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川航3U8633班機生死備降事故原因調查啟動

  川航3U8633班機生死備降 事故原因調查啟動

  本報記者 彭蘇平 上海報導

  導讀

  此次川航的緊急備降事件已經引起了民航局的注意。據悉,民航局已經下發通知,對同批次飛機的風擋進行專項檢查。

  “沒有任何征兆。”

  四川航空3U8633班機機長劉傳健回憶起那場備降,第一印象便是驚心動魄。

  5月14日早上,川航空客A319飛機執飛重慶-拉薩班機任務,在飛經成都空管區域巡航時,該飛機駕駛艙右座前風擋玻璃突然破裂並脫落,造成飛機客艙失壓,旅客氧氣面罩掉落。

  儘管當時駕駛艙部分設備受損,副駕駛和一名乘務員受傷,但機組第一時間實施了緊急處置程式:聯繫空管、檢查飛機和機上人員情況,並就近選擇成都雙流機場緊急備降。

  在民航各部門配合下,飛機於上午7時42分安全降落在雙流機場,機上所有旅客安全。

  5月15日,中國民用航空局(下稱民航局)對這次“史詩級”備降給予了高度肯定,稱機組“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避免了一次重大航空事故的發生”,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民航局表示“一定會獎勵”、“怎麽獎都不為過”。

  無疑,劉傳健成為這次事件中的“英雄機長”,但驚歎於他的高技術、高素質之餘,風擋玻璃破裂脫落的原因也備受關注。

  多位相關的行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失效分析看,應該是某處出現了裂紋,導致玻璃內部的應力作用失效,最終破裂。但具體什麽原因造成裂紋,沒有大量的數據很難準確判斷。

  最新消息顯示,民航局已向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局(BEA)和空客公司發出通知,法方將派出專業技術人員來華參與事件的調查工作。更早之前,空客中國對外表示,已指派專門的技術團隊,為“由民航局主導”的事件調查提供任何必要支持。

  排除維修操作不當

  民航局的通報確認,脫落的右側風擋玻璃為該機原裝件,投入運營至事發前,未有任何故障記錄,也未進行過任何維修和更換工作。

  這就將焦點鎖定在了原裝產品上。一位在某大型外資高新技術企業從事失效分析工作的人士向記者推演了玻璃破裂的可能路徑:由一個起始點慢慢散開,即便飛機風擋玻璃有五六層,只要任何一層出現缺陷,局部便會遭受高壓,內部相互作用的應力釋放後,將延壁後或者四周擴展,導致玻璃打穿、炸裂。

  不過她同時強調,即便是原裝產品品質的問題,具體原因也很難講,從設計規範、製造工藝、使用材料等等,每個環節都要一一排查。

  曾在航司擔任過航空工程師的資深媒體人“超側衛”指出,一般來說飛機風擋玻璃損壞有以下原因:外來物撞擊、老化、加溫系統電弧、受潮、分層、產品品質、安裝問題等,這次有消息稱一開始出現裂紋時有電火花,有可能是加溫層出現的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從機組的回憶來看,基本排除了外來物撞擊的可能。另外,資料顯示該機於2011年7月26日進入川航,截至2018年5月14日,共使用19912.25小時,12920循環,時間並不長,頻率也不算太高,“老化”一說也站不住腳。。

  一位飛機製造行業的工程師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目前關於玻璃破裂原因的討論很多,有人分析是電阻絲加熱導致應力分布不均導致的,但他認為當前下結論還太早,至少要看數據,看玻璃的破壞形式,特別是接口處的殘留情況。

  類似的事件此前已有先例。

  1990年6月10日,英國航空5390班機,由伯明翰飛往西班牙馬拉加的途中,BAC111客機左風擋脫框,機長大半個身子被吸出機外,幸虧被隨後趕來的空乘抓住,飛機也在副駕駛的操縱下安全備降。

