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途歌的車都去哪兒了?成都僅查到1輛 北京深圳無車可用

押金難退,一度被認為是共享行業出現問題的標誌。

12月10日,是成都市民冉先生在共享汽車途歌(TOGO)申請退押金後的第七個工作日,也是途歌告訴他退押金期限的最後一天。“多半是退不了了,我看網上有很多人退了一兩個月都沒到账。”他對紅星新聞記者感歎。

而據《中國經營報》報導,12月3日,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嘉泰國際大廈14層的途歌總部,近兩個小時裡有20多名用戶前去辦公區退押金。

除了押金問題,紅星新聞記者發現,各地途歌的可用車輛都在減少。12月10日,記者打開途歌APP發現,成都的可用車輛已只剩下1輛。而在北京、深圳等地,都已經無車可用。

花式欠款:欠押金、欠地勤、欠租賃公司

隨著“互聯網+”延伸至各個領域,而共享出行成為共享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一個領域。

但從去年開始,作為共享出行領域的先行者,多家共享單車公司被曝出押金退款難等問題,一時間,共享經濟中巨額押金如何監管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之一。

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發布相關《指導意見》,其中明確表示,對於押金應實施專款專用,並接受第三方監管。此後,多家共享單車推出免押金模式,押金退款難似乎已被緩解。

但沒有想到的是,共享汽車也出現了押金退款難的問題。

據上述冉先生稱,途歌退押金的周期相對較長,需在最後一筆訂單結束20天后,方可申請退款,而1500元的押金又需要經過7個工作日才可以退還。

12月11日,“7個工作日”已經過去,如料想中的一樣,他並沒有收到押金。“這邊先替公司跟您道歉了,您這個沒有到账,這邊幫您提交財務加急一下吧。”據他介紹,客服如此回復。

在百度“途歌”吧裡,一則名為“北京途歌,押金已退”的主題帖,被“頂”到第一。在這條主題帖下,來自廣州、深圳、西安、成都各地的用戶,紛紛向帖主谘詢退款成功的“秘訣”。“不要相信投訴平台,直接去公司”,是他給出的“攻略”。

除了拖欠用戶1500元的押金,途歌還有拖欠地勤的消息曝出。

一位自稱途歌地勤人員的深圳市民稱,途歌在招人時薪酬高於同行業50%左右,但前提是要為公司墊付本應由公司承擔的車輛加油費和停車費,並承諾不會拖欠。

但據他介紹,實際情況是,公司拖欠地勤的欠款多的有三四萬的,少的也有六七千,“之前去了公司要之前墊付的錢,公司就剩下幾個人了,小長官都沒一個在的,聽說深圳分公司過了11月就撤了,車已經撤的差不多了。”另一位廣州地勤稱,途歌在廣州共拖欠地勤180餘萬。對於途歌深圳分公司是否已撤出當地市場,12月13日,紅星新聞記者致電途歌深圳分公司,至截稿時無人回應。

欠用戶、欠地勤……此外,途歌還有對租賃公司的欠款。據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負責人介紹,分公司還有部分途歌的欠款未收回,但具體金額為多少,他表示不方便透露。

全國無車:租賃公司撤車、二車手網賣車

上述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最開始感受到途歌出問題,是因為途歌APP上的可用車輛越來越少。“其實比起GoFun、盼達用車,我自己還是很喜歡用途歌的。一是因為途歌的車型相對比較好,有奔馳 Smart、寶馬 MINI、奧迪A3、JEEP 自由俠等多種車型可選擇,且都為汽油車;第二是因為途歌的停車極為方便,不需要停到指定網點,任意停車場都可以停車。”

但最近,他打開途歌出行的APP發現,成都的車輛越來越少。12月9日晚,紅星新聞記者在途歌APP上發現,在成都,可用車輛只剩下16兩。而12月10日,記者再次打開途歌APP發現,成都的可用車輛已只剩下1輛。深圳、廣州、西安的很多用戶也紛紛對記者表示當地可用車輛越來越少。

車都去哪兒了?12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多次聯繫途歌總部、成都分部,但截至發稿,途歌方面並未予回復。

雖然並未回復,但從途歌的租賃供應商處,也可窺見無車的原因。

紅星新聞了解到,途歌與背後有重慶力帆的盼達用車、背後有奇瑞集團的GOFUN不一樣,其很大一部分的車輛都來自於租賃公司。

最近,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也在逐步回收租給途歌的車輛。12月11日,鄭州達喀爾汽車租賃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負責人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公司一共租給成都途歌200輛車,到現在已經基本回收結束。

如果途歌付清欠款,是否會和途歌繼續接下來的合作?上述負責人並未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最近我們也在和途歌走解除合約的程式”,他這樣回復道。

更讓人意外的是,據網友@天降大任 的截圖,早在9月,途歌便開始“網上賣車”,在某二手車網站“急售”一輛雪鐵龍C3-XR,但12月11日記者再次搜索這輛車,已經找不到相關資訊。

商業模式尚待探索

公開資料顯示,途歌成立於2015年,目前已累計完成6輪融資,累計融資額已超過5億元人民幣。最近一筆融資來自於2018年10月8日,途歌宣布完成千萬級美元B2輪融資,由SIG海納亞洲基金領投,真格基金、凱欣資本跟投。所以,受資本喜愛的途歌自稱為國內融資額最大的共享汽車平台。

但在12月11日,天眼查資訊顯示,途歌運營主體是北京途歌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並未發生股權變更。上一次股權變更和注冊資本增資還是在2016年10月。

然而,從號稱融資5億的共享汽車平台,到成為第一個被曝押金難退的平台,融資都到位了嗎?錢又花在了哪裡?對此,截至發稿,途歌方面尚未回復紅星新聞。

上述用戶冉先生認為,途歌的優點,也是途歌如今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他們的車型相對較好,不管是租的還是買的,都需要大量的運營成本;另外,他們‘隨開隨停’的設定的確給了用戶很多方便,但也帶來了很多問題,有一次我在小區樓下開走一輛奔馳smart,需要繳納的停車費都是200多元,我當時就把車停回了停車場。”據了解,這些用戶不願意支付的停車費用,後都由途歌地勤代為支付,然後將車開到途歌合作的停車網點。

其實不僅是途歌一家公司,共享汽車整個行業從如火如荼到被唱衰“倒閉潮”,也不過一年的時間。

據媒體報導,2018年5月,共享汽車企業麻瓜出行宣布,由於該公司業務戰略調整停止服務。緊隨其後,2018年6月,作為進駐濟南市場較早的共享企業品牌“中冠共享汽車”敗走泉城。

如今市場上活躍的共享汽車,一部分是以車企為主導的,EVCARD屬上汽集團旗下,GreenGo屬北汽新能源旗下,盼達用車背後也有重慶力帆控股;而首汽集團的GoFun、神州租車的iCAR共享車等,在入局共享汽車之前,都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汽車運營基礎。

而問及是否盈利,沒有一家企業可以給出完全肯定的答案。

寶馬與EVCARD合作進入中國時,寶馬集團出行及能源服務全球副總裁布拉特曾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培育之後,要實現盈利不是大問題。

但EVCARD相關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到今天為止,全世界都還沒有一家分時租賃企業能過盈虧平衡點。神州租車董事局主席陸正耀也曾表示,分時租賃的市場需求是真實需求,然而現行商業模式普遍存在短板,找不到盈利模式。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編輯 楊渝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