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明清水陸佛畫,萬中無一集大成

何謂水陸畫

水陸畫,是伴隨佛教水陸法會而產生並發展起來的宗教文化遺產,它的影像內容主要依據水陸儀軌及民俗信仰進行繪製。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道場”、“水陸大會”等,是古代佛教設齋供佛用以超度亡靈的法事活動,也兼具追懺悔過、積德行善等功能,相傳由梁武帝因夢創製水陸儀文開設水陸道場。

水陸畫既反映三教合一的思想內容,又包含大量民間信仰的祈願需求。因此,水陸畫不僅是宗教美術的集大成者,也是了解和研究古代社會風俗、生產生活、世態百相的一座寶庫。

山西古代宗教藝術,卓然於中國乃至世界藝林,自古而今,舉凡石刻龕窟、寺觀建築、碑碣經幢、壁畫彩塑,無不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精彩的美術遺產,水陸畫無疑是這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山西博物院現藏明清水陸畫四百餘幅,按類別釋道兼有,論質地絹紙皆備,尺寸不一,形製各異,是研究水陸畫藝術的重要資料。

本次展覽可分四部分,即明代寶寧寺水陸畫、太嶽區清康熙水陸畫、太嶽區水陸畫頁和太嶽區“牌位式”水陸畫。

諸位不妨與梵華君一起,走進這個絢麗奪目的藝術世界,欣賞、研讀明清水陸畫中蘊藏的蓮花與世相。

明代寶寧寺水陸畫

據清代康熙、嘉慶兩次重裱題記所載,寶寧寺水陸畫可知為明代宮廷“敕賜”,有“鎮邊”政治功用,在明清時代眾多的水陸畫中相當特別。

寶寧寺水陸畫現存一百三十六軸,題材多樣,其中包含佛、菩薩、明王、羅漢、護法神祇、天仙、往古人倫及孤魂等眾。除佛、菩薩畫像及一幅面燃鬼王外,其余每幅都有題記,寫在雙欄的長方形框中,題記的位置有左右之分,其中左右並不代表每幅畫的懸掛位置,懸掛位置按照《天地冥陽水陸儀文》中的壇場圖式確定。

在現存的明清水陸畫中,寶寧寺水陸畫可謂出類拔萃,整堂畫作風格典雅,形象生動,構圖多變,技法完備。尤其在宗教人物之外,真實地再現了明代社會生活的風俗世態,堪稱一座美術史研究的寶庫。

毗盧遮那佛

明 寶寧寺 絹本

佛像結跏趺坐於蓮花須彌座上,身著紅色袈裟,雙手結毗盧印舉至胸前。毗盧遮那佛,在密宗法系中是最高身位如來,密宗也稱之為大日如來。

釋迦牟尼佛

明 寶寧寺

除蓋障菩薩

明 寶寧寺絹本

菩薩戴寶冠,瓔珞嚴身。左手持經卷,身後現頭、身圓光。除蓋障菩薩,又作降伏一切障礙菩薩,為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除蓋障院之主尊。除蓋障乃消除一切煩惱之意。

持地菩薩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該畫分兩層,下層為持地菩薩主像,身後侍女手中所捧盆景山石,意在表現主題“持地”。上層畫五位菩薩,合十而立。

大威德馬首明王

明 寶寧寺 絹本

此畫上部祥雲中繪一菩薩結跏趺坐,下繪明王,表示該明王由上方菩薩所示現。明王額頂化現佛首,手執法器,箕踞於牛背之上。

跋羅墮尊者、伽伐磋尊者

明 寶寧寺 絹本

此作品中,跋羅墮尊者手托缽盂,缽內煙霧中騰現一龍。年紀較長的伽伐磋尊者坐於石上,旁立小童。背景山水,樹石雜置,動靜相合,別有意趣。

諾炬羅尊者、跋陀羅尊者

明 寶寧寺

隨其所求令得成就大功德天特尊之主居色頂天摩醯首羅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畫中摩醯首羅天三頭六臂,戴佩寶冠瓔珞,跣足立於蓮花之上,身後白牛,身左持寶珠者為隨求天子。摩醯首羅天,又作自在天,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濕婆。

