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小人工耳蝸為什麽那麽貴?人工耳蝸植入需要開顱?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科院聲學所東海研究站 孫晉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資訊中心

又有人丟失人工耳蝸!距3歲男童丟失價值28萬元人工耳蝸的事情還沒過去多久,北京26歲小夥的人工耳蝸又丟了。

但在後續發布的求助資訊中,失主的姐姐誤稱"找不到耳蝸就要重新開顱"。這個資訊迅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這兩起事件在讓我們知道了人工耳蝸這個設備的同時,也讓我們充滿疑惑。這個形似藍牙耳機的小設備為什麽會如此昂貴?人工耳蝸找不到了怎麽辦?如果耳蝸丟失,又沒辦法重新配一個外置,是不是真的要重新"開顱"配一套新的耳蝸?

要解答這些問題還得從耳蝸的結構說起。

耳蝸:充滿液體的"蝸牛殼"

耳蝸是人內耳的一部分,形似蝸牛殼,是一個中空的螺旋形骨管,全長約30~32毫米,其內部充滿液體。耳蝸螺旋管內共有3個管腔,分別是前庭階、中階和鼓階,中階又叫蝸管。前庭階和中階由前庭膜分隔,中階和鼓階由基底膜分開。前庭階和鼓階內充滿外淋巴液,中階內充滿內淋巴液,前庭階和鼓階內的外淋巴液經蝸頂的蝸孔相通。位於蝸管基底膜上的螺旋器(Corti器)由毛細胞、支柱細胞和蓋膜構成,是聽覺感受器。

耳蝸的作用是把傳入內耳的機械性聲音振動信號轉化成聽神經生物電信號, 這主要是由螺旋器內的毛細胞在基底膜的振動下完成,耳蝸還具有初步的頻率、強度和適時分析作用。

絕大多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源於毛細胞的喪失或功能缺陷,其實稱之為感音性聾,只有少數感音神經性聾的病理基礎是聽覺中樞通路或皮層上的病變,此為真正的神經性聾。人工耳蝸就是針對感音性聾(即毛細胞病變)的一種康復手段。

人工耳蝸

人工耳蝸(cochlear implant)又稱電子耳蝸,是一種特殊的聲-電轉換裝置分為體外機和植入體兩部分,體外機的言語處理器一般掛在耳背上,體外機的傳輸線圈和植入體的接收線圈通過磁鐵吸附在一起,植入體部分經手術植入體內,電極穿入耳蝸的鼓階內,模擬人體耳蝸功能,將環境中的聲音信號轉換為電信號,並將電信號傳入患者耳蝸,刺激耳蝸殘存的聽神經,從而產生聽覺。

人工耳蝸具體工作原理為:麥克風采集聲音,言語處理器將采集到的聲音加以數字化、處理和編碼,傳輸線圈將編好的語碼向體內發射,接收線圈接收語碼,密閉刺激芯片將接收到的語碼加以解碼並轉化為特殊電信號,根據進入聲音的頻率不同將電信號傳導至蝸內相應的電極,蝸內電極刺激耳蝸相應的部位,聽神經產生神經衝動並傳到大腦聽中樞產生聽覺。

人工耳蝸適用於哪些人群?

前面提到,人工耳蝸是針對感音性聾(即毛細胞病變)的一種康復手段,那麽適用的條件還有哪些呢,哪些人適合植入人工耳蝸呢?

1. 雙耳重度或極重度感音性聾患者,病變部位在耳蝸者;

2. 佩戴助聽器無效或收效甚微;

3. 無手術禁忌症;

4. 良好的家庭支持和適宜的期望值。

此外,針對小兒患者需要一套完整的聽力言語康復教育計劃。

上述手術適應症的判定通常由一組專業人員來完成,包括手術醫生、聽力師、言語病理師及心理醫生。此外,還應征求耳聾康復教育者和老師的意見。

但是,如果遇到以下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則不建議植入人工耳蝸。

1. 耳蝸缺失和內聽道嚴重狹窄;

2. 中耳感染因素;

3. 耳蝸骨折;

4. 精神病。

如出現其他外科常規手術禁忌症,也不考慮人工耳蝸植入。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對執行者的要求極高,在不損傷電極的情況下,將電極深深地插入到鼓階內;電極和植入體不移動;在不損傷電極和植入體的同時,也不能損傷電極和植入體周圍的結構,如頭皮、外耳道、鼓膜、面神經等;術中嚴格無菌操作。

患者在接受人工耳蝸植入術後約1個月返回醫院,由聽力學專業人員為患者開機,即安裝人工耳蝸體外設備,並對人工耳蝸系統進行調試。開機後,患者需要定期由專業人員對人工耳蝸進行調試。術後患者還應該進行聽力言語康復訓練和術後效果評估。人工耳蝸的植入並不需要開顱,從耳朵後側切入。

關於人工耳蝸丟失需要再次開顱的說法,其實是有誤的。如果不慎丟失,不需要開顱,植入體也不需要更換,重新去醫院配置體外設備即可。

最新消息說,失主姐姐也表示,對於此前曾說的開顱,是自己對醫學術語不專業造成了誤解。

人工耳蝸為什麽這麽昂貴?

目前進口人工耳蝸的費用約為20萬,國產人工耳蝸的費用需8萬左右。人工耳蝸價格昂貴的原因主要是兩方面。

首先是研發成本高。

人工耳蝸研發團隊涵蓋多個領域的專家,研發周期長,技術也需要不斷更新,這就使得人工耳蝸的研發成本較高。

其次是生產製造成本高。

人工耳蝸植入體對密封安全的要求極高,體外機要做到省電、耐用、防水等,這對電池、連接線、體外機外殼等所有配件的製造工藝有很高要求。此外,無論是材料還是製造各環節,都涉及到大量專利和技術壟斷,所以人工耳蝸的生產製造成本費用是相當高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