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醫生提出:放療後腫瘤患者需要注意的幾點要求!

大家好,我是腫瘤醫生胡群峰

目前,放射治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之一,約70%的惡性腫瘤患者在整個病程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而營養不良常會影響放療的實施、放射治療效果和患者的生活品質,患者營養不足會進一步消耗了自身的力量,出現體重下降、免疫力低下,嚴重時繼發感染,使身體耐受治療的能力也下降,更無力與惡性腫瘤抗爭。所以,放療患者的營養支持對放療相關併發症、患者預後有重要意義

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放療期間患者應該如何進行營養管理呢?

放療前如何進行營養評估

因為腫瘤本身的影響,患者不僅僅是放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營養不良,很多患者在治療開始之前就出現體重下降、營養不良,因此惡性腫瘤患者一旦明確診斷就應進行營養風險篩查。

臨床上,醫生會對患者的營養狀況等級評定,當評估存在營養風險時就需要進行相應的營養支持治療,制定適合患者的營養方案,及時給予治療。

而且為了客觀評價營養治療的療效,還需要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進行再評價,根據體重及相關指標變化及時調整,維持放療期間較好的營養狀態,提高患者對放療的耐受能力,減輕不良反應,提高放療效果和生活品質。因此,患者應該自覺配合專業醫生進行營養評估診斷。

放療後會出現營養不良三大高危人群

腫瘤放射治療作為放射線治療腫瘤的一種局部治療方法。放療的放射性同位素產生的α、β、γ射線和各類x射線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會對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表現出不同的不良反應。除放療引起的全身性不良反應如乏力、食慾減退、白細胞減少以外,不同部位的腫瘤進行放療時會引起消化道粘膜的損傷,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攝入和吸收。

放療會出現營養不良的三大腫瘤患者有哪些呢?

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咽喉癌、口腔腫瘤等):放療後常會出現口腔粘膜反應。大多在放療的第三周出現,發生的嚴重時期為放療的4~5周。放療後進食困難,進食後疼痛,味覺改變,舌功能異常,咀嚼功能受到影響,下頜關節纖維化,張口困難,進食障礙。

胸部腫瘤(如食管癌、肺癌、縱隔腫瘤等):一般在常規放療開始兩周後會出現放射性食管炎,臨床表現為吞咽疼痛或胸骨後疼痛;後期反應一般在放療結束6個月以後,食管黏膜纖維化,管腔狹窄,主要表現為進食過快時發生哽咽癥狀,以致患者進食困難,入量不足。

腹部腫瘤(宮頸癌、直腸癌等):患者在放療一周後會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數增多、黏液便、血便、裡急後重等腸道癥狀從而造成營養不良的出現。

放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及營養策略

患者放療期間的飲食首先應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則,所謂「三高」是指高纖維素、高蛋白、高熱量,如瘦肉、蛋類、豆類、奶類、海產品、新鮮水果、蔬菜等,「一低」是指低脂肪

其次,患者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避免進食油膩、辛辣、過鹹、過冷、過熱及粗糙食物,還有酒精、鹽醃、油炸、煙熏食品。另外,如果出現白細胞減少可以多吃一些動物肝臟、菠菜、豆製品等,如果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可以少量多餐。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應給予易消化的細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後不宜立即平臥,以免食物反流加重食管粘膜損傷,放療前可以適量喝優酪乳,保護或減輕食道粘膜損傷。

放射性腸炎患者由於大便次數增加,失水多,患者應該以流質食物為主,如米粥類、蔬菜汁、果汁等,如果腹瀉嚴重,可以多喝一些淡鹽水或購買口服補液鹽,補充體內水分、電解質的不足。

最後,如果日常飲食不能滿足患者每日身體的需要,應該及時就醫,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口服腸內營養劑或靜脈滴注營養液來改善營養狀況。

放療後的飲食恢復

放療過程中的一些不良反應可能在治療結束後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放療結束後患者回家休養,3~6個月內的飲食仍然可以參考上述建議,繼續加強營養,定期檢測體重、血紅蛋白、白蛋白等營養指標。

另外,放療結束後患者要盡量恢復正常的生活,根據自身情況和醫生建議恢復一些工作,平時適當地進行一些身體活動,如家務、自己喜愛的健身活動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對疾病過度擔心、憂愁,定期到醫院複查。到醫院複查時可以去看看營養門診,營養師會根據個體的情況給予營養評估和營養建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