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共享單車風口已封口

如今的“共享”一詞,經過2016、2017年的醞釀發展,塵埃落地成為商業模式中的一個新物種。共享充電寶、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雨傘...似乎所有東西都將要被共享,而共享領域的老大哥——共享單車,最近又到了一個關鍵的路口。

5月15日,哈羅單車公布的一份數據,讓共享單車行業蕩漾起新的漣漪。哈羅單車公布全國免押戰略雙滿月“成績單”:自3月13日全國信用免押騎行以來,截至5月13日,哈羅單車注冊用戶增長了70%,最多的一天新增了190萬用戶。目前哈羅單車已進入220個城市、200個景區。

而從2017年9月哈羅單車開始不同形式的免押至今,已累計為6000多萬用戶免除押金,免押總額達120億元,哈羅單車還預計,到今年年底免押可輻射1.6億用戶,免除押金總額預計超過300億元。

哈羅單車破冰而出

在摩拜和OFO兩大巨頭處處捉肘見襟的時候,哈羅單車卻用2個月時間新增了70%用戶,無疑證明了免除押金的威力,這應該是共享單車領域最後也是最大的殺手鐧,而如今,這個殺手鐧完全掌握在哈羅單車手中。

提起摩拜和OFO這對巨頭,不得不讓人唏噓。從2016年的開始,共享單車行業的補貼大戰、公關大戰等等,一直被兩位老大主導。沒想到兩家的處境一個比一個不如意,美團最終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ofo創始人戴威甚至直接將其資產共享單車作為質押物,換取阿里巴巴共計17.7億元融資。

而此時,哈羅單車逐漸以行業主導者的地位出現。從前一段時間免押金的發布會,再到5月15日哈羅單車亮瞎眼的成績單。

其實哈羅單車為何能有今天的成就,原因大家都知道了,但是作為親歷者,我的感觸很直接很深刻。2016年12月底,巨集民參加哈羅單車的一次新聞發布會,寫下《共享單車全國開花:哈羅單車要獨霸二線城市》一文。不出意外應該是自媒體圈第一篇介紹哈羅單車“二三線城市策略”的文章。

說什麽都不如再來看看哈羅單車發展過程:

2016年6月,哈羅單車正式亮相蘇州。

2016年11月5日,哈羅單車完成A輪神秘金額融資,資方有紀源資本等。

2016年11月16日,哈羅單車正式進入寧波。12月12日,進駐廈門。

2017年1月12日,哈羅單車宣布完成A+輪融資,由GGV紀源資本領投,磐谷創投跟投。

2017年10月25日,根據永安行官網公告,永安行參股公司低碳科技與鈞正科技雙方業務將進行合並。

2017年12月27日,哈羅單車宣布完成10億元D2輪融資,由複星領投,GGV(美國紀源資本)跟投。

2018年3月13日,哈羅單車率先宣布“全國免押戰略”,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者,可在全國免押金騎行哈羅單車。

古人雲“亂世藏金,盛世置地”,在摩拜和ofo佔據主導進行廝殺的時候,哈羅單車“雪藏”著,悄悄不斷地開城作戰,穩扎穩打,提高運營效率,據說哈羅單車運營數據極其漂亮,每輛單車創造的收益是摩拜和ofo的好幾倍,現金流很健康。

而當別人打完了,哈羅單車出來了,實現全國信用免押金後的2個月新增70%的用戶。2017年秋天,我和哈羅單車一個小夥伴閑聊,她很小心地說“我們2018年有個小目標,能擠進前三就好了”。而時至今日,哈羅單車問鼎第一似乎也輕而易舉。

共享單車原本雙巨頭格局已被悄然打破。

哈羅單車的內功

記得2個月前,李成東寫了一篇文章深扒了哈羅單車的運營內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楊磊逆襲:哈羅單車已反超ofo,超過摩拜也就是這兩個月的事情了》。

我簡單羅列幾條他們最新的運營進展:

