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何拯救你,我的Oculus?

矽谷Live / 實地探訪 / 熱點探秘 / 深度探討

剛過去的雙十一,大家買啥電子產品了嗎?今天我們來說說VR吧...

最近兩周的矽谷科技圈被中期大選蓋過了風頭。終於,在這一次大選中,Facebook 終於沒有鬧出什麽假新聞的么蛾子。這也要歸功於這一次小扎下了大血本備戰。畢竟,他也不想再去國會鏖戰幾個小時了……

然而,Facebook 的其他部門卻在上周經歷了重大變革。Facebook 通過收購 VR 公司 Oculus 而成立的 AR、VR 部門內部重組,目的是要把目前以產品為導向的團隊轉向為以技術導向。

這次重組距離部門上次大變動其實只有一年的時間。2016年12月15日,Facebook 宣布,Oculus 公司拆分成 PC 端 VR 和移動端 VR 兩大部分。

 而就在上個月,Oculus 原CEO、聯合創始人 Brendan Iribe 宣布離開老東家Facebook。

雖然這一次 Oculus 的 CTO John Carmack 和創始人之一 Nate Mitchell的管理層位置不會變動,部門內部也沒有解雇任何員工,但是頻繁重組一個部門以及組內高層管理者的離職確實會讓人產生疑惑:Oculus 到底怎麽了?

其實,早在 AR、VR 大火的 2016 年,砸下 20 億美金收購 Oculus 的小扎就曾萌生過悔意。被寄予厚望的 Oculus 不僅沒能幫小扎實現“讓10億人用AR”的豪言壯語,其產品本身也並沒能在於 HTC、索尼、三星等 VR 產品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可以說,Oculus 確實讓大家失望了。

那麽,Oculus 是否還會東山再起?對於如今已經降溫的 AR、VR 行業我們應該有怎樣的期許?今天,咱們就從 Oculus 看看整個行業的表現以及其背後的種種原因。

Oculus:又一部輟學天才跌宕起伏發家史

說起 Oculus 的誕生,我們不得不提起他的創始人——Palmer Luckey,這個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 lucky 的少年天才。

2012 年 7 月 4 日下午,後來成為 Oculus 聯合創始人的三個男人坐在長灘希爾頓酒店的一個房間裡,等一個叫做 Palmer Luckey 的19歲“小孩”。

說他是小孩,不僅是因為他年紀小,更重要的是他特別愛玩電腦遊戲,還特別愛瞎倒騰。這不,16 歲的時候,他在父母家的車柯瑞開始研究能達到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相關的設備。三年後,他帶著一個頭盔和一把電線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這是他設計並製作的第六個頭盔,取名叫 Rift,就是裂縫的意思。寓意讓人們從一到裂縫中窺探虛擬世界。

當 Palmer 插好設備線,把頭盔遞給屋子裡的人,為他們演示的時候,這三個人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請腦補你第一次戴 VR 設備時的畫面)。

Oh My God! 三人驚呼。不容遲疑,三人決定與 Palmer Luckey 共同研發一種叫做 Oculus Rift 的虛擬現實設備。

而這三人之所以會來見一個“小孩”,是因為當時名震遊戲圈的大佬 John Carmack 的推薦。而 John 後來也加入了 Oculus 的團隊。

2014 年 3 月,Facebook 創始人小扎在參觀了 Oculus 辦公室後立即宣布Rift 是“我見過的最酷的事情之一。”

小扎的算盤打得很好。他想了自己是做社交網絡出道的,要是大家都用 VR設備,那麽你可以隨時模擬現實和你螢幕裡的醫生、老師互動。幾周後,Facebook 以 20 億美元收購了該公司。

然而每個故事都有它的另一面,Oculus 的故事也不例外。

之前我們提到的 John Carmack,被自己的老東家遊戲開發公司 ZeniMax起訴起訴,原因是人家懷疑他盜竊公司技術來製造 Oculus Rift。雖然Oculus 方面打死也不承認,但是 2017年,案件的最終判決結果表明Oculus 需要向 ZeniMax 賠償500萬美金,其中 200 萬由公司出,50 萬由創始人 Palmer 出,剩下的150萬由CEO Brendan Iribe 出。

賠錢之後,那位看似很 Lucky 的 Palmer Luckey 又出了么蛾子。在民主黨勢力下的加州,Palmer 竟然在2016年總統大選時偷偷資助了一個挺川普反希拉裡的組織“Nimble American”。這個組織把惡搞希拉裡的情包散布到網絡上,然後就遭到了民主黨選民的圍攻。而 Palmer 也被大家揪了出來,並要求自我檢討。最終徹底在公司消失的 Palmer,萬般無奈之下只能跟 Oculus 一刀兩斷。

一路走來,Oculus 即使被收購了,命運似乎也有些多舛。如果說以上的故事都屬於插科打諢的邊角料,那麽核心問題來了 —— 這麽多年來,Oculus的產品賣得怎麽樣呢?

賣得不好,怪我咯?

在今年 Facebook VR 大會上,小扎一登場就指出 VR 增長的兩個主要步驟:一是建立自我維持的生態系統,二是構建具有最佳外形尺寸、舒適輕便的設備。然而,自家公司的 Oculus 賣得不好,真的只是生態系統和設備外形的原因嗎?

