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口、經胸、還是開放——哪種手術更適合我的甲狀腺?

經常有患者拿著超音波報告單來問:「醫生,我這樣的情況能做腔鏡嗎?」「腔鏡能開得乾淨嗎?」……之前有一些文章提到,腔鏡的優勢在於美容,開放的優勢在於快捷,而腔鏡又分為經胸和經口兩種。

事實上,每一種手術都有其適應證和禁忌證,每一種方式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其實,無論是腔鏡還是開放手術,都必須遵守徹底性和安全性是首位的原則,只有在這兩個要素都能夠保證的情況下,才能考慮美觀問題;否則將是捨本逐末。所以,即使患者有腔鏡手術的強烈願望,但術前還要接受全面綜合評估,以確定是否符合上述原則,如果不符合,應果斷放棄腔鏡手術。傳統開放手術比較快捷,但會在頸部留下一條疤痕。

腔鏡手術的優勢在於頸部無疤痕。分為兩種,一種是經胸前入路(胸乳或者全乳暈入路,簡稱經胸)的方式,一種是經口方式。經胸方式在國內開展歷史最久,普及最多的腔鏡入路。這種方式將切口從頸部移至隱蔽部位,並且化整為零,只有三個小切口,最大的1cm,兩側小的只有0.5cm,癒合後幾乎看不出。從三個小切口置入穿刺器,通過電視攝影系統放大視野,對於重要解剖結構顯露更加清晰,有效降低手術的風險。同時,由於是在頸闊肌深面分離,這層肌肉不切斷(開放手術需要切開),術後的吞咽異物感、哽咽感等要比開放手術明顯減輕。經胸手術常常應用於良性甲狀腺結節、甲亢、早期甲狀腺癌、甲狀旁腺疾病等等。

當然,經胸手術也存在一些缺點和爭議。比如,經胸手術比開放手術增加了大約直徑5cm的胸部正中上方的遊離面,因此出現了「巨創」和「微創」的爭議;事實上,分離面是在人體潛在腔隙裡進行,大量的數據和人體化驗結果表明,這樣的創傷完全可以忽略。患者術後的疼痛感跟開放手術無異,只是疼痛區域有所下移。另外一個爭議是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問題,因為胸骨和鎖骨的阻擋,增加了淋巴結清掃的難度。

目前已經開展了世界上最大例數的經胸甲狀腺癌手術,對清掃技術進行了優化改良,並形成了國內代表性的操作規範,資料顯示,淋巴結清掃的徹底性和術後轉移複發率與開放手術無異。當然,對於術前判斷淋巴結轉移較多,並且轉移的淋巴結太大的病人,不建議做經胸手術。經口手術,是一種新興的手術方式,具備卓越的美容和微創優勢,尤其受到廣大愛美人士的歡迎。

經口手術,採用口腔前庭入路,即下牙和下唇之間,作三個小切口穿刺至頸部,完成手術。由於粘膜不會形成疤痕,所以手術完以後,全身沒有疤痕,並且半年以後,很多患者幾乎看不出口腔粘膜切口的任何痕跡,可謂「完美無痕」,可以很好地保護個人的隱私。手術以後,口腔下頜部幾乎沒有疼痛,頸部疼痛輕微,術後吞咽異物感少,因此是頸外入路腔鏡手術中,經口的微創效應被公認最佳。而且,淋巴結清掃可以掃得更廣更方便,更加符合腫瘤根治的需求。當然,經口也有其不足的地方,比方說,由於口腔有細菌的存在,理論上存在增加術後感染風險的可能性。

但從全球數據來看,經口手術的實際感染率極低,這可能與圍手術期加強預防感染的措施、口腔細菌並非致病菌等因素有關。另外,如果頸側區有淋巴結轉移,不建議做經口手術,因為無法清掃II區淋巴結。事實上,無論是開放、經胸還是經口手術,沒有一個是「十全十美」的術式,也沒有一個可以完全替代其它兩種的術式。對於年輕或者有美容需求人士或者有隱私保護需求的患者,只要自身條件允許,腔鏡無疑是合適的選擇。每一位患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社會需求、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最後,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都必須謹記「治病第一,美容第二」的根本原則。

推薦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