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鈕文新:劉士余透露重要資訊

股票市場是以公開、透明為基礎的市場,既然如此,監管者坦坦蕩蕩面對股市投資者恐怕也是公開、透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股市過去近30年的時間裡,證監會主席公開、坦誠、直接地與股票投資者交換意見,劉士余應當是開先河之人。尤其是在股市持續無度下跌,投資者因虧損嚴重而充滿抱怨、甚至謾罵的環境裡,證監會主席敢於坐到投資者面前,聆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這是膽識,更是中國股市管理的一大進步。

中國股市更大進步體現在中國股民素質上。從此次座談會,投資者當面向劉士余提出十大建議:提升股市戰略地位,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完善包括交易制度在內的基礎性制度,減稅讓利支持私募基金發展,引導長期投資行為,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動長期資金入市,巨集觀管理和監管部門及市場投資者均應強化逆周期意識。看到這10項建議讓我大吃一驚,不僅理性、建設性極強,而且要比所謂專家提供的建議更加系統,更加切中要害。

比如,提升股市戰略地位。這說明,中國股市投資者已經意識到:站在金融市場的性質和功能的角度,股權資本對於實業為本的中國具有無與倫比的戰略地位。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而針對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央給定六大方向的戰術支點。首先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第二就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並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試想,如果沒有強大而充實的股權資本,實體經濟為本的創新型國家的關鍵“能源”何在?債務資本是否可以擔負實體經濟創新的功能?所以,簡單一句“提升股市戰略地位”的表述,其背後實際傳達出股民對國家經濟發展大戰略的充分理解和急切。

再比如,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製、提高上市公司品質、完善包括交易制度在內的基礎性制度——這一組建議實際是中國股民對“提高中國股票市場供給品質”的熱切期待;而減稅讓利支持私募基金發展、引導長期投資行為、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動長期資金入市——這組建議實際是中國股民對“提高中國股票市場需求品質”的熱切期待。尤其是中國股民對“逆周期調節”的理解讓人眼前一亮,水準甚至超越了一般巨集觀經濟管理部門。我們把三組建議加在一起,它實際已經構成強化中國股市投資信心相對完整而和諧的樂章,使中國股票投資者能夠更加有效地擁抱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新時代”的到來。

儘管我沒有參會,但我可以預感到,包括劉士余在內的所有與會官員,恐怕都會為中國股市能有如此高品質的投資者而倍感欣慰。“今天大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對於豐富完善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一攬子方案很有價值,”我堅信劉士余說這番話時,內心是充滿激動和感動的,而激動和感動之餘脫口而出的是:春天已經不遠了。

值得注意的是:劉士余在這次座談會上或許透露出重要資訊,他所說的資本市場“春天”,是不是與“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一攬子方案”的推出密切相關?誰在制定這個一攬子方案?在什麽層面上拿出這個“一攬子方案”?什麽時間頒布這個“一攬子方案”?儘管這些問題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但我堅信,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已經成為擺在中央最高長官層面前的一道重要課題。道理很簡單,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絕不能僅僅停留在嘴上,而必須落實到金融改革的過程當中,必須成為每一位金融人和管理者的實際行動。很顯然,資本市場是直接面向實體經濟提高服務的場所,這個場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得不到足夠的流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育,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就是一句空話。

所以,我們有理由堅信,資本市場戰略地位的提升,股票市場戰略地位的提升毋庸置疑。我們還是那句話: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強化資本市場功能,必須從金融機制的改革入手,必須徹底扭轉中國金融短期化趨勢,必須遵從“以資本金融為主,貨幣金融為輔;股權資本優先,債務資本從屬”的基本原則,重新搭建中國金融結構,並從機制、機理上形成助推中國資本市場良性發育、健康發展的基本金融格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