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個步驟判斷你的黑眼圈類型

黑眼圈會讓人困擾的主要原因,就是會讓人感覺看起來很累。其實你不一定是真的累,但有黑眼圈氣色看起來就是差,所以大家瘋狂想要用化妝或者是醫美方式解決黑眼圈。很多人應該都有被說:你怎麼看起來這麼累?的經驗,然後你就會開始很緊張,覺得一定要處理這個問題。

黑眼圈一般來說被認為是:眼下到眼眶骨看起來暗沉的區域。

黑眼圈的成因

1.皮膚太薄:常因老化導致皮下脂肪或膠原蛋白流失

2.色素沉積:可能跟日曬、發炎、遺傳(亞洲人或黑人很多)

3.血管增生:過敏性鼻炎、鼻塞、慢性鼻竇炎導致血液循環差,微血管增生。

4.暫時性血管明顯:沒睡飽、大哭、鹽分攝取過多、生理期、懷孕末期的水腫導致。

5.表皮粗糙:異位性皮膚炎、過度摩擦、反覆接觸性皮膚炎都會導致表皮粗糙。

黑眼圈一般來說,可以分成三種類型:色素型、血管型、結構型。但最多的狀況是混合型,也就是混合上述的多種因素。

色素型黑眼圈成因——要分先天跟後天

色素型黑眼圈顧名思義,就是色素累積在眼睛下方的皮膚內。會造成色素累積的原因,有些人是天生的,有些人則是後天造成。

在中東跟亞洲人種的基因,有不少比例的人天生「上下眼皮」都會顏色較深。東南亞民族,像是多數的台灣人,也常都有類似的上下眼皮色素過深的狀況。

另外我們都知道,過度曝曬、摩擦跟發炎反應,也會產生黑色素累積。異位性皮膚炎、慢性的尋麻疹或者反覆的濕疹,這種慢性、反覆的發炎,久而久之就會累積許多色素沉澱。如果有發炎,通常會伴隨發紅、發腫、發癢、嚴重的會刺痛。表皮則摸起來可能粗糙,甚至伴隨著脫屑。另外有些人是「接觸性皮膚炎」,某些化妝品、睫毛膏的化學性刺激,也會引起發炎!特別是睫毛膏,一定要避免碰到眼皮喔!

色素型黑眼圈預防及保養-需要擦黑眼圈眼霜嗎?

色素型的成因是「天生」和「發炎」,天生只能就只能靠防曬,發炎就是要儘力控制發炎情形囉!

你可以這樣做:

1.防曬。這一定要擺在第一位。

2.適度保濕。挑選成份單純、價格合理的眼霜或面霜即可。

3.避免亂搓亂揉眼睛造成過度刺激。

4.長期飲食或藥物控制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

5.儘早處理濕疹這類的皮膚感染。

6.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

7.特別注意睫毛膏,不要讓它接觸到眼皮或眼下肌膚喔!

血管型黑眼圈成因-其實不只有過敏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是因為「眼周血液循環不良」。眼睛表皮的血液循環跟鼻部的血液循環是相通的,所以鼻子過敏腫脹,導致鼻部血液循環不佳,就會間接導致眼表血液循環不佳。血流不順,就會瘀塞,長期就會血管擴張。

但是血管型黑眼圈不只是過敏才會產生喔!只要是讓眼周血液循環變差的原因,都可能導致血管型黑眼圈。很多人應該都有過大哭、失眠、用眼過度、吃太鹹、灌太多水之後,因為眼睛水腫,接下來黑眼圈就浮出來的經驗吧?另外女生比較吃虧的是月經來潮之前、懷孕、更年期也都可能水腫產生黑眼圈。

如果你是過敏引起的血管型黑眼圈,那「控制過敏」是首要工作!

其他你可以做的是:

1.避免用眼過度。每三十分鐘最好就有五分鐘的休息時間。

2.不要吃太鹹。這不只對水腫有幫助,對身體也好。

3.大哭你可能難以避免,但別熬夜你一定行。

4.適度輕輕按摩,也能緩解局部水腫。切勿重壓,反而會惡化喔!

5.熱敷也能幫助血液循環,但溫就好,不必到熱啊!

結構型黑眼圈成因

上面提過,這邊再強調一次。這是假的黑眼圈!如果淚溝明顯、蘋果肌流失嚴重、眼袋跟臥蠶或眼袋跟淚溝之間的凹陷大。先天眼眶凹陷,或老化使眼眶骨流失凹陷,整個黑眼圈的部位看起來就會更凹進去。看起來凹,顏色就自然會看起來更深了。因為保濕不足、膠原蛋白流失、肌肉張力過強產生的細紋,也會加深陰影。

結構型黑眼圈預防及保養

如果是天生的臥蠶肥大、或先天型眼袋,那沒啥可預防保養的,先天的眼眶凹陷或老化的眼眶骨凹陷,目前也真的難以預防。但如果是細紋造成的陰影,就可以透過保濕跟適度的按摩來保養囉~

多數人都是混合型,怎麼知道我是哪一型?

我知道大家都想問這題啦!這邊就教幾個簡單,自己可以在家拿鏡子就試著判斷的方式~

用手摸摸黑眼圈

如果有粗糙、脫屑,比較會是色素型。如果摸到一小塊脂肪凸起,那比較偏向眼袋造成的結構型。

用手壓壓黑眼圈

如果輕輕按壓,發現顏色會變淡,那就偏向血管型。因為微血管再按壓的狀況下,血液被擠開,顏色就會變淡。但是如果已經很嚴重的血管型,就不一定有辦法這樣測試。但嚴重到這種程度,通常你仔細看,就真的看得到血管了…

照鏡看看黑眼圈

如果上下眼皮都呈現黑,或很小的時候就黑,那可能是天生的色素型。如果整個區域的高低起伏大,看到明顯凹陷,那就偏向結構型。如果看到很多細紋,就再看看是笑起來才有細紋,還是不笑就有。如果笑起來才有,那是動態紋。如果不笑就有,就是靜態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