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什麼叫溫針灸?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

溫針灸:嚴防艾火脫落,謹防燒傷

溫針灸,又稱溫針、針柄灸及燒針柄等,是一種艾灸與針刺相結合的方法,適用於需要留針,又需施灸的疾病。此法最早見於《傷寒論》,但具體方法不詳。明代高武《針灸聚英》中說:「近有為溫針者,乃楚人之法。其法針於穴,以香白芷做圓餅,套針上,以艾蒸溫之,多以取效。」近代已不用藥餅承艾,在方法上也有一定改進。其適應證已不局限於風濕疾患,現以偏於寒性的一類疾病為主,如骨關節病、肌膚冷痛及腹脹、便溏等。


溫針灸流傳已久,多年來江浙一帶為頗為盛行,現在全國各地都有人使用。此法有一舉得之妙,既達留針之目的,又加熱於針柄,借針體而傳入深部。其適應證很廣,南方有些針灸醫生,幾乎每針必溫,不扎白針(乾針、冷針)。

施用溫針灸時,應選用略粗的長柄針,一般在28號以下最好,長短適度,將針刺入穴位所在部位的肌肉深厚處,行針得氣後,留針不動,針根與表皮相距二三厘米為宜,在針柄插入一段長1~2厘米的艾條(或將艾絨捏在針柄上),使其下端距離皮膚約3厘米高,或點燃下端(溫針補法)或點燃上端(溫針瀉法),或同時點燃兩端(溫針平補平瀉法),使熱力通過針體傳入穴內,傳導至經脈臟,用以治療寒滯經脈、氣血痹阻一類疾病。

施灸中如果不熱,可將艾條(或文絨),放得靠下一些,過熱覺痛時,可將艾條(或艾絨)向上提一些,以覺溫熱而不灼痛為度。每次可燒3~5壯或更多。此法方便易行,但必須小心防止折針,因燒過多次之後,針最易從針根位折斷。此外,採用本法施灸時,應防止燙傷皮膚或燒壞衣物。當艾絨或艾條段燃盡後,還有一些余火,此時最易脫落造成燙傷或燒壞病人的衣物。可在施灸穴位周圍墊上厚紙片,以防止燙傷或燒傷。


近年,採用帽狀艾炷行溫針灸的方法也比較盛行。帽狀艾柱的主要成分為艾葉炭,類似無煙灸條,其長度為2厘米,直徑1厘米,一端有小孔,點燃後可插於針柄上,燃燒時間為30分鐘。因其外形像小帽,可戴於毫針上,故又稱帽炷灸。帽炷溫針灸,既無煙,不會汙染空氣;同時,它的作用時間又長,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溫針灸法。


電子溫針灸是利用電熱作用來替代艾炷、艾條使毫針發熱行溫針灸治療疾病的一種灸法。施灸時,用毫針刺進預先選好的穴位或患處,施行手法得氣後接通溫針治療機,每次灸治15~30分鐘。適用於治療頸椎病、骨質增生、關節痛、肩凝症、心痛偏癱、下肢痹痛、哮喘、少腹痛、不孕症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