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鳳翥:契丹文字是發展遼文化產業的王牌

  □ 蓋雲飛

  第五屆遼文化年會暨大遼契丹後裔流向研討會,9月15日至17日在沈陽法庫縣召開,著名遼史專家、契丹文字權威專家劉鳳翥先生應邀出席,並受聘為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顧問。記者就沈陽打造“大遼福地、宰相故裡、白鶴之鄉、人文法庫”四大文化品牌與之進行了探討,劉鳳翥先生對於我們深入研究遼文化,大力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

  “宰相故裡”實至名歸

  自耶律阿保機建立大遼國之後,“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就成為遼朝200多年的歷史中最具特色的制度之一,而在此制度中,北府、南府宰相的位置無疑是最引人注目的。在我國歷史上,正式用“宰相”來命名官職就是從遼國開始的。

  《遼史》記載:“四年(公元910年)秋,以後兄蕭敵魯為北府宰相。後族為相自此始。”又載,“(神冊)六年(公元921年)春正月,以皇弟蘇為南府宰相。南府宰相,自諸弟構亂,府之名族多罹其禍,故其位久虛,宗室為南府宰相自此始。”從史料記載中看,北府宰相的職位是從蕭敵魯開始的,而從遼國的北府宰相職責上看,其權力大於南府宰相,因為北府宰相主要負責管理遼國的軍政大事以及幾個重要的部落。而沈陽的法庫作為遼國皇后蕭氏宗族的重要聚居地,竟然出了六位北府宰相,可見法庫當時在遼朝的重要性。根據史料記載,出自法庫的遼代六位北府宰相分別是:遼聖宗時期的蕭排押、韓德讓,遼興宗時的蕭惠,遼道宗時期的蕭烏爾古納、蕭袍魯,遼天祚帝時期的蕭義。

  第一次來法庫的劉鳳翥坦言,法庫作為“宰相故裡”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他說:“凡是研究遼史或者契丹史的學者對法庫並不陌生。法庫葉茂台出土的兩幅絹畫以及棺床小費和蕭義墓志銘以及前山村出土的蕭袍魯的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墓志銘都是中外馳名的一級文物。從蕭袍魯的墓志銘當中可知其曾祖父、祖父及其本人都為北府宰相,蕭義也為北府宰相,所以法庫是當之無愧的宰相故裡。同時,蕭義的女兒也是天祚帝的德妃,所以法庫也是蕭氏後族的聚居地。”他表示,這些獨特的歷史資源正是法庫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

  契丹文字是發展遼文化產業的王牌

  在劉鳳翥的老伴李春敏看來,只要是跟契丹文化有關係的事情,他從不說半個不字。她說,83歲的劉鳳翥對於這次的法庫之行十分高興,他對各地研究遼文化、發展文化產業都很支持。

  劉鳳翥1934年生於河北,是我國著名的契丹文字專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並兼任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劉鳳翥在對契丹文字的釋字研究方面造詣深厚,有著豐富的研究成果,被國外同行譽為"契丹文字的首席學術權威",代表作為《契丹小字研究》。

  劉鳳翥先生表示:“法庫遼代歷史遺址、遺跡眾多,出土的文物也非常多,非常有代表性,研究遼代歷史文化以及解讀契丹文字等都要涉及這些文物。光讓我們專家們了解還不夠,還要讓全縣和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平民百姓都能夠了解這些文物,喜歡這些文物,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斷地做工作。我到雲南省麗江去旅遊就感觸很深。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原本是宗教巫師使用的文字,在民間行不通。但在麗江,滿街的招牌都是東巴文,好像到了國外一樣。到寧縣去旅遊,也有同樣的感觸,不僅博物館有西夏文,在一些旅遊景點也有西夏文字。”

