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玩水最怕「無聲溺亡」!網紅「防溺神器」不靠譜,留意6大信號!

播放GIF

?你看乾貨文章,娃聽哄睡故事,戳左邊綠色按鈕吧~

最近科長一直在關注著泰國的普吉島沉船事故,相信很多寶媽和科長一樣,為受到災難的人們揪著心。

截止7月11日,47名遇難者已全部找到,其中包括13名遇難兒童。

正逢暑假,很多家長喜歡帶寶寶去海邊或者泳池清涼一下。除去像這樣的天災人禍,最近10天內就有26個孩子因為意外而溺水死亡。

6月23日,安徽6名男孩在水溝玩耍,其中2人溺水身亡。

6月24日,鄭州5名學生中考前一天看完考場後下水游泳,突發意外,造成4人死亡。

6月24日,山東2名男孩結伴去水庫玩,不慎溺亡。

6月30日,山東5名學生慶祝高考成功,在黃河戲水,其中2人被急流捲走。

7月2日,上海嘉定河道內2名男孩跑到一河道內下水游泳,不慎溺亡。

。。。

這麼密集的日期,這麼殘酷的數字,讓科長看了膽戰心驚!無數次的安全提醒,也阻止不了逐步上升的溺亡人數... ...

根據2017年《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來看,溺水是1-14歲青少年兒童意外傷亡的首要原因

每年7-8月是青少年兒童溺水的高發季。據WHO統計,我國平均每年約有3萬名兒童死於溺水,其中0-14歲的死亡率佔56.58%。

看到這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據,科長不禁為帶寶寶去玩水的寶媽們捏一把汗!寶寶溺水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

怎樣判斷寶寶溺水?

寶寶溺水時會不停拍打水面嗎?還是平躺在水面上?頭露出水面的寶寶是不是就沒有溺水?

來看看這個影片,沒有圈出之前你能看到哪個孩子溺水了嗎?

小女孩泳池溺水30秒,周圍無人察覺

不像電視劇中一樣,真正溺水的人無法呼救或者拍打水面。我們需要通過以下跡象判斷寶寶是否溺水:

1.口部不斷浮沉

當一個人溺水時,嘴巴會在水面不斷浮沉、沒有時間呼吸換氣,甚至呼救。

2.雙臂前伸,仰頭

寶寶溺水時多會把手臂前伸、下壓,保證嘴巴能夠浮出水面進行呼吸。但他們無法劃水,向岸邊遊動或者主動抓住救援物。

3.在水中直立

沒有任何游泳技巧的寶寶,在水中是直立的沒有踢腿動作。大概掙扎20-30秒,就會下沉。

4.眼神獃滯

雙眼空洞,目光渙散,無法閉上眼睛。

5.頭髮散亂

頭髮可能改在寶寶額前,或眼睛上。

6.無法回應

寶寶身體表現可能像在抬頭看天空,但你問他:「你還好嗎?」時,寶寶無法回應。

更要注意的是,一般溺水者會在1分鐘內缺氧,不及時搶救4-6分鐘內就可能死亡!

一旦身邊玩水的寶寶安靜下來了,我們就要及時詢問,出現異常馬上救援!

溺水應該怎麼辦?

相信寶媽會選擇安全水域帶寶寶玩耍,但意外總是不經意間就發生了,如果發生溺水,我們和寶寶要怎麼辦?