九天后土聖母諸神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此圖合繪九天與後土聖母。畫中名曰諸神,其實可作人間貴族婦女的寫照,所著衣飾均極華麗,姿態雍容。後土聖母與九天均為中國本土神祇,後進入道教體系。

大梵無色界上四天並諸天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大梵天手持寶扇,立於靛青蓮花之上。梵天身後九人,分兩層侍立,莊嚴肅穆。大梵天是佛教的初禪天主,同時也是婆羅門教為最尊崇之主神。

四海龍王諸神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四龍王著袍服執笏而立,身後夜叉海妖隨侍。佛教中原有“七龍王”、“八大龍王”的典故,後與中國本土的海神崇拜和道教信仰相結合,遂成四海龍王。

北極紫微大帝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畫中戴冕旒著袞服者為紫微大帝,兩旁左輔右弼隨侍,是人間君臣之像的寫照。紫微大帝是道教信仰中位居玉皇大帝之下,執掌天經地緯的“四禦”之一。

太乙諸神眾

明 寶寧寺

寶瓶金牛天蠍巨蟹磨羯宮神

明 寶寧寺

閻羅變成泰山平等都市轉輪大王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閻羅、變成、泰山、平等、都市、轉輪為十殿閻羅中的第五至第十殿閻羅,是古印度神話就已經出現的掌管地府的諸王。畫面上人物皆持笏板,著朝服,戴方心曲領。

六道四生一切有情精魂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佛教六道,指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等六種世界。又依六道眾生出生之形態,可分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四類。畫面上以各界各類生物聚集而行的表現手法,代指一切六道四生。

往古儒流賢士丹青撰文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畫面上以各色形象概括古代知識分子,有的背劍,有的提畫,有的似乎負琴,文人畫家,各具情態。

往古顧典婢奴棄離妻子孤魂眾

明 寶寧寺 絹本

畫面上層為被休之妻,頻頻回顧幼子,小童緊抓母親衣角,不忍分離。下層則為顧(雇)典奴婢,三個不同種族的少年奴隸,正被不同買家牽縛而去,中間一人正在點鈔,表現了人間的無情和殘酷。

太嶽區清康熙水陸畫

這堂1954年由太嶽區撥交山西博物院的水陸畫,採用絹本重彩設色,勾勒細膩,色彩華美。在《水陸緣起》一幅的文字結尾,有“康熙己酉年季秋載榖旦,弟子張崇褆薰沐拜錄”的款識,很多畫幅的左下角也書有“弟子張崇褆薰沐虔獻”,可知該堂水陸畫由信徒張崇褆出資奉獻,並親自抄錄緣起文。“康熙季秋榖旦”為康熙八年(1669年) , 屬於清初作品。

與明代寶寧寺水陸畫不同,這堂水陸畫每幅背面簽條皆書寫次序,分為上、中、下三堂,每堂區分為左、右,並進一步細分為上、下,以此推算,該堂畫作原本至少應為百餘幅左右。這種分堂形式,與以《天地冥陽水陸儀文》為依據的水陸畫有所不同,這種差異性,也展現出了山西地區佛教信仰的多樣性。

這堂水陸畫,上堂主要為佛、菩薩、明王;中堂為夜叉鬼神、道教及民間神祇;下堂為地府閻王、亡魂精怪等,與皇家敕修的寶寧寺水陸畫相比,更添民間美術的多姿多彩。

太嶽區是抗日戰爭時期由八路軍、決死隊在山西和河南開辟的一塊革命根據地。其管轄範圍極盛之時包括今晉東南、晉中、臨汾、運城地區和豫北、豫西的一些縣份。它從1937年冬季初步形成,到1949年8月宣布撤銷。

