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抑鬱症,心理治療能夠帶來良好效果嗎?

  • 引子

並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需要藥物治療的。心理治療也不是對所有的抑鬱症都有良好效果的。那麼,哪些抑鬱症,適合心理治療,能夠有較好的療效呢?

從臨床實踐經驗上,筆者比較贊同Jerome S. Blackman先生(美國精神科醫師和精神分析師,《101種心理防禦》一書的作者)的觀點。此文,就依據布萊克曼先生的理論,結合本人臨床案例進行剖析,做些比葫蘆畫瓢的描述。望能給受到抑鬱症困擾的朋友一些參考。

  • 藥物治療

布萊克曼先生在《101個心理治療難題》(中國輕工業出版社、趙丞智譯)中說:對於那些伴有自主性自我功能缺陷的抑鬱症個體來說,需要抗抑鬱藥物。同時,對於情感容受功能受到損害的,也要考慮使用藥物。(P24-25)

這些專業術語很抽象。不在此文探索範疇之內。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找相關精神科醫師進行診斷。

而對由人格衝突和神經性功能抑製導致的抑鬱情感,心理治療往往能夠產生良好的效果。

換句話講,抑鬱症如果是由內心衝突或性格問題引起的,那麼,尋求心理治療是必要而且有效的。

  • 內射性抑鬱

精神分析師往往喜歡製造大量的專業術語。那麼,什麼是內射性抑鬱呢?

筆者的一個來訪者,訴說讓她抑鬱的一件小事。那天中午母親在做飯時問,要不要煎炸一個鴨蛋。她為此心情難過難受了一天多。

她說,如果是母親自己想吃鴨蛋,為何不能直接講出來呢?難道在女兒家,吃個鴨蛋也受到約束限制不能自主嗎?這讓做女兒的臉面放在何處呢?母親跟女兒有那麼大的生分和距離?

通過探討,她發現自己內心的感受是生氣,對母親的行為感到不滿。她期待母親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要求,那樣就會顯得母女之間是親密無間的。而母親的行為,似乎表明,她做為一個女兒是不好的。

在內心深處,她把對母親的憤怒,轉向了自身。而且,她用自我責備的方式,來防禦對母親的恨意。因為,對母親產生恨意,會讓她感到罪疚。

所謂內射性抑鬱,就是把對他人的憤怒轉向自身,並且不公正地批評自己,由此而產生的抑鬱情感。其目的是迴避內心的罪疚感。

那麼,這類抑鬱症,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顧問師和來訪者一道,通過內心歷程的探索、體驗、覺察,能夠帶來新的改變。

上面案例中,來訪者通過探索,發現自己渴望跟母親親密無間,所以期待母親有話直說,因為對母親感到生氣。於是,內心感到輕鬆了許多,抑鬱情緒一掃而光。也更能面對跟母親相處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了。

  • 情感依附性抑鬱

女孩說,由於失戀,她每晚上哭泣感傷。開始時,每晚哭到十點,然後十一點、十二點、凌晨一點、兩點。

她說,再也找不到那麼優秀的男孩了。

她說,她的生命中,再也不會擁有那種美好的愛情了。

她說,自己的人生都變得沒有意思了。

她說,如果自己十分優秀,就能夠和那個男孩般配了,就不會失去他了。因此,開始反思自己的種種不是,開始不喜歡自己、厭惡自己。

女孩的抑鬱,是因為失戀。是不願意接受失去。

所以,由於喪失而導致的情緒抑鬱,被稱作為「情感依附性抑鬱」。

那麼,在心理治療中,學會哀傷,接受現實,就具有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了。

  • 人格性抑鬱

這類抑鬱,是由病理性的性格特質,造成不能適應特定的環境,不能解決所面臨的困難,習慣性地感到不愉快,產生抑鬱。

M先生又失業了。第一份工作中,他覺得沒有前途,工作時沒有勁頭,辭職了。第二份工作中,他覺得自己的才能跟工作內容相距甚遠,不願意做那些瑣碎的事情。用人部門給他換崗也沒有讓他找到感覺,導致試用期還沒到,就被勸退了。

之後,他陷入到了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的恐懼當中。

即擔心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又在工作中又覺得自己才高八鬥,不足為稻糧謀。這種內在自我感覺甚高,而現實中又屢遭挫敗,讓M先生深陷抑鬱之中。

顯然,在M先生內心深處,有一個十分了不起的、頗有優越感的自我,因為不屑於做現實中的瑣事,造成工作上的困難,然後陷入抑鬱。虛假的自我優越感,是抑鬱的主要人格因素。

在心理治療中,通過對個人人格特質的發現和修正,會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 自戀性抑鬱

這個名字,是筆者自己取的哈。

一位來訪者,在人際交往中感到自卑、恐懼。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大部分時間沉溺於玩電腦遊戲,又覺得十分無聊。抑鬱時,看色情的東西刺激自己,甚至過度手淫。反而更加沮喪挫敗。經常心情十二分地糟糕。

在心理訪談中了解,來訪者想要考取國際性職業資質,但總是無法行動起來。對自己還有很多高要求,也無法積極行動。甚至要求自己不能和女孩戀愛,因為那樣會喪失鬥志。

一方面,來訪者苛刻地要求自己追求高遠的目標,成為優秀人士;另一方面因為挫敗失意,不停地審判批評自己,來訪者沉溺於遊戲手淫等,進行自虐。這樣,長期的負面情緒纏繞,十分抑鬱。

來訪者感到抑鬱和糟糕的原因是什麼呢?顯然,是理想化目標在現實中的挫敗。而來訪者執著於追求那些理想化的部分,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這種誇大的自戀,導致他在生活工作中,遭受挫敗失意。

在漫長的心理顧問中,來訪者的領悟、修正,不斷整合自己內心理想化目標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就會變得更加具有適應性。

以上文字,為作者個人管窺之見,僅作參考足矣。抑鬱症是十分複雜的,在實際當中,需要對症施治。所以,如果遭受抑鬱困擾,請及時尋找適合的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


作者 王金現,執業心理顧問師。有溫度有深度地伴你探索生命。

抑鬱其實離我們很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抑鬱狀態的人,因為恐慌、羞恥自責、不敢求助,或者身邊人的不理解,正在經歷無助和痛苦。

但請別忘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療愈的能力。

當抑鬱找上門,我們可以怎麼自救?

如何走出糟糕的狀態,重見生活的陽光?

如何幫助身邊抑鬱的人,重獲快樂?

對於每個在抑鬱長夜裡行走、恐慌不知所措、甚至不被理解的的人,壹心理想說,嘿,別害怕,我看見你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