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清華畢業,被5歲兒子的作業虐哭了”

有人在網上吐槽說,自從孩子開始上學,自己和孩子父親就練就了十八般武藝,剪紙手工不在話下,奧數英語信手拈來。

可惜,自古考試多套路,書到用時方恨少……

鄭州小升初的試卷中,有一份號稱“博物院套餐”的試卷,把家長們“難哭了”。

題目涉及河南博物院的幾件鎮院之寶:賈湖骨笛、杜嶺方鼎、雲紋銅禁等。

賈湖骨笛,河南博物院藏 / 視覺中國

有一道試題是:賈湖骨笛中不同音高之間的關係很接近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三分損益律,根據給出的相關步驟,推出“羽”的頻率是“宮”的多少倍?

也有題目考到了青銅和純錫的熔點。

試題一出,家長群裡炸了鍋,有人被“嚇到腿軟”,有人被“氣得手抖”。

看來,這屆家長的文化水準,是“真的不行”。

自詡“十八般武藝”傍身,也仍然“有待提高”。

1

家長輔導不了孩子,這早就不是新鮮事。

一位985名牌大學畢業的理科傑出人士生,面對5歲孩子的小學試卷,滿臉無奈:

每次給孩子講題,都得搭上半條命,想到未來還得輔導孩子八九年,就覺得前途灰暗。

而每一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家長,都有一部“血淚史”。

有網友說:“周末根本不敢讓孩子玩半天,否則作業做不完。有些作業輔導不了,只好上網查答案。”

輔導不了孩子的焦慮還未平息,幼升小、小升初的試題也讓家長們懷疑人生。

如今,00後的升學考試,難度已經甩了90後幾條街。

去年,上海某小學幼升小的面試考題刷爆朋友圈。

曾有記者將廣州一所名校小升初的試題拿給7名暨南大學的研究生做,結果最高分只有68分,其余全不及格。

被驚嚇到的父母們,紛紛開始了自我修行。

海澱某輔導班裡,後排的家長們比前排的孩子們更認真。

奧數教室後方旁聽、做記錄的家長們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如今這句話帶給父母們的,不是驕傲,而是壓力。

但也有家長經過長時間嘗試,選擇放棄,否則自己恐怕會“命不久矣”。

最終,認識到自己“知識水準不夠”,輔導不了孩子的家長們,就只有輔導班一條路可走了。

2

廣西南寧一位家長,一年花了六萬給兒子報補習班。

主持、鋼琴、舞蹈、畫畫、英語……種類繁多,有時候每天要學到十一點多。

這位媽媽面對鏡頭時說,自己孩子有很多不足,必須讓他“笨鳥先飛”。

東南快報

這並非個例。升學、考試這場親子共同奔赴的“戰爭”,參戰的人數從來隻增不減。

為了能讓孩子上好的初中,北京海澱的一位母親,每年要在孩子的各類補習班上投入10萬元,上4個補習班。

家裡的車,跑了十萬公里,幾乎沒有跑遠途,基本全是送女兒跑各種補習班。

孩子也沒有周末,每天早上6點起床,跑各種補習班,直到晚上9點才能結束。

雖然心疼孩子的辛苦,但也不得不這麽做。

2015年,一所知名中學曾組織過一次關於早培班選拔考試,近萬名小學生參加了初試。

萬人選1200人進入複試,複試之後只有450人能參加面試,最終淘汰率為90%。

有家長說,孩子就要中考了,她“整夜睡不著覺,擔心孩子考不上的話,不知道去哪兒讀書。”

暑期輔導班課堂 / 視覺中

明明是天真爛漫的童年,卻充斥著殘酷的競爭。

而在孩子的教育上的投入,家長們更是不惜血本。

有網友在論壇上吐露心聲:“拚不了爹,我一沒錢,二沒權,三沒關係,只好拚娃了。”

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投入再多,也總有更好的學校、更優質的老師……站在一些家長難以企及的地方。

從這些來看,這屆家長真的不行,不僅“文化水準不行”,連“拚實力也不行”。

3

教育之戰,焦慮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補習班的風潮從未停止過,即使一直存在爭議,但依然減不了家長的“熱情”。

許多家長早已為孩子規劃好了暑期“興趣班”:英語原文閱讀、青少年口譯、古詩文鑒賞課程,還有鋼琴、籃球、數學……

有的孩子覺得“假期被毀了”。

但也有孩子認為,學感興趣的東西其實很興奮。

同時在兩個補習班學數學的小季說:補習班很有趣,和同齡的孩子在一起也感覺比在家裡有意思。

暑期數學補習班

但也有一些家長盲目跟風,給孩子報了三歲兒童CEO氣質補習班、兒童皇家馬術、兒童高爾夫暑期夏令營......

“贏在起跑線上”已經不夠了。

香港紀錄片《沒有起跑線》裡,有一對父母,為了讓孩子能夠成功進入一所“隻收10名1月份出生學生”的學校,兩人掐著日子,精準計算受孕、孩子出生的時間。

這位母親態度堅決,要讓孩子“贏在子宮裡”。

家長們的焦慮似乎是國際性問題,對於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有著驚人的默契。

前不久熱映的印度電影《起跑線》,影片裡那對費盡心思地把女兒送進名校的夫婦,正是眾多中國家長的縮影 。

買學區房,天沒亮去排隊領入學申請、裝富人又裝窮人……僅僅是為了一個入學名額。

再怎樣折騰自己都不怕,隻怕孩子進不了好學校。

感歎“可憐天下父母心”之餘,也實在為這種過度焦慮擔憂。

楊絳先生的父親楊蔭杭曾在家庭中施行“有償教育模式”,立下“懸賞”讓孩子乾活。

這樣的方式讓楊絳對錢看得很淡,也正是這樣的家庭氛圍,培養了楊絳淡泊名利的性格。

焦慮從來不是一件完全的壞事,可父母仍然要認識到:適合孩子,且把握好度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言傳身教對子女的影響也很大。

為了攀比而去給孩子報班,為了讓孩子一門不落而盲目地讓他們學十幾樣“興趣”,實在不是高明的手段。

對家長來說,教育之戰,放棄是不可能放棄的。

只有真正找對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並因材施教,孩子就不會覺得苦,家長也就不會累。如何找到那條適合自己孩子的路,讓孩子在熱愛中快樂成長?如何不偃苗助長,卻讓孩子出類拔萃?不妨從現在開始做好孩子的生涯規劃,讓孩子真正"不輸在起跑線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