  “對於法庫而言,法庫地區要騰飛必須主打契丹文化這張牌,發展旅遊業。尤其是要主打契丹文字這張牌。契丹文字是契丹文化的重要元素,要打契丹文字這張牌必須要學習契丹文字,傳承契丹文字。契丹民族在建立遼朝之後,由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發展的需要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他們仿照漢字的形體結構先後創製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不同類型的文字,用以記錄契丹語。因此研究和傳承契丹文字是了解契丹文化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手段。解讀契丹文字,把不認識的契丹文字解讀出來是專家的事情,不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可以花點工夫認識幾個契丹文字也並不難。下個月雲南施甸縣也開會,在他們的請帖上就有兩個契丹字,很有特色。將來法庫再開會也可以在請帖上加上契丹文。”劉鳳翥先生語重心長地說。

  修複遼墓非常有必要

  9月16日,劉鳳翥先生在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一行人以及來自赤峰、崇禮、通遼、施甸等地的遼文化專家的陪同下,參觀了葉茂台遼墓群、古楓林、陶瓷城、遼代風情小鎮、東湖中學、白鶴樓等具有遼文化特色的遺址遺跡和具有遼代風格的建築,讓他感受頗深。

  據介紹,遼代時期,法庫地區是遼代後族蕭氏重要聚居地,法庫境內有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部門遼墓群為代表的遼墓20余處、遼代古城址20余座、遼金時期遺址245處;出土了大量具有北方民族風格和地域特點的珍貴文物,最重要的有1952年發掘的用條石砌成的八角形壁畫、1974年發掘的遼早期貴族墓葬,還有遼天祚帝時期的北府宰相蕭義墓,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包括碑刻、壁畫、絹畫、石棺、账房等,對研究遼金和北方歷史,特別是契丹文化有著重要價值。

  劉鳳翥先生說:“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各地不約而同的追求,但是在求同存異的當下,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優勢做出特色來,這就需要動些腦筋。法庫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要充分利用‘大遼福地、宰相故裡’,這是很多地方所不具備的。法庫的遼墓群非常多且獨特,這同樣是一個很好的優勢。因此法庫如果想把自己的文化產業做活、做強,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必須把一些重要的遼墓打開並加以修複,讓外省人專門來到法庫能夠看到原汁原味的遼代貴族墓及其文物,這樣就會利用遼文化的宣傳推廣,更好地推進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另外,法庫發展旅遊業不能是孤立的,首先一定要與沈陽這座城市整個的文化旅遊聯繫起來,讓它成為沈陽旅遊的特色和必看之地,要讓看過沈陽故宮的人有願望增加一天法庫遊,讓法庫的遼文化特色旅遊成為沈陽故宮之後的新亮點。”

  另外,法庫的陶瓷業很發達,可以燒製一些帶契丹文字的茶具,作為特色旅遊產品,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特色的東西。

  要為後人鋪一條平坦的路

  劉鳳翥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在1975年正式從事契丹文字的研究工作。歷史不是故紙堆,研究契丹文字也不能天天埋頭書齋。資料是學術研究的源泉,沒有資料就好比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為了記錄契丹語,遼代創造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兩種不同類型的契丹文字,然而契丹文字的紙本書籍一本也沒有流傳下來。傳世的契丹文字資料都是在失傳數百年之後於20世紀和本世紀陸續出土和被發現的,諸如墓志銘、印章、銅鏡之類的金石資料。

  做契丹文字研究主要是解讀契丹文墓志,而契丹文字資料主要出土於遼寧西部和內蒙古東部,尤其是赤峰地區。為了收集契丹文字資料,劉鳳翥曾15次北上赤峰。傳拓是獲取碑刻原貌的唯一手段,因此拓碑成了劉鳳翥研究契丹文字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式。拓一張拓片,要經過洗碑、悶紙、上紙、捶紙、上墨、揭取等工序。尤其是上墨,既是累活,也是細活,要上60遍墨才能達到黑白分明的最佳效果。出土契丹文字墓志的地方又大多處於荒山野嶺,交通不便。劉鳳翥的老伴兒李春敏告訴記者,1998年8月,退休後的劉鳳翥自費去扎魯特旗拓製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銘》時,累得嘔吐、腹瀉不止,天天都得去旗醫院打點滴。打完點滴又去拓製,直到拓完為止。得到拓片的喜悅和興奮會使他把身體上的痛苦忘得一乾二淨。積數十年之勤,歷經千辛萬苦,他拓遍了契丹文字碑刻。他的書房裡,大大小小的櫃子、長長短短的格子裡藏滿了已經裝裱的一百多軸的拓本資料,還有一摞一摞尚待裝裱的拓片。他自稱是全世界收藏契丹文字資料最多最全的人。 

