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說得"通則不痛,痛則不痛」指的是血管還是經絡?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是中醫的經典理論之一,作為重要的病理機轉而廣泛流傳。中醫講的「通」原本指氣血的通暢,而氣血運行的通道叫經絡,所以「通」也就是經絡通暢。

所謂經絡,包括經脈和絡脈兩部分,其中縱行的乾線稱為經脈,由經脈分出網路全身各個部位的分支稱為絡脈。這裡的「通」指的是通經絡、暢氣機、通血脈、通七竅等,意義是很廣泛的。氣血與人體經絡、臟腑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密切關係。氣血經絡通暢則生機旺盛,氣血不通則百病叢生,一處不通則一處受病而影響全身生理機能。例如,在臟腑可出現腹脹、腹痛、甚至更嚴重疾病;在皮肉可出現皮膚青紫、皮下血腫、產生疼痛;在四肢可出現四肢疼痛、四肢冰涼、四肢腫脹等不適癥狀;在心腦可出現心慌心悸、、;婦女經血不通可出現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等。

總之,哪裡不通哪裡就會不舒服,繼而殃及池魚,導致全身多處不適。中醫認為,此處疼痛則是此處不通、阻塞產生疼痛,彼處疼痛則是彼處不通、阻塞產生疼痛,採取一定的治療方法,將不通之病區、部位打通則疼痛消除。所以,在臨證中,經脈不通則疏通經脈,血脈不通則活血祛瘀,氣機不暢則調整氣機,運化失調則疏調腸胃等等。例如,婦女經血不通可選擇活血化瘀的桃紅四物湯,而肝胃不和氣機不暢的可選擇柴胡疏肝散等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