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敏性鼻炎:夙疾新恙之辨


目前,過敏性鼻炎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醫將本病歸於「鼻鼽」範疇,治療效果優劣,取決於醫師的辨病辨證和選方用藥水準。名老中醫乾祖望教授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時具有獨特的選方用藥思路。此選擇三則醫案,並對其臨證思辨選方用藥方法作粗淺的探討。

一、夙疾新恙之

吳某,男,54歲。1995年4月4日初診。罹患過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發作。刻下又應時而作,鼻癢、狂嚏,多清涕。檢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證論治:夙疾按時而作,桂枝湯化裁。

處方:桂枝3g,白芍6g,烏梅10g,乾地龍10g,蟬衣3g,石榴皮10g,訶子肉10g,細辛3g,甘草3g。7劑,水煎服。

4月11日二診:葯後諸症稍安。因受涼感冒,刻下諸症發作益甚。鼻癢狂嚏,清涕潮湧而溢。檢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脈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處方:荊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蓮10g,蟬衣3g,乾地龍10g,訶子肉10g,桑白皮10g。14劑,水煎服。

4月25日三診:諸恙告退。鼻之癢、嚏、涕已基本緩解。檢查:鼻腔(-)。舌薄苔,脈平。頑疾制服,力求鞏固。

處方:黃芪10g,白朮6g,防風6g,太子參10g,茯苓10g,乾地龍10g,蟬衣3g,訶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作者按]過敏性鼻炎癥狀十分頑固,用藥必須「穩」、「準」、「狠」。「準」則需抓要領,「狠」則要有力度,「穩」則不可過度。根據過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點,此病多屬虛寒證。對於新病者,乾老常用桂枝湯、小青龍湯;久病者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在辨證選方的同時,適當加入一兩味具有抗過敏作用的中藥,成為乾老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劑。本案中選用的烏梅、乾地龍、石榴皮等即是。

辨證要分寒熱,觀察鼻黏膜顏色是關鍵。初診見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時而作,屬過敏性鼻炎常見之虛寒證,選擇「桂枝湯化裁」亦屬常法,患者葯後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風寒,入裡化熱,引動肺胃內熱,表現為二診時見鼻黏膜充血。此時如何變法治療就顯得十分棘手。

面臨三種選擇:一是效方不更,堅守原方。其後果,較大的可能性是溫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陽盛則斃」之戒,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經休息後,感冒自愈而恢復原來虛寒證。

二是更改治法,從「感冒」論治,用桑菊飲、銀翹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證無虞。

三是綜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過敏性鼻炎雙重病證,治療應以兼顧。

顯然,第一種選擇是錯誤的,第二種選擇比較安全,第三種選擇對醫師是考驗。乾老選擇的是後者。因乾老是名醫,患者能得其一次診治機會殊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後感冒痊癒再治過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

於是因人、因時、因證,擬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脈弦,皆熱也。鼻為肺竅,故用桑白皮瀉肺,蟬衣祛風,除其內熱,治其感冒;茜草、紫草、墨旱蓮三味組成專治過敏性病證的「脫敏湯」,又具有活血涼血之藥性,在此既瀉熱又脫敏,可謂一箭雙鵰。荊芥亦祛風散邪要葯,取炭之目的在於冀其入血分,可從血分中將風邪搜出,這也是兼治感冒與過敏雙重病證之法。

三診時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緩解,為求「天街小雨潤如酥」之境,安撫善後,繼續用益氣溫陽法,這裡乾老亮出的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我是養健君,個人微信:ach513,有問必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