水陸緣起圖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畫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繪梁武帝與寶志禪師對坐聽法,下部為《水陸緣起》文,記載史傳梁武帝夢中得見一位神僧啟示,夢醒之後得寶志禪師指教,創作了水陸儀軌的緣起過程。

釋迦牟尼佛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台之上,紺色螺發,肉髻飽滿,作施依印,呈現說法之貌。畫面上方置雙層華蓋。

諸羅漢眾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圖繪九位羅漢,老少梵漢,各具情態。畫面下方有夜叉、童子正在膜拜,一夜叉手捧盛有珊瑚寶珠的盤子,正在貢獻。

啟教阿難尊者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關於水陸法會的起源傳說與阿難尊者有密切聯繫。相傳阿難在林間禪定時忽見一面燃鬼王,鬼王告訴阿難他三天后將墮餓鬼道,如欲避免則需布施餓鬼,供養三寶。阿難出定後向佛陀報告,佛陀教阿難修習《陀羅尼施食法》,使得被加持過的食物成為供養,阿難也因此獲得救拔。

增長多聞天王、八部四位堅牢地神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畫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托塔的北方多聞天王和持弓的南方增長天王,兩位天王是佛教重要的護法。畫面下部繪四男性神,表示天龍八部中的四位,左側一合掌女性,則為堅牢地神。

持國廣目天王、金剛密跡八部四位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畫面上方為東方持國天王和西方廣目天王,下層為天龍八部中的四位。畫面右下角站立以雙臂懷杵者為金剛密跡,佛教中又稱密跡金剛,以其為執金剛杵現大威勢擁護佛法之天神的通稱。

護法諸天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該圖中繪製有十位護法諸天。佛教中有“二十諸天”、“二十四諸天”等說法,起源於婆羅門教,以其為十方世界中無量護法諸天眾。

南鬥七宿、北斗七宿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畫面分上下兩層繪製南鬥七宿和北斗七宿,星君皆以袍服執笏形象出現。中國古代天文學中,以鬥、牛、女、虛、危、室、壁為北方玄武七宿,以井、鬼、柳、星、張、翼、軫為南方朱雀七宿。

娑竭龍王、阿耨婆達多龍王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上層繪娑竭龍王與臣僚、夜叉,娑竭龍王即娑竭羅龍王,娑竭羅意譯為海。八大龍王之一。依其所住之海而得名,為千手觀音之眷屬,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下層繪阿耨婆達多龍王一族,阿耨婆達多龍王又譯作阿耨達龍王,亦為佛教八大龍王之一,住於阿耨達池而得名。

風雨雷電神眾、諸大山王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上層一組七人,負袋者為風伯,執鏡者為電母,尖嘴赤發赤裸上身者為雷公,侍女手捧楊柳水盆旁立,道冠長袍者為雨師,另有掌管五雷的雷帝二人。下層袍服者四人,代表諸大山神。

監齋乳海天神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監齋天神是佛教監護僧眾齋食的神祇,又被稱為監齋菩薩,乳海則是密教用以形容體得金剛界大日如來智德之人。相傳此菩薩青面朱發,與畫面描繪正相符合。畫面上監齋天神危坐岩石之上,一侍仆跪獻包子狀食物,象徵監齋所司。

守齋護戒之神、士農工商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上繪護持佛法守齋護戒的眾神祇,佛教規定凡佛弟子齋戒飲食,必受保護。下繪人世間士農工商,以所持器用代表其身份職業,意喻水陸法會對象涵蓋眾生。

四海龍王、五湖龍王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上層為四海龍王,袍服執笏,一水族官員懷卷跟隨。下層繪五湖龍王。佛教有“五大龍王”,並無“五湖龍王”之說,中國民間喜將四海五湖對偶,故在四海龍王之後又附會五湖龍王。

藥病三皇聖祖、苗稼五穀之神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中國古代民間以炎帝、黃帝、伏羲為“藥病三皇聖祖”,中醫亦有供奉,畫面上層所繪七人即為泛指三皇聖祖與歷代名醫。下層繪五人,以象徵五穀之神。

