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吳敬璉:改革仍未有窮期

吳敬璉認為,經濟運行出現“蹺蹺板”式狀態,決定性解決因素在於改革。

綜合編輯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雷生

圖片來源 |中企圖庫

當吳敬璉慢慢走上舞台,全場爆發出掌聲。這位與中國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相伴一生的經濟學家以低沉而堅定的語調,再度談及改革。

12月2日,在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舉辦的“致敬40年·我們的奮鬥——禮讚影響改革開放進程的企業領袖”活動上,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被評選為“改革開放40周年特別致敬人物”。

吳敬璉在演講中總結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的改革催生了一個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在這一框架的指引和多方力量的推動下,中國經濟的巨輪乘風破浪。

而要解決目前經濟運行中經濟增速與杠杆率之間平衡難以掌控的狀態,根本解決方法就是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建立一個能夠激勵創新和創業的環境,“繼續堅定地推進我們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

吳敬璉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學界泰鬥、經濟學家的良心。他的一生都在推動市場化和法治化改革。他曾參與“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確定和提出、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法的確定,進入21世紀後不斷呼籲加快社會主義法治化建設。他也為推動轉變經濟增長模式、改革產業政策以及建設規範有序的證券投資市場等問題不斷建言獻策。

作為頒獎嘉賓,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宣讀了致敬詞——

他被稱為“經濟學家的良心”,“吳市場”、“吳法治”的稱號代表他40年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無可替代的貢獻和地位。他為國直言、為民敢言、為真理常言。88歲,依然在為推進改革開放殫精竭慮。

許善達也向吳敬璉提問,“我們國家的科技怎樣才能加快發展速度,追趕世界科技高水準?”

“最重要的不外兩條,一條就是通過改革來創造一個能夠激勵創新和創業的環境。中國十幾億人,人才有的是。不是人才難得,而是人才能夠發揮的作用,它的環境的建造是有相當的困難。第二條,就是開放,要和業界的各個方面的人士一起,在競爭中又有合作,把科學和技術的革命推向前進。”吳敬璉回答道。

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夫人周楠在整場活動中一直陪伴在吳敬璉左右。兩人相識於1951年,1956年結婚,已經攜手走過60多年。

在夫人、企業家和現場觀眾的注視中,吳敬璉再一次為改革疾呼:“改革仍未有窮期,讓我們共同努力。”

以下為吳敬璉在2018(第十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的發言整理:

在我看來,我們改革40年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我們的改革催生了一個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這樣一個市場經濟的初步框架和我們今天在座的企業家在一起,和我們億萬的農民工在一起,和我們許多有改革意志的幹部官員們在一起,推動了中國經濟這個巨大的航船乘風破浪。

今天我們所面對的問題也是怎麽繼續改革開放的事業。

我們在座的企業家都知道,現在我們面前存在許多困難,企業家和普通大眾一樣,有很多困惑、糾結。

在我們經濟運行中間出現了一種很難對付的運行狀態,也就是說一方面經濟增速在下行,另一方面債台高築,杠杆率居高不下,還蘊含著發生系統性危機的可能性。

於是,當你希望把這個經濟增長的增速穩定下來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發貨幣,增加需求。可是這樣一來,這個杠杆的另外一面就翹起來了,就是杠杆率繼續升高,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在增大。

當你要去杠杆的時候,這個經濟增長的增速就會下來,需求就會減低,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叫做“翹翹板”式的運行狀態。

怎麽能夠解決這樣一個兩難的問題?出路有沒有呢?從40年的經驗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出路是有的,這個出路就是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率,這樣就可以避免這兩難的問題。

可是決定經濟能不能夠有效的決定性因素,是我們能不能建立一個能夠激勵創新和創業的環境。這個環境也就是說從4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決定的,通過改革建立一個成熟的法治基礎上的市場環境。

所以決定的因素就是繼續堅定地推進我們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

為了推進這個改革,我們這些理論工作者要跟廣大的企業家和普通民眾一起,來研究我們面對的所有問題。當然,我們理論工作者責無旁貸,但是如果沒有諸位的參加很難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路線。

我最後要說的就是,改革仍未有窮期,讓我們共同努力。

。END

值班編輯:武昭含審校:楊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