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餐飲賦能賽道,未來行情會怎麽演繹?

餐飲服務商美味不用等最近戰略投資了餐飲供應鏈品牌餐鏈。餐鏈主打產品是智能電子秤,餐廳使用餐鏈的系統,可以直接手機下單,供應商接單後進行配送,餐廳以智能電子秤收貨,電子秤與餐廳財務系統打通,收貨數據自動可實現餐廳財務的自對账。

這是美味不用等這家餐飲賦能廠商繼共享餐廳後,在餐飲服務方面的新布局。在排隊等位這個細分領域切入餐飲服務市場後,美味不用等又推出了點餐預定、支付、會員管理、行銷等業務,成為一家餐飲企業技術服務商。戰略投資餐鏈,可以在餐飲供應鏈管理方面延伸服務。

雖然美味不用等已經融到D輪,但餐飲服務這個行業玩家眾多,格局分散,又有美團、口碑這樣的大平台,餐飲技術服務,或者說餐飲賦能這個賽道,距離掙大錢還很遠。美味不用等要達到相對安全的位置,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虎嗅精選近日與美味不用等創始人謝新法就餐飲賦能這個賽道,以及美味不用等的發展策略,進行了深入交流,並推出了案例報告,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點擊這裡,解鎖相關報告。

從排隊軟體到餐飲技術服務商

2013年春節,已經在中興工作了八年的謝新法,在春節走親訪友聚餐期間發現,即便是家鄉,餐飲行業也是異常火爆,餐廳外排隊就餐的人絡繹不絕。謝新法認為這其中隱藏著商機,可以用技術來解決餐飲行業的效率問題。

此後謝新法辭職創業,成立了美味不用等,一開始做的是手機掃碼點菜的業務,但當時二維碼和手機支付都還未普及,業務陷入負循環,於是轉型做餐廳排隊等位服務,經過兩年多的市場拚殺,成為該領域的主要企業。

排隊等位服務的價值在於,它能同時滿足消費者和餐飲經營者的需求:一方面,能夠節省用戶排隊等位的時間,提高就餐體驗;另一方面,使用等位服務的商戶都是生意不錯的商戶,擁有這些客戶資源後,可以為其提供預定、支付結算、會員管理等多方面服務。排隊等位服務既是C端的痛點,也可以作為B端服務的一個入口。

美味不用等在2013年開始在上海做排隊叫號, 從0到1獲取客戶的過程注定非常艱難,美味不用等的策略是從頭部企業做起,先拓展上海的知名餐飲企業,創業的前半年一共搞定約100家店,包括了港麗、耶裡夏麗、必勝客等,獲得大品牌的背書後,再拿這些客戶名單去和小的商家談,在上海確立優勢後又向北京等區域擴張。這一過程中,如何獲得大客戶的信任是突圍的關鍵。

這樣一個門檻並不高的市場,肯定會面臨激烈競爭。能夠從這個紅海領域殺出,謝新法認為,核心是不要犯錯誤,不要在某些地方有明顯短板,這是最關鍵的。當時市場上幾個玩家,都是在某個點犯錯了,或者市場銷售不給力,或者融資不暢沒錢可用無以為繼,相對來說美味不用等在產品等位與功能、地推、融資等環節沒有犯明顯的錯誤。

排隊叫號業務為美味不用等積累了大量餐飲客戶群體,但這個領域太小了,可想象太空非常有限,門檻不高、可替代性較高也導致不斷有新進入者。謝新法也意識到,單一的業務也會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要形成穩健的業務體系,同時維持客戶的粘性,拓展業務種類至關重要。對於商戶來講,叫號只是服務中的一環而已,如果不能與其他業務系統打通,則意義不大。

美味此後將業務拓展到B端服務,陸續推出了點餐預定、支付、會員管理、行銷等業務。美味不用等在排隊等位業務上已經積累了數萬商戶資源,可以為新推出的服務導入存量客戶,但將原來的排隊等位服務的客戶發展成全服務體系的客戶,注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客戶都已經有了餐飲SaaS服務,要勸服其使用美味不用等的服務,肯定不是那麽容易的事。

在發展過程中,美味不用等獲得了大眾點評、百度、攜程、支付寶、口碑等機構的融資,並與這些投資者在流量等方面建立了合作關係。美味不用等在商戶與流量平台直接充當路由器、聯結者的角色。流量平台需要拓展商戶,商戶需要流量平台的支持。

略顯擁擠的餐飲賦能賽道

在推出多項B端服務後,就駛入了餐飲賦能賽道。

餐飲賦能這個賽道會有多大規模呢?中國烹飪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餐飲收入39644億元,2018年預計餐飲收入會達到4.3兆。謝新法認為餐飲市場未來幾年會形成9兆的市場,餐飲技術服務領域應該能分到行業收入的5%,餐飲技術服務市場長期來看會有3000億的收入。

服務餐飲商家的技術公司非常龐雜,為餐廳提供軟硬體支持的行業,並沒有很高的門檻,幾個人成立一個小公司開發管理軟體,向餐廳銷售,就能入局。高峰時,餐飲SaaS、餐飲技術服務這個領域曾存在上萬家公司。即使優勝劣汰到現在,也還有大量服務商,另外也還有新公司在入行。

餐飲賦能的賽道現在還很擁擠,背後的巨頭也時隱時現。

目前餐飲賦能這個賽道,除了美味不用等,還有掌貝、二維火、來客、香橙互動、客如雲、屏芯科技等餐飲SaaS。美團點評、口碑是更大體量的賦能平台。還有大大小小的餐廳管理軟體企業也在分割市場。聚合支付廠商如錢方好近等也在推出餐飲解決方案。(本期深案例,我們全面梳理了餐飲SaaS、支付、食材供應鏈領域的各路玩家,客觀的評述他們的優勢與劣勢,呈現他們生存狀況,揭示他們的盈利困境和發展瓶頸,以及相應的解決思路)

