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腫瘤患者真的吃對了嗎?

食物在癌症病人康復的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重視癌症患者的飲食,提供科學、合理的飲食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防止營養不良,增強患者的體制、改善生存品質。但在平時生活中,往往病人們會存在著很多飲食誤區,現讓我們一一來粉碎它們吧。

誤區1:多喝湯即可補充營養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湯就是補藥。往往有說法煲得越久的湯,肉或骨頭的營養就全融於湯中,這湯便是精華,而其中的肉就是糟粕。

這個說法其實錯誤。

湯裡面的營養成分其實很少,在不斷的燒製過程中,會不斷的流失,比起湯來說,更不妨吃湯中的雞肉、魚肉,來增加患者蛋白質的攝取量。如吞咽困難的患者,家屬可為其將湯肉打碎,以糊狀餵食。

誤區2:吃得有營養,腫瘤會長得快

有些患者知道腫瘤是消耗性疾病,誤以為自己吃的素,腫瘤便會沒有營養「死去」。事實上,腫瘤細胞生長速度和患者的營養多少並無關係,反而在自身營養不足的情況下,會加速疾病惡化,更快被疾病打敗。

經統計,營養狀況好的患者在對治療的耐受性和預後都明顯要好於營養狀況差的患者。

誤區3:「發物」助長癌細胞

所謂「發物」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說法,指能引起舊疾複發或新疾加重的食物,如有記載豆芽、韭菜、鵝肉、雞肉、狗肉、牛肉、海鮮等屬於發物。許多患者雖想食用,卻又擔心引起腫瘤複發,敬而遠之。

然而有些「發物」卻是腫瘤患者正所需的營養補充,一味地盲信不補充蛋白質,身體是無法支撐治療的。應該各個營養都汲取,是自己的身體狀態能夠完成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