  根據紀錄片《空中浩劫》,當時的情況與此次川航的經歷十分類似。“我聽見一聲巨響,然後是空氣向外衝出的聲音,風擋玻璃在眼前飛走,像子彈一樣消失在遠處……”5390班機機長在接受採訪時指出。

  資料顯示,BAC111客機是一百座級短程噴氣式客機,由英國飛機公司在1960年代研製生產。事後調查發現,飛機在事發前一天剛剛檢修過風擋玻璃,但機務用了錯誤型號的螺絲固定風擋玻璃,導致其在巡航時無法承受壓力差而迸裂。

  據悉,飛機裝置風擋玻璃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從內裝置,用艙內壓力來加以固定,但BAC111客機的風擋玻璃是從外面用螺絲鎖上去的。

  調查發現,維修工程師在更換螺絲時,沒有參考零件目錄查詢所需,而是直接去倉柯瑞找零件,用肉眼比對新螺絲釘和舊螺絲釘,但後來在陰暗的環境中出現差錯,取出直徑小了1/200寸的螺絲。這次“無心之失”最終釀成大禍,不過這次川航的涉事飛機風擋玻璃破裂卻基本排除了這個原因。

  事件調查或有難度

  目前,民航局已會同法國航空事故調查局、空客展開調查,調查結果何時能出,各方意見也不統一。

  上述外資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失效分析難度很大,因為歸根結底是找到一個點,就好比所有人的手都抓在一起,突然一個人的手壞了,一溜的人都會被外力衝開,但現在只是拿到了一堆碎片,想找到那個特定的“點”,難度可想而知。

  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可以搜集到的碎片數量很有限。“當然飛機上的人可能知道位置點在哪裡,如果在墜落下來後這一部分還有保留,還相對好找。”她補充道。

  另外,她還強調,在失效分析中不能隨便下結論,因為會有很多可疑點沒辦法回答,如果把矛頭指向一個方面的原因,這些可疑點便會出來“打臉”;而且實際中很多可疑點是無法證明、再現的,所以常常採用的工作方式便是從每個可疑點都進行優化。

  上述工程師則表示,“難度不大,應該很快。”但他也指出,這次玻璃破裂即便是品質問題,也應該是偶發因素導致的,而不是在設計或製造方面的失誤。

  “工程上存在很多偶發因素,這些因素不一定能夠被準確分析出來。如果事情發生只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分析不出原因,或者是多重原因,並且判斷以後不會再發生的,可能不會再做進一步研究了。”他向記者坦言。

  不過,航空法領域知名律師張起淮對本報記者表示,如果確認是產品品質問題,相關供應商和製造商都將面臨索賠,相關產品甚至會被召回。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事件飛機空客A319不是第一次經歷玻璃開裂。新聞報導顯示,此前空客A319和其同系列的A320、A321便已經有過玻璃破裂的先例,雖然沒有這次川航班機嚴重,但也十分驚險。

  2016年6月21日,在從河內飛往芹苴途中,越南航空一架載有177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的空客A321-200客機上,機組人員發現副駕駛座位旁的風擋玻璃突然破裂,隨後在胡志明市緊急降落,好在安全著陸。

  更早之前的2015年11月11日,俄羅斯航空旗下子公司聯合遠東航空公司Aurora一架空客A319-100飛機(與川航此架飛機同款)也出現了窗戶破裂。在從哈巴羅夫斯克機場前往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機場途中,駕駛艙內機長後側固定窗爆裂,導致機組返航哈巴羅夫斯克機場。

  同年7月,菲律賓航空公司1架A320客機,也因駕駛艙內風擋玻璃龜裂,被迫折返馬尼拉國際機場,幸無人在事件中受傷。不過,這次龜裂是外部因素造成的,因為遭冰雹擊中。

  目前,另外兩起事件中玻璃破裂的原因尚不得而知,不過,此次川航的緊急備降事件已經引起了民航局的注意。據悉,民航局已經下發通知,對同批次飛機的風擋進行專項檢查。

  (編輯:賈紅輝,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李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