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才做選擇,所以今天的避震我們全部試了!

9月1號,這種最愛豔陽天的氣溫,一直穩定在32度以上,但是,一點兒都沒能擋住眾多改裝愛好者的澎湃熱情。

首先衷心感謝一下我們的組委會,那麽的大熱天,還是不辭勞累地做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場地,為我們到場的改裝車友,帶來了真真實實“摸得到”的實車改裝避震體驗。

先來展示一下,我們的當紅頭牌,必定也是當天現場最吸睛的車啦 ~

這次 Be Fun! 改裝體驗嘉年華,主題是啥來著?對!就是每個改裝車友都一定繞不過的話題,避震!

無論你是姿態黨的氣動組選手,還是競技黨的絞牙組選手,避震都是一個又吸引又玄學的改裝件。但是我知道,它一定會在你的必改清單裡面。

因為,它決定著一台車的基本調性。無論是開起來,還是看起來。

已經改了避震的童鞋,請評論留下你的改裝牌子或者小故事;準備動手要改的,就點個“在看”唄!

在避震方面,改裝車友經常會討論的像軟硬度、舒適和競技、行程的長短、加減速和彎道的支撐,每個牌子各自獨門的技術等等。

想知道幕後的商家,是通過怎樣的技術手段,去滿足改裝消費者的這些需求麽?

哈哈,那你們可有福了。在Be Fun! 避震主題體驗嘉年華上,參展商家全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牌。

在避震實車體驗環節裡,會有專職人員為我們講解並回答我們車友的問題。這就是一場改裝避震的饕餮盛宴啊 ~

今天我們的一位好朋友,展位恰巧也在現場,你們猜猜下面哪個是他?

謎底:大名鼎鼎,來自歐洲荷蘭的牌子,KONI。只要你是車迷,我相信你一定看到過下面這個LOGO。

KONI在1857年就由創始人A.de Koning在南荷蘭省的舊拜耶蘭成立。身為世界頂級的減震器供應商,涉足領域也是相當廣,橋梁建築、軍用車輛,到軌道交通、高速列車,全都不在話下的啦。

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莫斯大橋的雙向減震器;法國TGV高鐵的減震器;上海、廣州地鐵1號線的減震器;甚至現在我國和諧號和複興號高鐵,不少主力車型在用的減震器,以上,通通都是KONI的出品。

1955年開始參加著名的圖爾彭拉力賽;1956年憑借過硬技術,在紐北幫助法拉利迅速解決懸掛問題;得到肯定的KONI1958年與法拉利簽約,第一次現身大獎賽;1971年,它們已經拿下了第一個世界冠軍。

怎樣同志們,我們這個朋友,你們說有木有料?

大家期盼已久的體驗環節終於要開始了!

由於場地面積的限制,所以現場設置的大多是彎道,涵蓋有一般街道常見的緩彎,相對激烈的會有直角彎、S彎,和U型彎,現場還布有兩個減速帶。

KONI當天帶來了兩台車,A3和A6L。首先小試牛刀的是A3。

KONI在A3上的表現,避震反應速度很快,這點突顯在過減速帶的感受上,懸掛做動迅速,而車身並沒被上頂的感覺,餘震也幾乎被抹平,刹車點頭抑製相當出色。

這台A3隻更換了避震機,其他部件連同彈簧在內,全都是原廠配置,就已經實現了這樣的效果。

而基於機械式被動適應結構,除了原廠彈簧,運動性短簧KONI一樣可以完美適配,這樣就會在運動性上更加突出,以適應不同車主的駕駛偏好和風格。

不過,更驚喜的是後面的A6L。

帶著比A3更快的速度過減速帶,依舊非常快速的懸掛反應,即使速度更大,車身也沒出現大幅度的彈跳增長。

減速帶過後避震也能迅速把彈簧拉住,如此大的車身,餘震同樣相當輕微,舒適性得到進一步優化。

A6L車身更重,預想側傾會比A3更大,而實際體驗下來,A6L在彎道中出現了合理的側傾後,迅速得到堅實的支撐。

在現場不同的組合彎道裡,表現如一,操控性並沒有妥協。如果覺得原廠彈簧運動性還稍有欠缺,即使A6L這樣的級別,有賴於KONI的智能阻尼系統,短簧依然可以成為選項,運動性可以更為突出。

非常優秀的刹車點頭抑製得到保持,和A3如出一轍。

兩台車上更換的,都是KONI變色龍系列的避震機。而變色龍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和自家的技術特點非常相像:隨環境而變,同時適應環境。

Special Active的智能阻尼系統,已經來到了第三代。

避震機內部專利設計了20段連續可變,同時實現無縫切換的阻尼值。在車輛各種不同的動態和工況下,避震通過被動的自我調節,始終保持著和彈簧的最佳匹配。

不同於很多改裝避震選擇的主動電磁閥技術,KONI的方向是機械式智能阻尼系統,我稍微總結了幾個的優點:

1. 省去電路走線的麻煩,省去電機、電腦等硬體,盡可能減低玩家門檻和成本;2. 硬體和線路的同時減少,大幅降低損壞率,機械式設計相比之下更耐用;3. 主動電磁閥需要有采集、分析、執行的過程,而機械被動反應來得更快速直接;4. 可直接流用原廠彈簧,同樣實現提升。想降低車身,短彈簧同樣適用,被動適應的廣泛性得到體現。

一整天的活動,真的是太陽當空照,熱也開心笑。現場除了避震,不少大牌的其他優秀產品也有同時在展出。像我們的優秀合作夥伴 - HKS,展位上就擺著不少讓人流口水的“補品”。

體驗候車區一直是最熱鬧的地方,能在同一場地同時感受不同品牌的避震,這種機會是十分珍稀的,能感受到的不同也是非常直接的。

避震這東西嘛,要完全舒適,不太難;要硬核競技,也不難。兩者完美的折中平衡,才是最難。

現場最不缺的就是競技取向,短行程,硬支撐,在彎裡是信心滿滿,但一到減速帶,瞬間變回“竄天猴”。

其實絕大部分改裝車友,都是跑街為主,一定的舒適性還是相當必要的。允許我主觀那麽一次:“折中平衡,才應該是大多數改裝車友的追求。”你覺得呢?

責任編輯 / 文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