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轉型等死,貿然轉型找死,怎麽破?

傳統製造業必須向高端製造轉型,掌握核心科技,實現科技創新。新科技也在賦能更新製造業。但是,製造企業如何建立創新機制,突破核心科技?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有不同的看法。

綜合編輯|《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圖片來源 |中企圖庫

2018年,中興事件讓中國製造業警醒,促使中國製造業加快產業更新步伐。

近10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人口紅利、市場紅利等已經到了轉捩點,互聯網模式創新之後,新技術創新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

新科技與製造業的結合,正在成為變革方向,也成為投資人穿越周期谷底的新途徑。傳統製造業必須向高端製造轉型,掌握核心科技,實現科技創新。新科技也在賦能更新製造業。但是,製造企業如何建立創新機制,突破核心科技?處於產業鏈不同位置的企業有不同的看法。

在2018(第十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中國企業家》雜誌請到了6位智能製造行業的企業家和1位智能製造領域投資人,圍繞中國製造業到底應該如何轉型更新以及如何規避轉型過程中的風險這兩個議題,他們共同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現在中國的製造更新到底是什麽?

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家都製造更新轉型的定義都不一樣,那麽什麽是中國的製造更新呢?

湖北台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雄認為,實際上在我們國家現在大部分的智能製造的企業裡面,所採用的芯片還是來自於進口的。但正是因為這個現狀,我們存在兩個機會。

湖北台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雄。

第一,這個領域裡面國產替代的機會特別大。因為早年主要是最核心的板塊都是被外資把控,我們通過自主創新,慢慢研發自己的芯片,來在這個行業,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破。

第二,雖然國外在很多技術領域領先於我們,但是他們在一些差異化定位,以及在產品更新換代之間也存在需要國產的一些企業進行補充。中國的企業可以更好地參與全球化分工。

京山輕機董事長李健認為,對於為智能製造提供裝備的企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痛點和更新機會。

京山輕機董事長李健。

第一,因為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最近兩年來我們的淨勞動力差不多減少六七百萬,人工成本非常高;

第二,儘管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不是製造業強國;

第三,現在的環境成本越來越大,這個時候你在製造業轉型過程中,如果解決不好能源問題的話,一定會是大的痛點。

華訊方舟集團董事長吳光勝認為需要從兩個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一個是中國科技現在處於什麽階段;另一個是該用什麽樣的思路。

華訊方舟集團董事長吳光勝。

第一方面,中興芯片的事情就是對中國科技的探討,在半導體方面還遠遠落後於西方,這是一個不堪的事實,這是製造業的根本,是根本中的根本。

第二方面,以前我們做東西都是跟隨戰略,跟隨別人,以前我們說中國的製造業是彎道超車。但從物理學來講,彎道超車容易翻車,所以我認為中國製造業處於一個換道超車的時代,我們用一些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應用,跟西方同樣的領域裡投入精力起步。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認為,中國人喜歡看名字,公司叫科技公司,新能源公司,新能源汽車,其實很多時候主要是騙補貼,就像雲計算和大數據,人人都在做。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

製造業也要分清楚,第一類叫組裝業,買來組裝一下,那是沒什麽技術含量的,全是農民工就行了。第二種是加工業,有一些技術含量。第三類是化學反應的製造業。

皮革行業雖然看起來是落後的產業,但是國外一張批能分18層,非常乾淨,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對動物的傷害,中國就做不到。每個行業都酉空間。比如說我們怎麽讓建築不漏水,不裂縫,沒有甲醛,包括我們對建築工人和消費者的保護都有很大的空間。

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建功認為,中國製造轉型更新確實熱鬧,但也存在“不轉型更新,你是等死,但如果你要是貿然轉型更新,也許是找死”這樣的尷尬和困惑。

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建功。

“中國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製造業也有30多年的歷史了, 30多年把我們能利用的紅利都消耗殆盡了,不管人口紅利,政策紅利,資源紅利都消耗殆盡了,如果不能迅速轉型更新的話,我相信中國整體的競爭力一定會下滑,大打折扣。

具體到企業,第一,轉型更新對我們行業來講,還是一個重資產的轉型更新,要把之前投入的大量的重資產做改造甚至拋棄。第二,把落後的資產轉移到落後的地方去。比如說我們這兩年往東南亞轉移,把傳統的部分,人口紅利,政策紅利依然存在。”

中國自動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創辦人宣瑞國認為中國製造業轉型更新的路線圖無非如下三個方面。

中國自動化集團董事局主席、創辦人宣瑞國。

第一,規模求大;中國的製造業普遍存在著過度分散的狀態,每一個行業動輒上千家上萬家,這是我們生機勃勃的表現,也是我們轉型更新的一個必然。

第二,品質求優。在整個產業鏈當中,你到底能製造什麽樣的產品,在微笑曲線當中你的產品的利潤率是高端還是中端還是低端的。不管是芯片行業還是液晶顯示行業,還是建材行業,全世界的競爭當中,我們處於產業鏈的什麽樣的位置很重要。

第三,放在國際市場中衡量自己。現在全球的經濟越來越一體化,你所在的行業在全球的位置當中處於什麽樣的位置,是處於淘汰別人的還是被別人淘汰的問題,這是生死攸關的問題,我們要做淘汰別人的競爭企業,而不是被人淘汰的。

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表示,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跟人民幣基金不用解釋為什麽投製造業,大家都知道製造業最大。“碰到老美的基金經常會問我們一個問題,矽谷的基金不投製造業,而你們為什麽投。”

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

“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我告訴他中國GDP去年33兆來自於製造業,一方面看到有一些已經到了3.0狀態,用物聯網、大數據把生產環節的各種數據上傳到雲端進行分析,還有很多是初步的1.0到2.0,還有剛才講的自動化設備還是大量的靠人力進行的企業。

如果能把製造業的效率提升10%,那一年就是3.3兆,但沒有一家VC在投,主流的VC都投拚多多了。

提升效率背後一定是機器驅動,可能是機器人,可能是AI和大數據,也有可能是數據整合在一起,包括核心設備國產化的能力,這些在一起是給中國製造生巨大的推動力。”

如何順利轉型同時規避風險?