在廈門進行試運營期間,哈羅單車通過“電子圍欄”技術和支撐共享單車精細化運營的智能大數據平台——“哈勃系統”來實時監控和管理運營中的車輛,指導線下車輛運維工作,並對用戶騎行記錄和騎行軌跡進行大數據分析。

目前車輛延伸到3.5代,騎行更加舒適,其智能鎖在網絡環境、手機信號穩定的條件下,可實現0.99秒極速開鎖,三代鎖還搭載了智能語音系統。語音播放更為清晰,還可語音播報預警提示,比如,提醒用戶“別摔倒”、“鎖沒鎖好”等,在預約車輛後會向用戶發出“我在這裡、我在這裡”的語音提示之類的人性化應用。

特別提一下,在哈羅單車有個部門叫做“開城作戰部”,顧名思義就是開發推廣哈羅單車到一個新的城市。

這個部門有一個朋友阿濤,哈羅單車比較弱小的時候,想約他喝茶聊天還很容易,如今想約他,至少要提前一個月了,因為他有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全國各地“開城作戰”。

哈羅單車開城作戰部像裝甲師團一樣向全國推進,然後運營部門隨後跟上,利用上述的精細化運營策略,牢牢抓住用戶。

如此高精細化運營的結果就是,2017年初共享單車撕逼最激烈的時候,摩拜和OFO都在瘋狂補貼甚至免費,而哈羅單車依然可以做到每天300萬單。

這就是為什麽,其他同行都在抵押融資、賣身、倒閉的時候,哈羅單車不僅現金流豐盈,投資人還追著投。

共享單車的收官之戰

當“補貼大戰”逐漸落下帷幕,市場、資本重歸平靜之時,共享單車的發展也要更換套路了。有個觀點很有意思,如今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進入存量市場,用戶總數已經趨於穩定和飽和,任何一個新的模式、新企業的崛起,很大情況下都不再是跑馬圈地的模式,而是直接從別人手裡搶用戶。

比如美團,發展到如今這個體量,再想實現像過去一樣高速的增長,除了跨界進入一個新領域,別無他法。所以美團最終的選擇就是:直接從滴滴手裡搶用戶和市場。

同樣共享單車的收官之戰2018年估計能結束,但也剛剛開始。單純的共享單車格局會形成哈羅、摩拜、ofo這樣的三足鼎立局面,且基本穩定了。後面除了合並,應該不會再有新的大變量。

但是“共享單車+”,則會是下一階段新的戰端。

其實在摩拜不缺錢的時候,2017年9月,摩拜單車與首汽約車戰略合作,實現在摩拜APP內打首汽約車。幾乎在同一時間,哈羅單車聯合與威馬汽車實現“4+2”(四輪+兩輪)戰略合作;2018年1月份,哈羅單車和巴歌也開始“4+2”合作,用戶可以從哈羅單車APP直接使用巴歌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車。

“共享單車+”,我認為這是共享單車下半場的真正玩法。道理很簡單,用戶出行的場景是一體化的,出門騎單車、坐地鐵、上飛機、打網約車、住酒店、景區遊玩、吃飯等等,這些幾乎都是在同一個大的場景中發生的。

現在,就需要有一個APP來整合這些服務。終端、用戶量、日活等基數最大的共享單車,無疑是最優的選擇。

所以,巨集民認為,未來的共享單車APP,會是一個出行綜合服務平台,裡麵包含了單車+網約車+酒店+機票車票預訂等。

如今的哈羅單車,在這方面佔據天時地利人和,早在2017年6月份確立了立體化共享出行戰略和大出行生態平台,如今可以放開手去實施。

在這種背景下,共享單車三足鼎立的局面肯定不會持續太久,哈羅單車加速彎道超車領跑行業呼之欲出。別看共享單車發展太空還很大,但是這個風口正在慢慢封口。

文/一篇網絡創始人 趙巨集民

更多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