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家券商融資千億都為這事!科創板跟投比例或2%-5%

天天財經獨家,速關注

保薦機構跟投機制成為科創板的一大新舉措,跟投比例則是當下券商投行人士關注的焦點。此前有消息稱,上交所將頒布保薦機構跟投細則。

中證君了解到,業界普遍認為券商跟投比例大概率會是2%-5%。目前,已經有公司將跟投比例確定為2%,也有不少公司正在為參與跟投積極融資。業內人士表示,券商跟投機制考驗投行的定價能力,而且也對另類投資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期已有多家券商密集融資近千億元。

券商與發行人共同確定跟投比例

《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科創板試行保薦機構相關子公司跟投制度,並對獲配股份設定限售期。

多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目前最關心的就是券商具體的跟投比例。

已經申報科創板項目的某券商投行人士李賀表示,儘管跟投的認購比例還沒最終確定,但業界普遍認為,大概率會是2%-5%,跟投主體不參與詢價與定價,且鎖定期兩年。

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陳華表示,跟投比例可以參考A股上市發行時券商的承銷費率,不同的融資額費率不一樣,但目前來看平均費率大約在4%—8%,跟投比例不能偏離承銷費率太多。

跟投比例的大小對券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王凱透露,公司目前暫定的跟投比例是2%,如果比例提高的話,資本金會有限制,目前公司融資還沒有到位,所以跟投的量比較受限。

北方某券商投行人士則表示,目前公司投行和直投體系的聯繫相對沒那麽緊密,2%-5%的跟投比例對券商不會構成很大壓力,而且公司還有其他方式繼續彌補。

資深投行人士、前保薦代表人王驥躍認為,跟投比例要看項目獲利的可能性,能賺錢的項目,券商當然想高比例跟投,而對於可能虧損或少賺的項目,券商則希望跟投比例降低。跟投的具體比例還要看券商和發行人的博弈。

記者了解到,無論跟投比例的大小,不少券商都在為此積極準備。“公司目前已經準備好體量不小的資金為參與科創板企業的跟投做準備。”陳華告訴記者。

多家券商融資近千億元

券商跟投機制對另類投資資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不少券商已經開始密集融資、囤積“糧草”,合計規模近1000億元。例如,3月12日,招商證券發布公告稱計劃通過配股募資150億元,配股募集資金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國信證券計劃通過定增融資150億元,發行短期融資券三期共115億元;中信建投計劃通過定增融資130億元、計劃發行短期融資券163億元;興業證券計劃發行短期融資券207億元,發行公司債30億元;廣發證券發行公司債78億元;海通證券發行次級債33億元等。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跟投機制十分考驗券商的綜合實力,一方面券商要有資本實力跟投,另一方面,也對券商在承攬階段挑選項目,在發行階段定價提出了更高要求。”陳華說道。

某上市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原來投行作為賣方,完全站在發行的角度,發行價越高越好。而設立跟投制度,就要求投行必須做出比較公平的定價,才能成功發行和募資,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陳華表示,跟投機制需要券商在定價上要有所權衡。從發行人的角度來看,發行人希望定價越高越好,以最低的股權成本獲得最大的融資金額;從券商的角度,若定價高,可募集資金越高,收取的項目傭金也會越高,但另一方面,若定價高,由於跟投設置了鎖定期,未來幾年股價走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券商“馬太效應”加速

業內人士表示,跟投機制對資本實力的考驗,將使券商之間的分化差距不斷拉大,預計龍頭券商將佔優勢。

對於科創板儲備項目充足的券商來說,公司從上到下都在全力備戰,加班出差漸成常態。而一些項目較少甚至沒有科創板儲備項目的中小券商,則在積極尋找業務出路。

王凱表示,“近期為了備戰科創板,出差和加班的頻率都大大提高,經常在準備科創板項目文件的間隙還要出差去看新的項目。為了首批科創企業提交審核文件,經常周末開電話會”。

“公司從上到下都在全力備戰科創板。”某上市券商投行負責人透露,具體來說,首先,公司層面為科創板提供“彈藥支持”,拿出較大規模的自有資金,對未來可能會上科創板的企業進行上市前的投資。其次,從團隊層面而言,公司各個團隊長,每周開一次小會,每兩周開一次大會並對公司關於科創板的信息進行一次匯總。

而中小券商卻“找米下鍋”。“公司目前沒有一家科創板項目,大家基本上沒有業務可做,也不用坐班,很多人在思考做點副業。”南方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在普通員工層面感受還不是很明顯,領導層非常著急,經常開會研究如何尋求公司相關業務與科創板的結合。此外,公司還組織了大大小小的各種培訓,希望在科創板業務中分一杯羹。

“公司目前有近10家儲備項目,但是第一批肯定趕不上,目前還處於觀望狀態,只能在已有的項目中找符合條件的。”某暫未上報項目的中小券商投行部負責人坦言,對公司來說,更希望能夠借科創板和注冊製來實現投行的轉型。

“大投行有能力轉型為全方位金融服務商。隨著注冊製推行,股票上市和退市市場化,定價理順和殼價值消失,企業融資不再以股份公開上市為目的,更多是基於產業需求、公司發展階段和資金運用考慮。這要求券商打通業務鏈,加強非IPO業務資源投入,為客戶提供從資本孵化、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並購重組和過橋貸款等一攬子服務。”中信證券分析師田良指出,A股注冊製改革後,大投行定位全行業和全業務覆蓋,中小投行則會越來越聚焦,有望轉型為專注於某個行業、某個區域、某類服務的精品投行。

田良認為,隨著注冊製的推行,預計投行格局將再次重塑,如同中信、中金和銀河在2006年-2007年國企大項目上崛起,2010年-2012年國信、平安、廣發在中小項目上名列前茅一樣,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行有望在未來三至五年內確定第一梯隊地位。能否在變革中率先搶佔市場先機,擴大市場份額,將對投行長期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文中李賀、陳華、王凱均為化名)

編輯:張楠 王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