寶寶應該這麼做

當然寶寶在溺水時一定是十分慌亂的,所以需要寶媽寶寶下水前就做好如果發生意外的自救功課。

1.平靜的水面,口鼻呼吸,頭往後仰。

在保持鎮定的情況下,要告訴寶寶盡量讓口鼻浮出水面保證呼吸,不要想著整個頭都漏出來。

對於不會游泳的寶寶,整個頭露出水面,意味著更快的下沉。

2.波瀾的水面,「水母漂」等待救援

水面有起伏時,如果採取仰漂的方法可能會使口鼻嗆水。

可以教寶寶深吸一口氣後,放鬆四肢,自然下垂。頭埋在水中憋氣等待救援。

換氣時需要手向上抬後向下壓水,同時抬頭完成換氣。

「水母漂」的難度較大,適合有游泳基礎的寶寶,更需要家長提前和寶寶進行多次演練。

▲平靜水面——仰漂

▼波瀾水面——水母漂

我們應該這麼做

靠寶寶自救難度很大,這時我們的營救方法就決定了寶寶的命運!一定要分清情況進行救援。

○ 寶寶清醒,有呼吸、脈搏時

注意保暖並時刻觀察寶寶精神狀態。

○ 寶寶昏迷,但有呼吸、脈搏時

清除口鼻異物,不要隨意搬動寶寶。等待救援時,時刻觀察寶寶呼吸和脈搏情況,必要時進行心肺復甦*。

○ 寶寶昏迷,無呼吸、但有脈搏

立即清除口鼻異物,進行人工呼吸*。寶寶呼吸恢復後要保持側臥姿勢。注意保暖,等待救援。

○ 寶寶昏迷,無呼吸、脈搏

立即清除口鼻異物,保證呼吸通暢後進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壓*。

*心肺復甦:正常心肺復甦步驟為按壓——打開呼吸道——人工呼吸。

但對於溺水寶寶,打開氣道是最關鍵的。所以溺水時的心肺復甦順序應為:打開呼吸道——人工呼吸——按壓。

*人工呼吸:口對口人工呼吸時,沒必要清除氣道內的水分。開放氣道後,進行兩次能夠看到胸廓抬起的人工呼吸為準。

*胸外按壓:兩次人工呼吸後需要進行胸外按壓。按壓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胸骨下端位置,深度約為5cm,並保持100次/分的頻率按至恢復呼吸。

注意:水不會阻塞氣道,肺部的水無法通過控水排出,所以任何排水措施都是不恰當的!

急救完成後,寶媽還不能完全放鬆警惕,24小時內需觀察寶寶精神狀態。

如果出現嗜睡疲勞或呼吸困難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謹防二次溺水!

如何正確使用救生工具

寶寶學游泳時經常會套上游泳圈,浮漂之類的工具輔助游泳。但是這些輔助工具並不等於救援用具

救生圈

救生圈是由特殊材料製作,周圍栓有救生索。相對於充氣泳圈更沉,方便投擲

落水後使用救生圈時,需要雙手向下壓住救生圈一側,使救生圈豎起來,之後上身鑽入圈中,保持頭部高於水面,等待救援。

救生衣

坐船出行時,無論水面是否平靜,都應該穿好救生衣。泰國的沉船事故後,各大媒體都擴散了救生衣的正確穿法。

底部的兩根帶子一定要穿過大腿綁好,以防落水時救生衣脫落!

播放GIF

有些救生衣可能底部並沒有帶子,那麼就需要我們把固定身體的帶子繫緊。

如果鬆鬆垮垮的穿在身上,真正遇到危險時,就算不脫落,也會有卡主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險

防溺水手錶

最近在網上熱賣的防溺水手環,號稱「2秒充氣」「每年可救十萬人」真的那麼黑科技嗎?

播放GIF

其實原理是打開閥門後,壓縮的二氧化碳迅速充滿氣囊形成浮力球,拉著寶寶向水面漂浮。

但是經過專業人士的實戰檢測,發現這種防溺水手環雖能快速充氣,但也有浮力稍顯不足,對於溺水驚慌的寶寶很難拉開閥門無法保持身體平衡等缺點。

所以這種浮力手環並不適合沒有游泳基礎,水性不好的寶寶使用。

測試影片

播放GIF

科長嘮嘮叨叨

希望這篇文章寶媽們永遠也用不到,所有寶寶都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帶寶寶玩水,一定選擇安全水域!一定時刻盯緊寶寶!一定不要讓寶寶距我們一臂距離以外

Hi更多文章推薦為辛苦的自己點個贊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