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武夷岩茶喝起來為什麼會麻?三個角度告訴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茶友提了一個問題:「武夷岩茶喝起來為什麼會麻?」

麻?

這是一種什麼感覺。

查閱漢語解釋,「麻」它共有以下六種意思。

1.草本植物,莖皮纖維通常亦稱「麻」,可製繩索、織布,比如,麻衣、麻布、麻袋、麻繩等。

2.指「芝麻」。

3.像腿、臂被壓後的那種不舒服的感覺。

4.感覺不靈,或喪失感覺。

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體表面粗糙。

6.帶細碎斑點的。

用排除法,茶友所形容的「岩茶喝完會麻」,指的是感覺不靈,或喪失感覺。

這種「麻」的感覺,令人不自覺代入兩種食物。

一是沒有熟透的柿子。

二是沒有煮熟的春筍。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坐著一尊吃貨,用吃來做比擬,最有代入感。

這兩種食物給人的記憶,是至今為止,最令人不堪回首的片段。

且這兩種食物,讓口腔發麻的位置,還不一樣。

未熟透的柿子,咬一口,舌頭彷彿瞬間被凍結,味蕾喪失靈敏度。

不消半分鐘的功夫,舌頭像是被打了麻醉劑,彷彿與神經已經失去了聯繫, 不受控制。

存在,卻無法感受。

失去控制權,最讓人心慌意亂。

而焯水未熟透的春筍,則是令咽喉變得麻木,似乎短暫失去知覺,隻覺得難受,不舒服。

有了這兩次獨特的味蕾體驗後,麻花從此對沒熟透的柿子、春筍,避而遠之。

小心駛得萬年船。

本以為遠離了這兩大味蕾殺手,就能讓舌頭不再遭受無妄之災。

奈何,偶爾在喝岩茶時,意外地勾起了這種痛苦的回憶。

什麼樣的岩茶,喝完之後會讓人感覺失靈呢?

答案是:澀味濃重的岩茶。

澀味,是來自岩茶最大的惡意,是它最魔鬼的一面。

澀味是一種讓舌面極為不舒服的,極為難受的感覺。

是幾大味道裡,對舌面最刺激,最具有毀滅性的一種味道。

喝到一款澀的岩茶,那種感覺,能讓你感受到什麼叫做:澀到舌苔變厚,澀到口腔發麻,澀到至少半小時舌面沒有任何感覺。

像是小時候踏青時,意外遇上瓢潑大雨,被淋得渾身濕透,濕衣服貼在身上,特別悶的感覺。

岩茶中的澀味,是怎麼來的?

茶葉中的澀味來源,主要有茶多酚類、醛、鐵等物質,其中兒茶素類尤為重要。

換言之,澀味的產生,與這些內在因素有關。

可有的岩茶,它的澀味並不明顯,甚至讓人感受不到。

但有的岩茶,澀味讓人永生難忘,甚至澀到讓舌頭髮麻,失去知覺,這又是為什麼?

蓋因山場、工藝、沖泡等因素影響。

1. 山 場

山場對岩茶品質的影響,可總結為五大因素,「溫、光、水、氣、土」。

其中,溫度與光線、土壤,對多酚類物質積累,有顯著影響。

根據茶樹的生長規律可發現:

當茶樹在溫度高、光照強的條件下,兒茶素一類的物質容易大量形成。

茶樹在溫度低,光照弱的情況下,則有助於茶氨酸物質的積累。

這兩種元素的變化,對茶業的品質影響深遠。

當一款岩茶中,茶多酚含量高,而茶氨酸含量低,這類茶經過加工後,往往容易形成澀味,少了鮮味、甜味。

相反,一款岩茶中茶多酚含量少,茶氨酸比例高,那麼這樣的茶做出來好,往往鮮甜度高,甚至會遮蓋茶多酚的作用,從而確保茶湯清甜,不苦澀。

這也就是在武夷岩茶漫長的發展歷史過程中,要區分正岩茶、半岩茶、外山茶的原因。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山場的劃分,就是對生長環境,對溫、光、水、氣、土進行區分。

以三坑兩澗為代表的正岩產區,在生長環境上,就十分對岩茶的胃口。

坑澗的環境,有三大特色。

1.陰涼

2.光照少

3.濕度大

這三大優勢,恰好為岩茶的好品質奠定基礎。

陰涼、濕度大、光照少,茶多酚合成數量少,茶氨酸含量高,做出來的茶,容易有香、清、甘、活的特點。

相比之下,那些溫度高,光照強,散熱慢的茶園裡,最容易形成茶多酚,口感往往差強人意,與預期值相去甚遠。

2.工 藝

工藝不好的岩茶,也是會有澀味出現的,並且很濃烈。

這是在製茶過程中,由於製茶工藝不到位,沒有讓茶葉當中的多酚類物質儘可能多地散失,反而大量囤積下來所造成的。

也就是行業內常說的走水不當,容易引起澀味。

其實,不受待見的澀味,在技術層面上,是可以控制的。

技術好的人,可以極大程度地控制好茶葉中的澀味,讓它們轉化,合成,不輕易釋放出來。

並且,它能與茶氨酸、咖啡鹼等,以一個均勻的比例,和平共存,從而提供獨特的風味。

適量的茶多酚與咖啡鹼,還能形成一種絡合物,將苦味與澀味包裹著,形成獨特的鮮味,為茶湯品質加分。

而岩茶中的物質要達到這種平衡,對製茶師的技術水準,有很高要求。

看青做青,看氣象做青,看青焙青,技術難度大。

無獨有偶,一位製茶技術爐火純青的師傅,做出來的茶,帶有自己獨特的印記,也不容易有失手的時候。

這樣的茶,怎麼喝也不嫌多。

每一款茶,喝著都是享受。

3.沖 泡

本想著,出生優質山場,遇上老道的製茶師,這做出來的茶,總不會澀到麻口了吧。

然而,有時候意外總是來的特別突然。

沖泡環節,對岩茶的風味呈現,影響力極大。

棋差一招,沖泡錯誤,澀味仍舊會造訪,避之不及。

悶泡這一方式的使用,最容易誘發出澀味來。

悶泡,即茶葉與水長時間在一個密閉的容器中接觸,在接觸時,岩茶盡情釋放自己。

藏匿在深色條索的裡的物質,開始傾盡全力,奔赴沸水當中,形成味道。

長時間悶在水裡的岩茶,味道不出現苦澀味,這才讓人覺得奇怪。

因此,我們在沖泡岩茶時(尤其是前幾沖),要學會使用快出水的方式,拒絕坐杯,這樣才能讓花香、果香、木質香、桂皮香等物質溶於水中,又能避免茶湯中出現太多的茶多酚,而影響不必要的澀味。

好茶,一定是口感好的。

蓋香是清晰的,豐富的,層次多變的,香氣落到水中,被無限放大。

它的茶湯,綿柔的,有勁道的,喝完後可體會到兩頰生津,舌底鳴泉的感受。

好茶,令人回味無窮,前赴後繼。

要實現這些標準,產區必定是好的,工藝必定是好的,沖泡方法,必定是要恰當的。

唯有山場、工藝、沖泡一步到位,方可360°無死角體會到好茶。

好岩茶,是」香清甘活「。

這四個字裡,沒有「澀」字,也沒有「麻」字。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