但是在轉型路上,如何能既保持核心業務的穩定增長,又能規模化的實現創新,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領亞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建功講述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案例。身邊有一位企業家很有情懷,他其實在傳統製造業做的蠻成功的,但是他不滿意,總認為他的企業過於傳統,還是用勞動密集型,在做的一個產出很低的一件事情,他50多歲的人說一定要轉型。

所以他就研發設備取代人,他本來是做製造工廠的,經過了幾年的努力,把設備真的研發出來了,用機器人來取代了工人,他最後做出來的機器人,兩個人操作就能取代原來的同樣產出的產量的120個。這樣說起來是非常震撼的一個數字,產出的品質也非常好,原來的廢品率是1%,機器人做出來的廢品率可能是0.1%。

雖然轉型了,但沒人投資,也沒人跟他合作。因為他的設備太貴了,實在是太貴了。可以這麽說,我們用120個人,哪怕就是在深圳請120個人,按深圳的高工資來請,算起來都還是比用機器人要劃算。

現在他的企業業績大幅度下滑,訂單大幅度衰退,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邊緣,這就是個很尷尬的例子。

京山輕機董事長李健認為,首先他不是轉型,他是轉行了。如果你真的是一個專業的裝備製造商,在做設備的立項選型的時候應該做商業評估,你替代的人員能否在三年以內幫你把設備收會投資。

如果三年之內收回來的話,你一定比做設備比人賺錢。這恰恰他是的錯誤,他不是轉型,是轉行了才失敗了,還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北新建材董事長王兵認為,高科技不是說機器人晃來晃去,那是忽悠長官,忽悠外行的。高科技的本質要麽提升品質和效能,要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技術創新是兩個方向,要麽是提高了品質,吸引別人買,要麽降低了成本,覆蓋了更多的客戶面,不管哪個方向都是賺更多的錢,佔更大的市場份額。高科技是有更多的客戶買單,賺更多的錢,否則都是騙人的。

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認為,我們一直講科技是生產力,生產力就是一個效率提升的工具,我們做風險投資的,我們肯定不會投實驗室技術,我們不是看基礎研究的,因為從實驗室變成可量產的東西,可能比現在要貴百倍。一年之內解決方案收回成本我做決定非常快,兩年基本上人就會等一等,一般來講,你算幾個账,我能替幾個人,收回多少人。

華訊方舟集團董事長吳光勝認為,在轉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

第一,轉型更新的效率;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價值,如果背離了自己價值的東西去轉型更新一定會失敗,而價值的體現是你能不能在細分行業越來越親,能不能是老大,你賺的錢會不會越來越多,用戶體驗會不會越來越好。

第二,轉型更新過程當中,我們對新技術掌握到了什麽程度。

第三,基礎創新和應用創新的關係。美國的軍隊學者搞互聯網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搞了60年,但是互聯網中國人用的最好,中國人賺了大把錢。美國人看似什麽都沒得到

這個故事很好說明基礎創新和應用創新的關係,也許中國人網絡用的最多,但是我們得到什麽,除了房地產和互聯網的發展,我們什麽也沒有得到。就好像本來全世界只有一輛車,剛開始我開車,中國人說我不能走路,想坐車,你不但上來了,還把我零食吃,還長胖的,然後你說,這車是我的,你要下車。

吳光勝覺得創新核心是知識產權,誰真正有技術來獲得應用,這也是基礎創新,特別是所有生產關係的變革都很容易吸引眼球,向上是喇叭型的,向下是收口的,真正的需要這樣一個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偉大的人。

共享經濟全中國投了1000億,在我們研究怎麽送外賣,怎麽共享洗腳,共享睡眠,還有共享租衣的時候,別人把火箭放上天了,研究怎麽創造新事物,怎麽改變世界。

湖北台基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袁雄認為,從行業角度來說,如果是財務投資者,追求一到兩年,三到四年的回報,你會關注應用領域的創新。但是從國家層面,或者從行業的長期發展的角度來說,基礎的這些技術反而更加重要一些。

美國互聯網企業,像微軟、谷歌、雅虎、網景迭代速度非常快,包括手機的摩托羅拉輝煌的時候非常輝煌,但跌下去也非常快。但是半導體行業,像高通、三菱、富士都是長盛不衰的。當你的基礎研發足夠強的時候,你的壁壘也是非常高的。

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技術路徑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是很多企業不願意投入往前走,就是因為追求短期的利潤,市值或者是相關的社會影響力。但是我們去看一些國際領先的企業,不管財務報表有什麽影響,他們永遠在研究技術,所以才能做到永遠是領先的。

關於轉型過程中的風險控制,袁雄認為第一要找到好的國際對標企業路徑;第二,逆周期轉型,在行業較好的時候,你要發現這個行業當中的一些危機或者是潛在的問題,而不是等行業環境差的時候被迫轉型。第三,走出舒適區。

。END

值班編輯:武昭含審校:楊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