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931年,一個你沒見過的景德鎮

上個世紀上半葉,日本侵略者為吞並中國,

派出情報人員以探險和學者的名義,

拍攝大量中國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

其中很多場景已經消失,

這對我們了解民國時期的中國,

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

其中就有照片來自江西景德鎮地區。

▲景德鎮為著名的瓷都,陶瓷製坯大致步驟為淘泥、做坯、印坯、利坯、上釉,圖中的陶工正將陶坯成品架到坯房中,進行乾燥處理。

▲瓷器除了生活日用的功能,還有製成各種人物造型,作為家庭的祈福擺設,只見圖中的匠師很有藝術家的風范,手握畫筆,正給一尊壽星瓷塑上色。其身後的擱架上擺滿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造型。

▲景德鎮的陶瓷顏料作坊,只見圖中匠人赤著上身,雙手並舉,同時在兩個瓷盆中攪拌各種礦物原料,調和成不同的顏色,供給各處陶瓷作坊。

▲燒窯的環節,圖中窯工抱著陶坯正準備進入窯爐中,裡面依稀可見一摞摞的半成品。

▲遠看景德鎮全貌,位於昌江上的景德鎮因產瓷聞名,宋真宗景德元年,以皇帝年號命名至今,明清時興旺,清康乾時鼎盛,片中的江岸船隻停滿,岸上的窯廠密密麻麻,各家窯爐的巨大煙囪,直聳雲天,冒出的濃煙此起彼伏,可見瓷都的規模巨大。

▲窯場的近景,工場的房屋寬闊,煙囪中的煙柱烏煙滾滾,直湧天空。

▲景德鎮製陶流程中的練泥環節,作坊中一列列的木桶,裡面盛滿了泥漿,只見兩位製泥工正在攪和著。

▲景德鎮製陶的做坯環節,一位光頭赤膊的匠工,在轉動的軲轆上,小心翼翼的旋轉做坯,他的腿上沾滿了星星點點的泥點。

▲放入坯房中進行乾燥處理的成坯,圖中應該是中國傳統的大碗。

▲景德鎮製陶的印坯環節,匠工正將晾至半乾的坯體放入預製的模型中印壓,使之更加完整勻稱。

▲景德鎮製陶的畫坯階段,圖中的一位少年畫工,正在給碗坯畫上圖案,他面前的案台上擺滿了各種畫好的花瓶。

▲景德鎮製陶的蕩泑環節,也就是將坯體外壁放入顏料泡染,清朝人龔拭寫過一篇《景德鎮陶歌》,其中有一段為:“青花磁器先從坯上畫料,畫畢上泑,小器蘸,大件吹,總曰蕩泑”,圖中的少年工作的時候露出淳樸的笑容。

▲景德鎮製陶的燒窯階段,窯洞內大約有三人高,三位窯工密切合作,將內裝陶瓷坯體的匣體碼放好。

▲已經燒製完成的碗缽,堆疊一起,仿佛成了缽山,將通過水路運往各地銷售。

▲窯場庭院內各種陶瓷成品,,從碗碟,花瓶,人物雕塑,花缸水缸,琳琅滿目,見證了當時的瓷都瓷器生產的繁華之景。

丨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丨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