”工作人員坦言,性質上與公司團建活動有些類似,“像7-12歲階段的有些課程,和成人設置是一模一樣的。”

收費方面,課程以半年為一個階段。孩子24次課,家長12次課,36堂課總計10380元,平均每堂課近300元。

【有用嗎】

情商是一個“筐”,什麽都可以往裡裝

通過對多家情商培訓班的調查,記者發現招生年齡從3-4歲開始,到12-16歲為止,其中又以幼兒園、小學階段的孩子為主。

對學齡前兒童,情商課的重點宣傳方向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信、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等能力。待孩子上學後,情商則有點像一個“筐”,什麽都可以往裡裝。例如一家機構的宣傳頁面上,將語言表達、同伴交往、領導力提升等全部歸為情商學習的目標,另一家機構則細分出社交情商、注意力培養、學習能力培養等多門課程。

此外,情商九項、五大理論……各家機構所基於的“情商知識體系”五花八門,但均宣稱自家體系權威、科學、專業。

那麽,如何去衡量課程效果?一位等候孩子下課的媽媽告訴記者,孩子今年8歲,不太會和同齡人打交道,有時脾氣急愛鬧情緒。“到這兒來能小範圍跟同齡人一塊玩,他會比較放鬆。”問及課程效果,這位母親面露難色,“說實話,這個東西又不像考試成績,挺難定量定性去判斷的。”

一位父親則直言,孩子媽媽報名了情緒管理課,但他不覺得有什麽必要。“孩子才4歲,就算有些進步,你也不知道是他自己‘長大了’,還是我們回去教的,還是因為課程本身?就當來玩兒了,反正也不會有什麽壞處吧!”

對於記者指出“一些問題孩子大了會不會自己就改善了”,機構工作人員表示也有可能,“不過根據社會發展馬太效應,越弱的人只會越弱,只是後來學會了偽裝。”對於課程效果,工作人員則坦言,本來就不是所有東西都能被量化。“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平時的表現,我們也會有階段的行為測評。”此外,各家機構都強調家庭參與的作用。“每次上完課老師會跟家長有一個溝通,回去後家長需要對孩子反覆輔導、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然後把反饋帶到下一次課上。完全指望我們,不好好配合肯定是不行的。”

【延伸調查】

報名沒有門檻,職業仍是空白

少兒情商培訓機構的火熱,也帶動了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培訓的市場。全國各地以兒童情商指導師、訓練師、指導顧問等名義開展的培訓考核層出不窮。

記者聯繫北京一家在搜索網站中排名靠前的“兒童情商指導師”培訓機構,對方表示現在可報名7月份的課程。“分中級和高級,中級學4天2900元,高級學6天3800元。面授課程,每天早九點到下午五點上課,中間有午休。”

記者稱目前還在大學就讀尚未畢業,對方表示對學歷等沒有要求,“不一定非得是老師,孩子家長,感興趣的都可以學。”還稱大學生考了這個證,以後去早教等私立機構當老師很不錯。“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時間上比較自由,薪酬水準也高。”

在培訓介紹中,總共列出了兒童情商指導師的職業道德與守則、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情商概述、兒童情緒管理、兒童人際關係等八大模塊,還有一本配套教材。“這些能講得完嗎?”面對記者疑問,對方稱上課主要講案例實操、遊戲編排等“應用”方面的內容。至於教材是不講的,自己熟讀就可以。

課程結束後,學員需要通過考試才能拿證,記者擔心通不過。對方表示,“那本教材就是用來考試的,之前會有串講,劃重點,只要看過一遍考試還是很容易的。”若通過考試,學員可以獲得兒童情商指導師崗位能力證書,機構還特別強調是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真偽可在人社部官網查詢。

據記者查證,在人社部教育培訓網的“就業促進”-“家庭服務”一欄中,確實有高級母嬰護理(含師資)、育嬰員職業師資以及兒童情商指導顧問和培訓項目。但值得注意的是,所獲得的 “崗位能力證書”,只能證明學員“接受過相關培訓”,其門檻及“含金量”都很有限。事實上,目前的國家職業大典中,也並沒有兒童情商指導、顧問等相關職業。

【專家解析】

父母對孩子良好情緒性格養成最重要

育兒專家、原崇文第三幼兒園園長范佩芬認為,培訓機構瞄準少兒情商市場,最根本在於覺得這裡有利可圖。但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家並沒有對情商課程有相應的規定標準,各機構教授的其實都是他們自己的理解和設計,那師資水準、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就值得商榷。

在范佩芬看來,培訓機構通過開設情商課賺錢,相對比較容易,家長也難以“挑刺”。“因為情商這種東西很難量化,而且機構都會強調家庭參與。當然家庭參與是對的,事實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日常互動的狀態,以身作則讓孩子去模仿、追隨,對孩子良好情緒性格行為的養成是最重要的。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孩子產生了正面的轉變,那你說是機構的功勞還是家長的功勞呢?如果沒有充分配合,機構會歸結到家長身上,你也沒有辦法說是他教得不好。”

范佩芬表示,儘管學校、幼兒園沒有單獨設置過情商課,但活動安排、科目設置其實都包含著情商培養。而且機構學習中編排好的場景,其實不如生活中隨機發生的場景。“家長不必太看重機構本身的作用,如果他們特別強調自己的效果多麽突出,就是一種商業炒作。當然,機構本身也並不是全無意義,對於有些家長,可以起到提醒和引起重視的作用。如果本身家長對孩子就比較關注、善於引導,則沒有必要特意去上情商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