  據了解,劉鳳翥不僅掌握的契丹文字資料最多最全,而且獲取新資料的速度也最快。他從來不與地方上搶資料,得到資料後都是閉門潛心研究,從不搶先發表,而是盡力指導和幫助發現者寫文章發表。所以他能及時得到最新出土資訊,甚至不等他去親自拓製就有人把拓片寄給他鑒定。 

  李春敏告訴記者,劉鳳翥的轉椅後面就是放拓片的櫃子,他經常一轉身就取出一份拓片如醉如癡地推敲琢磨。而40多年來他已經坐壞八把椅子了。

  對於契丹文字的研究和傳承,劉鳳翥先生言語中充滿了遺憾。“目前能夠認識和解讀契丹文字的人全世界不超過5個人。”對於從事契丹文字研究的年輕學者,劉鳳翥先生也寄予厚望,希望他們能夠端正對學術權威的態度,既要學習權威們的研究成果將之消化吸收,又要不迷信權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研究之路。“我要在有生之年盡可能地為後人鋪一條平坦的路,讓更多後來者能夠少走彎路。”劉鳳翥說。

  遼文化研究任重道遠

  雖然是第一次來法庫參加遼文化年會,但劉鳳翥先生對於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致力於遼文化的研究還是讚賞有加。

  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段秀華說,這次邀請劉鳳翥先生參加年會並聘請他擔任顧問,就是希望讓更多的專家學者為沈陽的遼文化研究把脈。她表示,法庫歷史悠久,遺存豐富。幾年來,法庫縣委、縣政府不斷實施“品牌興縣”戰略,發展以遼文化產業基地為依托的文化旅遊產業,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研究會始終堅持以深入挖掘、整理、固化和傳播遼文化為宗旨,以建設文化名城、實現文化興城為目標,團結帶領廣大會員,弘揚“爭第一、創唯一”的法庫精神,遼文化研究和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目前,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人員構成131人。法庫以遼文化為重點,構建陶瓷文化、航空文化、白鶴文化、酒文化等文化與產業交相輝映的格局。遼寧省散文學會和沈陽日報萬泉文學社及當地作家和文學愛好者還對法庫境內的遺址、遺跡等進行考察采風,展現這裡的文化內涵。另外,沈陽市音樂家協會組織鐵源、胡巨集偉、陶承志等著名音樂家多次來法庫深入生活采風,從音樂角度固化傳播遼文化和沈陽地域文化。

  同時,法庫還加強地區間的交流,共享地域文化資源。在打造“遼文化”品牌的過程中,法庫曾先後到內蒙古的赤峰、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通遼,山西的大同、應縣,雲南的施甸,河北的崇禮以及遼寧省內的阜新、北鎮、義縣等地進行學習考察交流。對遼文化資源的傳承保護開發情況以及在歷史文化挖掘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中充分發揮“文化力量”進行探索與研究,促進地區發展。在推進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大背景下,積極尋求與各地區在產業合作、文化資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取長補短,實現共贏。

  段秀華表示,接下來法庫還將深化遼文化研究,變文化資源為產業優勢。繼續凝聚地域文化軟實力,服務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加強區域交流合作,實現共贏。與相關地區建立友好關係,增強合作,做大做優文化旅遊產業。

  劉鳳翥先生坦言:“遼文化在世界上擁有獨特的歷史地位。遼文化是業已消亡的契丹民族和漢族等多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璀璨文明。沈陽市遼文化研究會將為文化研究成果向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產品轉化提供交流平台,也將成為‘中國遼文化’品牌傳播的重要途徑。不過遼文化研究由於史料的缺失和疏漏使得這項工作任重道遠,讓我高興的是法庫的廣大幹部和沈陽的一些遼文化研究者正在做弘揚契丹文化的好事,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今後凡是有用得著我的地方都會盡我的綿薄之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