眾多玩家的基本思路都是把之前的線下消費環節更多地線上化、數據化,通過智能POS硬體、SaaS軟體等形式為商家提供服務,增加客流量,增加會員數量,提升到店消費各環節的效率,提高行銷的精準度。

目前行業裡主要廠商提供的服務大同小異,不同之處在於切入點不一樣,所以每個廠商最擅長的領域也不一樣。掌貝的切入點是收銀支付, 二維火、屏芯科技是以餐飲管理軟體切入市場,美味不用等則是在排隊等位領域起家。起點不同,相同的是各種起點門檻都不高,大家都是在各自領域成為競爭勝利者之後,逐步增加各種技術服務服務。

正因為此,這個行業想在短時間裡跑出個巨頭來,可能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

未來行業格局會如何演繹?

餐飲是個大市場,商戶數量龐大,目前美團點評、口碑是為商戶賦能的大平台,在B端、C端都有很強的影響力與控制力。

其他餐飲賦能平台的優勢在於經過前期的市場推廣投入,已經積累了數萬的商戶資源,也都有自己比較有優勢的服務,對於大平台來說,與這些廠商存在合作的太空,後者可以成為大平台的ISV。

但大平台與ISV之間有服務的重合,彼此也存在競爭關係。

美團點評自己有ERP、SaaS服務,又收購了餐飲SaaS屏芯科技。京東與美團同屬騰訊系,但京東未來也可能推出餐飲SaaS相關的服務。這個行業的競合也越來越複雜。

2016年,美團點評曾做過一次統計,全國大大小小的餐飲SaaS、ERP服務商,約有兩萬多家。這是一個相當分散的市場,因此美團點評決意進入,所做的第一個動作是,對ERP服務商開放接口。除此之外,這幾年,美團點評還陸續參股、收購了一些ERP和SaaS的服務商。

美團點評這麽做的意圖在於——變現。C端如此龐大規模的用戶流量並沒有給美團點評帶來可觀利潤,反倒是B端的餐飲商戶,是美團點評的機會。

除了對SaaS、ERP服務商開放接口之外,美團點評還在這個To B體系中繼續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比如用龐大的地推團隊推廣自家的收銀系統。總之,美團越來越成為SaaS、ERP領域中繞不開的一個巨大存在。

今年7月末,媒體曝出,美團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陸續關閉了一批服務商的接口,這些服務商與其他外賣APP有深度合作,比如銀盒寶成、辰森。媒體認為,美團這是逼著服務商們二選一。去年還爆發了美團與二維火的衝突,美團要求商家在收銀系統中在美團和二維火之間二選一,來推廣自己的智能POS。隨著餐飲市場的技術服務滲透率的提升,未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回過頭來看美味不用等。2018年4月,美味不用等宣稱獲得來自攜程和口碑等D輪4億的融資,估值達到40億。顯然,攜程和口碑有足夠的動力來尋找一個能與美團在此領域相抗衡的“自己人”。

未來什麽樣的企業會最終取勝?

謝新法認為,原來行業裡有很多玩家,充分競爭後頭部廠商可能只剩四五家了,接下來就是五進四、四進三、三進二的過程,能活下來的,一定是產品、服務、定位都是沒有明顯短板的。B端市場上,大家提供的服務差異化不大,謝新法反而覺得,差異化才不好,同異化的市場才能慢慢合並。在初期企業可能主打差異化,慢慢會讓一家企業靠差異化創新跑出來,跑出來以後拚的就不再是創新,而是誰跑得快,效率更高,這時候大家做得差不多,差異化不再明顯。

最終勝出的企業,速度、規模、執行率、效率不會有短板,運營效率更勝一籌,投一樣的錢,比別人產出高。

在企業服務領域,中國還沒有出現規模很高估值很高的公司,美味不用等現在的估值也只有40億元人民幣。在美國則有salesforce等巨頭,Salesforce年營收84億美元,市值上千億美元。

謝新法認為,中國沒有大型的B端服務企業,這是延時,但中美趨勢是一樣的,只是會晚一點發生,中國遲早會有規模很大的B端企業,這一點上不會有大的差異。預計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兩家做得很大的B端服務企業,這個趨勢不會逆轉。

不過虎嗅精選認為,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確應是行業大趨勢,但是否能在五年內破局、形成幾家獨大的局面,可能情況不是那麽樂觀。

首先,競爭持續,能堅持下來並不斷擴大規模的公司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產品、服務、執行力肯定不會輕易出現破口。每家企業背後也都有資本的加持。出現大潰敗的概率很低。未來行業的整合可能更多通過並購或者資本推動下的合並來完成。

其次,現在的餐飲賦能市場,增量客戶越來越少。尤其是北上廣這種競爭激烈的地方,生意好的餐廳基本都有了自己的技術服務商,為了保持運營系統的穩健,餐廳在現有服務商沒出現大問題的前提下,一般不會更換服務商。頻繁更換收銀系統、會員管理系統、行銷系統,對餐廳的運營不利,這種情況下,賦能廠商的市場拓展肯定會降速,獲客難度加大。

以上是案例部分內容的節選。對餐飲賦能這個市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解鎖這期深案例,了解相關內容。通過這期深案例,你能得到:

當年,美味不用等從排隊軟體的血海中殺出重圍,切入到餐飲SaaS,再到現在的共享餐廳,背後是怎樣的產品邏輯?

與美團相抗衡,美味不用等的優勢幾何?

美味不用等殺出重圍的秘訣是什麽?

美味不用等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擴展經營版圖的,這背後的商業邏輯是什麽?

餐飲賦能賽道,各路玩家如今比拚的是什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