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兒童溺水急救,要先做人工呼吸而非控水

夏天將至,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帶著寶寶去游泳。既消暑降溫,又能鍛煉身體。可不管是室內泳池,還是在公共水域其實都潛在著一些危險。這就需要家長,對於寶寶游泳的一些安全問題給予重視,並應掌握一些急救知識。5月17日,福建泉州張女士帶著7個月大的寶寶在母嬰店游泳。因中途想要去買奶粉,離開了兩分鐘,在此期間寶寶身體前傾不幸落水。在孩子落水後大約46秒,工作人員才發現,將其抱出泳池。從母嬰店的監控錄像來看,將寶寶救出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拍打了寶寶後背,讓寶寶將嗆水吐出。隨後,張女士將寶寶送到醫院檢查,所幸寶寶沒有生命危險。而同是在上周,一名9歲男童,就沒那麼幸運。5月14日,9歲上海男童在位於眉州路750號的海明珠浴場游泳時不幸溺水。被搶救上岸後送往附近的新華醫院時,這名溺水兒童入院時心跳、呼吸都已經沒有了。被搶救了兩天仍生命垂危。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葛勤敏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旦孩子發生溺水,第一目擊者及時發現並進行施救,能對病情預後起到關鍵作用。搶救的黃金4分鐘裡先做人工呼吸在兒童游泳時,家長應該時刻在周圍陪伴。除此以外,在游泳前,家長應先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有無不適。還應引導孩子進行熱身和拉伸,不要到水情不明的場所游泳。那麼如果發現兒童溺水,我們應該怎麼做?上海市閔行區中醫醫院急診醫生劉小路表示,在深度超過5CM的水域中,面部浸入2分鐘就能導致窒息。10分鐘大腦就會有不可逆損傷,導致後遺症、腦死亡。「在發現溺水情況時,應該越早就行施救越好。搶救的黃金時間是4分鐘。不過溺水比較特殊,就算超過10分鐘也應堅持心肺復甦到醫護人員到達。」劉小路介紹,在發現兒童溺水時,第一目擊者應該及時將孩子救起,在撥打120進行求助的同時進行急救處理。首先保持其身體平躺,然後將其頭部側轉,清除口鼻異物。先進行2次人工呼吸,評估有無心跳呼吸,若還無正常呼吸,進行胸外按壓。

劉小路演示人工呼吸方法:用一隻手抵住被施救者額頭捏住鼻子,另一隻手將其下巴抬高,用嘴完全包住被施救者的嘴進行吹氣,吹到看到被施救者胸部隆起。每次持續1秒。以100至120次/分的速度進行胸外按壓,簡單的來說,就是每秒要按2次。30次按壓為一組,再評估被施救者是否有呼吸、心跳。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以2:30的頻率交替進行,直到被施救者有呼吸,或者是醫護人員到達。

劉小路演示胸外按壓方法:找到被施救者兩乳頭連線中點,另一隻手重疊於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採用跪姿,雙軸關節伸直,借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壓。從按壓深度上來講,對於1歲到青春期的兒童,按壓深度在4-5CM,不足一歲的嬰兒是他們胸廓前後徑的三分之一即可,並用兩手指按壓則可。而成人的按壓深度一般在5-6CM。另外,在施救時,如果周圍還有其它人員,應安排一名儘快獲取AED(自動體外除顫器)。當被施救者出現室顫現象,及時進行除顫。特別提醒大家:在支付寶APP中搜索AED,就可以獲得離你最近的AED位置。最後劉小路還表示,如果是嗆水,則空心掌拍其後背,將嗆水拍出就好。他還強調,無論是溺水還是嗆水都無需任何形式的控水。一是控水耽誤恢復通氣的寶貴時間,二是控水會增加嘔吐物吸入導致二次窒息風險。

錯誤示視圖對於這些急救知識,希望不僅是家長,每個人都可以學習起來。如果在遇到意外發生時,大家在撥打120的同時還能進行急救,這樣會儘可能的減少溺水兒童的大腦損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