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茶階段,特級白牡丹為什麼比白毫銀針的香氣還足還耐泡?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鬱鬱蒼蒼的竹林裡,林立著無數棵細竹。

山風輕輕吹過,它們搖曳起舞,嫻靜優雅,秀麗挺拔。

青翠的竹海中,有棵蓬勃向上的竹子,墨綠的枝乾修長,亭亭玉立,直插雲霄。

遠遠的,人們看到這株蒼勁挺拔的綠竹,都忍不住讚歎,「好高呀,長勢多麼喜人!」

翠竹無言,依舊靜默的節節生長,歲月安靜流淌。

忽有一日,有人發出了疑惑:為什麼這棵長得如此挺拔的竹子,枝條不像旁的那般繁茂?

是呀,這片蔥蘢的綠竹林,數不清、捱捱擠擠、沒有一絲縫隙枝葉,組成一片綠色海洋。唯這株高出一頭的竹子,疏落別緻,枝椏不夠繁密呢?

……

一陣清涼的風,將村姑陳從午後神遊中,拉回現實。

夢醒時,竹香依稀縈繞在旁。

難道是因為,下午喝過幾杯新茶,茶韻的清香飄進了夢中?

洗了把臉,打開電腦工作,看到了茶友留言。

「為什麼在六月份,新茶特級白牡丹比白毫銀針的香氣還足還耐泡?」

午睡方醒,神遊初回。

且來喝幾杯2019白毫銀針,提神清潤,再來細說。

《2》

原因一:牡丹王兼具毫香與花香之美

白茶中,特級白牡丹,民間對其有個霸氣的俗名,喚之牡丹王。

一款茶,能夠被冠冕稱王,背後的實力必然不簡單。

說來也有趣,牡丹王和白毫銀針相比起來,它們兩者都屬於王。

只不過,特級白牡丹屬於一眾白牡丹裡的王。

而純芽頭的白毫銀針,是白茶驕子,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那,為什麼茶友會覺得,牡丹王的香氣,要比白毫銀針明顯呢?

我們先來從牡丹王的來歷分析,牡丹王的採摘期,與銀針十分接近。

白茶春茶季採茶的時候,牡丹王緊跟在白毫銀針後出現,或者與白毫銀針後期針交替出現。

在外觀等級上,牡丹王接近銀針。芽頭豐滿,纖細柔順的白毫,密密匝匝覆蓋在芽身和葉背上。

所以,它的毫香較普通白牡丹濃。

另一方面,比起一旗一槍的白毫銀針,牡丹王由於採摘期靠後,芽頭旁抻出了一片細窄的嫩葉。

因為有葉片的緣故,牡丹王的芳香物質積累中,花香要比銀針濃。

現在喝2019特級白牡丹,茶香馥鬱,高揚奔放,香型多變,能將人香得暈暈乎乎。

可見,要以香氣論的話,牡丹王兼具毫香和花香,是白茶裡香氣最高檔的一款茶。

故而,白茶中厚積薄發、淳和內斂的白毫銀針,在新茶期前段,香氣被牡丹王比下去,不足為奇!

《3》

原因二:白毫銀針慢熱

白毫銀針,它實在是款慢熱的茶。

作為白茶中的老大哥,銀針胖嘟嘟的芽頭構造,是最難做乾的。

白毫銀針雖說是茶樹最早發育出來的嫩芽,但它可一點兒也不單薄。

若不信,取來銀針的芽頭,從中間拗斷,能發現裡面是層層筍殼狀。

一層層的白毫,足足有7層之多,像一道防禦嚴密的工事,外物極難進入核心層。

這樣一來,在製茶烘乾時,要將其從外到內通通烘乾、烘透,需要費不少時間。

白毫銀針的特殊芽頭構造,不僅製茶時間耗費長,製成後恢復期也比別的白茶慢,且香氣重新聚集起來的時間也比別的白茶更漫長。

每年新茶上市時,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白毫銀針,實在是位大器晚成的選手。

換句話說,今年的新銀針,就目前的月份(6月),還不是它發力的時候,最佳飲用期未到。

這批前不久剛被烘乾的新銀針,在白茶王國裡算是剛剛出道的新人。

製茶追求極致的S師傅,為了手下製出來的銀針,經得起長時間儲存,讓大夥兒存上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將芽頭內外徹底烘個透,含水量幾乎達到了出口級白茶的標準。

烘到這麼乾的新銀針,隨著烘乾時水分的散失,隨之而去的,還有內部的芳香分子和其他養分。

這時喝它,香氣和滋味自然是達不到最佳狀態。

白毫銀針,它在新茶期最好的時候是成品半年左右。

這時需要多耐心等待,讓新銀針內部的香氣和滋味重新聚集,陳化出來後,才能顯示出其真正實力。

現階段,拿讓白毫銀針和和牡丹王pk,其實是不公平的,它們的起跑點不一樣。

牡丹王的芽頭結構,不像銀針那般粗壯與豐滿,恢復期自然更短些。

可以說,如今的新銀針,現在就像呱呱落地的嬰兒,跟已經上一年級的特級白牡丹比賽,不公平!

《4》

原因三:白毫銀針難以讓人喝懂

白毫銀針,是白茶當中最難喝懂的一款茶了。

紅樓裡,妙玉靜心為賈母奉上了一杯老君眉。

這樣的一杯茶,本身品質自然是不俗的。

否則,又怎能獲得養尊處優多年,喝茶要求挑剔的賈母認可?

