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易武慶豐號推薦茶:讓生活充滿儀式感

這些年,因為工作的緣故,採訪及拍攝過無數的茶空間,每一家茶空間的風格和特色各不相同。

有些處於鬧市,卻能隔出一個鬧中取靜的小天地;有些在歲月痕跡的老房子裡辟出一方小院,讓茶與小軒窗、轉角樓相映成趣;有些則在風光怡人的景區或高端住宅區,用一扇窗就可以借足大自然的動態美景;有些濃墨重彩充滿中式貴族氣派;有些則走時尚現代的小清新路線;還有些則在不同的茶室裝飾出不同的風格和主題……

不管是怎樣的茶空間,每一次走進他們都感覺一種儀式感撲面而來,讓自己不敢高聲語,步態也變得輕盈起來,可就是這樣小小的調整,卻能讓自己從擾攘街道走進去的內心迅速沉寂下來,變得平靜與安寧。以至於我常常羨慕空間的主人們,能把日常生活過得充滿儀式感。

也是因為這些年茶文化的興起,讓茶館、茶空間從城市的大街小巷派生而出。採訪了無數空間主人,他們中有一部分是從事多年茶葉經營的茶商,有單純的茶葉銷售走向茶文化的傳播。

而更多的人則是從事其他行業,因為與茶各自不同的機緣,因為被茶激蕩過心靈,因為在茶中重新認識了自己……從而完全或者部分告別過去的生活,建造起了自己的茶空間,成為了餘生的「慢事業」。

他們覺得在自己的茶空間裡,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茶具,插四時鮮花,精心布置一套茶席,放上心儀的音樂,用心泡茶。在極具儀式感的氛圍中,整個人浸潤其中,用心投入,感受茶香帶來的美感和幸福感。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儀式是什麼?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儀式感是對生活的重視,是把一件單調普通的事變得不一樣,它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簡單的生存。通過茶,我們很容易找到那種儀式感,因為古代的文人墨客早就已經從茶中找到了超脫世俗生活的高雅趣味。

茶,本是一種解渴的飲料,泡茶本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是人,賦予了茶不一樣的意義。焚香、更衣、打坐、醒茶、洗茶、煮水、烹茶、品茶……

正是這種儀式感,讓茶道從唐朝開始流行,興盛至今。尤其是當中國茶遠赴重洋到海外的時候,這篇神奇的東方樹葉竟然演化出了儀式感滿滿的茶文化,比如英國的下午茶文化,源於宮廷和貴族的社交圈子,有著常人無法想像的繁文縟節;

比如日本的茶道,那茶室中都是無所不在的規矩,時間控制的一絲不苟,流程的安排紋絲不亂,動作要求的細緻入微,人人止語、穿著嚴謹、表情漠然,日本茶道儀式的意義絕對是超越了茶本身的。

中國的茶文化演變至今,已經日漸生活化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包括年輕的80後、90後、00後都讓茶走進了日常生活,有些年輕人甚至不遠千里跑到茶的原廠地學茶,從茶山到茶廠,陪著一片茶走完蛻變的歷程,跟著習茶的導師學習茶葉的沖泡、品鑒,與茶友們交流品茶心得……

一杯茶的儀式感,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讓我們能夠活成生活美學家。喝茶未必一定要在茶館,即使是蝸居於城市的小房間裡,也可以布一個小小的茶席,泡一杯茶。煮水投茶,張弛有度,出湯沏茶,從容不迫,品味每一款茶的精髓,存包羅萬象之心。

日子還是那個日子,依舊繁忙而普通。然而,在愛茶人的眼裡,也可以營造那麼一個簡單卻特殊的時刻,讓自己從浮躁和匆忙中靜下來,提醒自己「這一刻,是屬於我的」。

本文來源:普洱雜誌 黃素貞 (文章分享不做商業用途僅做交流,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易武慶豐號圓茶

易武慶豐號創建於清光緒初年(1875年),年經營茶葉100-200擔。清代中期,易武山普洱茶事業已逐漸崛起,更早時期已經建有一條運送貢茶古道,後來並鋪成石塊馬道,連接了易武鎮和倚邦茶區。由於兩地相隔僅數十裡,然兩地區的茶葉,一為最適合製成普洱貢茶的小葉種茶,另一則是最好的越陳越香大葉種普洱茶品。一般茶商多跨著兩茶區同時設有茶廠。創於光緒初年的「宋雲號」和「元昌號」兩個茶莊,均在兩大茶山設了製茶廠,其中「宋雲號」設於易武的茶廠名為「慶豐號」,專門採用有別於倚邦小葉茶種的易武山大葉種普洱茶葉,製造精選茶品,茶葉主要銷往貴州、四川、越南萊州等國內及海外市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