王子王孫、忠臣烈士

清康熙 太嶽區 絹本

上層繪歷代王子王孫,下層繪往古忠臣烈士,可辨認者有頭戴綸巾的諸葛亮,手中捧魚的專諸和懷抱節旄的蘇武。

太嶽區水陸畫頁

古代舉辦水陸法會,可以盛大豪華,也可以簡單樸素,這主要取決於經濟、人力、物力等因素。由於水陸法會的規模、層次不同,所用水陸畫的尺寸、形式也就有所差異。山西博物院藏的一堂由太嶽區移交的水陸畫,尺寸比之卷軸式水陸畫有所縮減,裱褙於紙板上,應該屬於立牌式擺放或懸掛,為舉行較為簡易的水陸法會所用,因其易於疊放收納,故而也便於攜帶遠行。

本堂水陸畫只有神祇影像,也未書寫榜題與次序,屬於北水陸系統,約繪製於明末清初時期。這套水陸畫筆法輕巧,尺幅雖小,描繪卻一絲不紊。對神祇和地獄的描繪,反映出民間信仰中的生死觀和倫理觀。此堂畫作據推算原應有百餘幅之多。

多聞天王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紙本

多聞天王即毗沙門天王,在佛教中為護法天神。左手托塔,右手執戟,武將姿態。

五星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紙本

畫面繪金木水火土五星神祇,背矛噴火的武士為火星,持筆卷的女子為水星,蒼然老叟為土星,懷抱琵琶的女子為金星,左手持桃右手執笏的是木星。

六曜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紙本

六曜即太陽、太陰、月孛、羅喉、計都、紫氣,太陽、太陰二星君手中持有日、月,持笏者為月孛星君,羅喉星君持劍位於畫面最上方,畫面右下的武士則為計都星君,披發執劍的是紫氣星君。

南鬥六星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紙本

南鬥六星君是古代中國神話及民間宗教信仰中的神仙,分別為:天府宮司命星君、天相宮司祿星君、天梁宮延壽星君、天同宮益算星君、天樞宮度厄星君、天機宮上生星君。畫上六星皆著道服戴冠。

北斗七元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紙本

北斗七元,即北斗七真君,分別為:陽明貪狼星君、陰精巨門星君、真人祿存星君、玄冥文曲星君、丹元廉貞星君、北極武曲星君、天關破軍星君。七人皆披發執劍而立。

太嶽區“牌位式”水陸畫

本堂水陸不繪人物,而是繪須彌蓮座,上有牌位。牌位內以泥金正楷書寫奉請神祇名號,兩側騰龍,上方飛鳳,也有幾幅將龍鳳改繪為牡丹。整體樣式風格統一,用色穠麗。與頁式水陸畫一樣,具有便於收納攜帶的特點,都是相對簡化的水陸法事所使用的。

每幅畫面的下方幾乎皆書位置和次序,又機動地將人物水陸畫中幾幅內的神祇合寫在一個牌位之上,所以推測此堂牌位式水陸畫總數應少於繪製人物式水陸,這恰好也是簡化規模,使水陸法會面向更多信眾的方法。太嶽區的此堂水陸畫,不同於常見的明清水陸畫形式,反映出古代山西水陸法會的多元與興盛,是水陸畫藝術發展、變革的史證。

二禪三禪六天諸天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絹本

五方五帝五色等眾

明末清初 太嶽區 絹本

這場展亮點頗多,但梵華君最喜歡之處在於,除了描繪宗教人物之外,它還真實再現了明代社會生活的風俗世態。正所謂:梵天塵世,其實一本萬殊;蓮花世相,不過人間關懷。

文圖來源於山西博物院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

指 引

展覽:蓮花與世相——山西博物院藏明清水陸畫藝術

時間:2019年01月18日—4月18日

地點:山西博物院四層書畫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