但,這樣的好茶,在劉姥姥這,卻得到這樣一句評價:

「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引得眾人都笑起來。

這是為何?

蓋因此前少有品嚐好茶經驗的村嫗劉姥姥,喝不懂好茶清潤淳和的口感。以為味道清新雅緻的好茶,反而不夠茶味,不夠重口,不是好茶。

多年來,不苦不澀不是茶的說法,膾炙人口。於是,不少人認為,味道重、苦澀味重的才是好茶。

其實,這樣的標準,用來衡量茶葉品質,特別是高山白茶的優劣,是完全行不通的!

太姥高山茶區,雲霧充沛,土壤疏鬆、得到山風雨露充足滋養的白茶,內在積累著不少養分物質。

芽葉內部,茶氨酸含量豐富,茶多酚和咖啡鹼含量適宜,得出來的茶湯,淳和又清新。

芽頭肥壯的白毫銀針,作為白茶中的養分明星,茶氨酸含量更是遙遙領先。

故而,太姥銀針的茶湯,是清甜、清冽、清新、清爽、清潤的。

令人惋惜的是,不少人喝茶,時常像劉姥姥般,誤認為夠味才是好茶。

而湯感清新淳和的太姥銀針,大多數人喝起來感覺沒味道,喝不懂,所以認為不是好茶。反讓香氣直白顯露的特級白牡丹,將它比下去了。

殊不知,淡極始知花更艷。

像白毫銀針般,湯水喝起來有內容,有質感,有厚度,才屬於好茶的做派!

目前,六月中旬,銀針上市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它其實並不是完全沒有實力展現的。目前白毫銀針的湯感,是比特級白牡丹要淳和稠滑的,只不過,一般人喝不懂罷了。

雨夜,空氣溫潤。燒一壺水,沖一碗銀針。綿柔絲滑的湯水倒入杯中,輕輕搖晃,像剛做好的山泉水豆腐花,嫩汪汪的。

湯水並不像白開水那般泛起漣漪,而是如同凝脂般,稠滑得整塊在晃動。

這般潤澤又質感的湯感,又怎麼會被牡丹王比下去呢?

湯水飽滿淳和、又香又稠的白毫銀針,名副其實,不愧白茶之王美名。

若現階段,您喝不出新銀針的淳和清新美,不妨多耐心給它一些陳化時間。

假日時日,新銀針成長為老銀針後,渾厚甘香的風味,肯定能驚艷一段時光!

《5》

原因四:每個人喝茶標準不同

喝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偏好。

有的人認為,喝好茶,要喝有名氣的好茶。

非貴的,有名的,稀缺的好茶,不喝。

也有人覺得,喝茶,要喝香氣好的。

一款茶,香氣若是不能打動人,又何以征服人心?

還有的人喝茶,講究喝韻,留戀的是茶湯咽下後,口腔裡那一絲絲的香甜甘淳,猶如空山暮鼓,悠遠迴響。

好茶,湯水一定要醇厚,有內容。

喝茶過後,能源源不斷湧起舒適的韻味。

喝茶的標準,人各有異。

在仲夏六月喝特級白牡丹和白毫銀針,那位茶友覺得,新茶牡丹王會比白毫銀針香氣足更耐泡。

除了牡丹王本身毫香花香充足和白毫銀針相對更慢熱的原因外,推測下來,還與那位茶友的喝茶標準相關。

那位茶友,對喝茶的要求,偏向香氣,更偏愛牡丹王的張揚奔放茶香。

我們在喝茶的過程中,香氣最先能被人感知。

像曹公寫鳳辣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讓人印象深刻。

品茶過程,同樣如此,裊裊茶香,最是先聲奪人。

大多數人喝茶,過於重香,不重視湯感。

入門級的朋友,在喝白茶的時候,更是容易被香氣打動。

白茶中,清香四溢,花香妖嬈的新茶白牡丹,可謂是征服新茶友的一大利器。

然而,評判一款茶的好與壞,香氣是第一指標,但並非唯一指標。

好茶,除了香氣要突出外,湯水和韻味方面,同樣不能有短板。

內斂的銀針,更多的時候,以湯感取勝。

湯水淳和綿柔的新銀針,在喝茶的過程中,若想將其一下子喝懂,難度不小。

尤其清新出塵的太姥山白毫銀針,像個冷美人,若想讀懂,可得花一番心思!

喝茶,每個人喝茶標準的不同。

無論重在香氣,重在湯感,還是重在養分功效,好茶都以喝得舒服為佳。

喝銀針,多細細啜飲、品味,方能感受其中美妙!

《6》

今天,第一眼看到茶友問題的剎那,電光火石間,神思回到了那片竹海。

腦海裡有個聲音在提問,「為什麼旁的竹子,都比那株秀逸高挺的翠竹要繁密蔥蘢?」

現在問題的答案找到了。

時人不識凌雲木,待到凌雲始道高。

那株頗有神韻的竹子,生長到一定高度後,自然能長成濃蔭繁密的綠色華蓋!

像今年2019白毫銀針,經過潛心修鍊,假以時日它同樣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毫香畢顯,稠如凝脂,無愧的矗立在白茶王國之巔!

畢竟,白毫銀針作為白茶驕子,又豈是浪得虛名?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

我自不開花,免撩風與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