要說著Oculus賣得到底怎麽樣,咱們先得把他的兩個勁敵索尼的PalyStation 和 HTC 的 Vive 一起來比較一下。

首先說定價。2016年 Oculus Rift 已經開賣就標價為 798 美金一套。雖然之後下調至 599 美元,但是還是讓廣大卻終很不滿意。因為創始人之前似乎一直在暗示 Rift 的價格應該在 300 美金左右。最後創始人不得不出面親自道歉。

說好的10億人都能用得上呢?!

雖然到了 2017 年 3 月價格下降為499美金,並在 6 月下降為 399 美金,但這並不是因為賣得多價格下降的原因。恰恰相反,Oculus 賣得並不好。看看它的競爭對手就知道了。

就在 2016 年 Oculus Rift 呼之欲出的時候,HTC 的 Vive 先聲奪人,提前運用了“outside-in”位置追蹤技術,進行房間級的定位追蹤,讓用戶的體驗提高了一大步。雖然標價為 799 美金,但是人家之後也降到了 499 美金,並且從一開始用戶體驗就更好呀!

與此同時,Sony 的 PS 一入場就打了 399 美金的低價牌,把當年 VR 價格的大局攪了一圈。

再說發售。2016年,正當粉絲們熱切期盼著他們的 Oculus Rift 的時候,他們被一而再再而三告知產品要推遲發貨。發貨出問題,配送不給力,Oculus 這是在鬧哪樣?大半年過去了,之前看好 Oculus 的粉絲不少對Vive 路轉粉,不差錢的他們選擇了體驗效果更好的 Vive。

而從總體銷售來看,Oculus 也不盡如人意。從開售到如今,Oculus Rift產品銷量仍未突破50萬套。雖然後來出品價格更為低廉的 Oculus Go 今年預計售出 180 萬套,但截至目前,從 Oculus Go 前兩個季度共售出50萬套來看,預計銷售量是否能達到還是個迷。

這樣看來,Facebook 確實應該對 Oculus 的前景好好思考一番。但是同樣需要思考的,不僅僅是 Oculus 一家。整個 VR 產業在今年的表現都平平,甚至說是在一路下滑。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VR2.0 ?VR四大家族銷量正經歷斷崖式下跌

今年7月時,數據分析網站 Thinknum 根據美國最大網購網站亞馬遜的銷售量, 對目前最大的四家VR設備公司的銷售量排名進行了分析。

其中,我們可以看到 VR 四大家族正在經歷斷崖式的銷量排名下跌。

索尼的 PlayStation VR 一開始的銷量表現不錯,它和《上古卷軸:天際》遊戲的捆綁套裝對於銷量的提升非常明顯。在今年 2 月份,這個套裝在亞馬遜所有影片遊戲類產品當中排名 29。而現在,它的排名已經下滑到 100——可以說,玩家對它已經不那麽感興趣了。

Vive - 雖然用戶體驗度好,但是仍未能阻止銷量排名下滑的命運。在當時,業內專家將其稱作是我們等待已久的高端 PC VR。曾經售價 799 美元的設備需要高端 PC 才能運行,並且吸引到了娛樂和遊戲領域爭相為其開發內容,這也讓它的銷量一度攀升到了前 50。而現在,這款設備的排名已經下滑到了 90 多名的位置。

三星在 2014 年發布了 Gear VR,一款需要插入手機才能使用的 VR 頭顯。由於售價低廉,這款設備在 2016 年 9 月挺進了銷量排名前 10。不過現在,這款設備已經下滑到了第 83 名。而三星的其余 VR 產品則壓根就沒有進入亞馬遜的暢銷榜。

Oculus 在 2017 年 10 月發布了一體式 VR 頭顯 Oculus Go。這款設備原本的銷量也不錯,曾在今年 5 月的排行當中排名第七。但它隨後未能維持住這個這股勢頭,如今已經跌出前 100 的位置。

看了這一組數據,我們不僅要問:VR 再次失敗了嗎?為什麽會失敗?

從目前來看,缺乏 VR 內容,高昂的價格,和應用場景成為了製約整個行業的關鍵因素。

首先,在缺乏引人注目的內容來方面,索尼的與 PS VR 兼容的唯一真正的AAA(高開發預算、高宣傳投入)遊戲似乎是 Gran Turismo Sport 和衍生的惡靈古堡遊戲。

Oculus Go 和 Oculus Rift 的內容並沒有好多少,包括駕駛遊戲,射擊遊戲和所謂的的“第一人稱”體驗。可以說,即使有了 VR,想玩好遊戲還是要繼續花錢買。

其次,在價格方面,從 Oculus Rift 到 Windows 混合現實 VR 設備,許多最好的產品由於太昂貴,無法吸引大多數用戶。

即使在最近的降價行動後,Rift 也要花費 399 美元,接近 3000 元人民幣。而且別忘了,你還需要一台足夠強大的 PC 來運行遊戲,這至少要讓要再花 800 美元。

雖然 Oculus Go 價格相對低廉,只要不到 200 美元,但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人家給的遊戲內容也少。

實際上,要獲得任何有意義的虛擬現實體驗,你需要至少支付 600 美元,也就是 4000 多人民幣。

最後,在應用場景方面,目前來看,除了玩遊戲,VR 產品貌似也沒有什麽其他可以應用到的場景了。所以,想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來用 VR,更多實際的應用場景必不可少。

說了這麽多,到底 VR 產業的未來走向如何,僅從目前低迷的產品銷售情況來斷言還為時尚早。但是,其中繼續解決的問題確實值得行業內的人思考。

最後,小探想問問大家,雙十一了,你給自己買啥 VR 產品了嗎?如果讓你們選一款 VR 產品,你們會選哪一款?為什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