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反派」計春華髮現晚期肺癌三個月後離世!肺癌早期篩查的重要性

新聞背景

著名國術影視演員計春華近日因肺癌去世,年僅57歲。計春華因出演張鑫炎執導電影《少林寺》中的反派「禿鷹」而被觀眾熟知,後又出演《少林小子》、《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續集》等作品中的反派,被譽為「金牌反派明星」。

據浙江在線報導,今年春節前後,還在北京拍戲的計春華右胸背部突發疼痛,被診斷出肺癌,且為晚期肺癌。

據他生前的主治醫生介紹,入院之時,計春華身體情況已非常差,整個人很虛弱、消瘦,還出現了嚴重的貧血。由於已經處於肺癌晚期階段,無法接受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措施。香港朋友得知病情後,特意從香港購買了目前最新的PD-1藥物供他使用。但治療了兩個療程,效果不好。計春華和家人都非常配合醫學治療。在生命裡最後一個月,計春華全身疼痛,疼痛評分一直高居8分、9分。

發現即是晚期,短短三個月離世,計春華逝世的消息為市民再度敲響了健康警鐘,也讓不少人對肺癌這一奪命殺手懼怕不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多學科診治組首席專家、肺癌防治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海泉在接受採訪時提醒市民,肺癌的早期篩查很重要。

為何直到晚期才被發現?

陳海泉教授介紹,肺癌的預後與其分子機制有關。

有一部分肺癌類型進展非常快,可根治性時間視窗相當窄,目前醫學上對這類肺癌能夠採取的治療手段較少。

不過,大部分肺癌都有一個相對較長的發展過程。像計春華這樣,儘管初診時已經是晚期,但之前可能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由於沒有明顯癥狀而未被及時察覺。

「出現胸背痛這樣的癥狀時,大部分已經是中晚期了,而肺癌早期是沒有明顯癥狀的。」陳海泉教授指出,過去,75%的患者初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所幸近十年來,隨著民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篩查手段的進步,早期發現肺癌的概率在不斷提升。

「肺癌都是由小長大的,有的發現時可能已經有5cm~6cm,但它必然會經歷1cm,甚至0.5cm或者還要更小的階段,在這個早期階段抓住它很重要。對於0期肺癌,也就是常說的『早早癌』,及時手術是可以完全治癒的,不需要進一步放、化療。而要想儘早發現肺癌,獲得良好預後,就需要我們重視肺癌的早期篩查。」

陳海泉教授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有以下至少一項危險因素:吸煙≥20包/年,其中包括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被動吸煙者;有職業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瀰漫性肺纖維化病史,每年可接受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如發現可疑小結節應該及時去專業的醫院進行鑒別診斷。

他特別提醒市民,近年來我國肺癌患者中呈現女性多、不吸煙者多、年輕人多的特點,所以不到40歲的年輕人、女性、不吸煙者也不可大意。建議可以先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如果沒有問題,複查間隔時間可以長一些,如3~5年篩查一次。

小結節不要急著「一刀切」

由於對癌症的恐懼心理,不少市民在體檢中發現肺部小結節後十分懼怕,想要儘快手術切除。其實,小結節需要重視,但並不一定都要手術切除。陳海泉教授指出,肺小結節並不都是肺癌,它也可能是良性結節。「一定時間的觀察是最好的鑒別診斷。」

目前,低劑量螺旋CT可以篩選出最小3mm~4mm的小結節,此時一般形態不能分辨出良惡性,按照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標準可以定期隨訪,不需要手術治療。「一般有經驗的醫生通過3~6個月的隨訪觀察就能得出結論,準確率在95%。」

對於檢查出來結節直徑大小在6mm~1cm的患者,不可掉以輕心。儘管邊緣有毛刺是眾多「壞結節」的標誌,但也不是每個「壞結節」都會呈現出明顯的特徵。比如磨玻璃病變的結節,邊緣的毛刺以及分葉都可能不是很明顯,這就需要臨床醫師結合患者結節的大小、形態、位置、高危因素做出充分評估,並給予進一步的個體化處理建議,例如參加第二年篩查、隨訪複查、抗炎後複查、穿刺活檢、胸腔鏡或微創手術活檢等。

對於高度懷疑的「壞結節」,其位置若處肺葉的外周部位,可以考慮通過微創手術進行肺部局部的切除術,在清除「危險分子」的同時儘可能保存健康的肺組織,保留患者的肺功能,以提高患者術後的生活品質。但是,對於小結節處在肺葉較靠近中央的位置,切不可對小結節採取一刀切的方式,不論具體情況統統進行「肺葉切除術」。因為,摘除那些身處肺葉中間的小結節,在手術中需要切除整個肺葉,若術中病理證實是良性的,這將對患者的肺功能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總而言之,一般人群在體檢中發現肺部小結節,不必過分擔憂,堅持遵醫囑隨訪複查,仍然能較早地發現肺癌早期病變的「蛛絲馬跡」。

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適合PD-1

從媒體報導中得知,計春華的朋友從香港購買了PD-1藥物讓他使用,可惜效果不佳。 據了解,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已批準註冊了首個PD-1肺癌免疫藥物。作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免疫治療藥物,PD-1抗體藥物能「戰勝」肺癌嗎?

陳海泉教授對此回答說,免疫治療近年來備受關注,在國內尚未批準該類藥物之前,已經有一些患者「病急亂投醫」,尋求各種代購途徑使用PD-1藥物。但並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適合使用PD-1藥物治療。有數據表明,PD-1藥物可將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延長,但由於中國人的肺癌分子機制佔比與歐美人種有所不同,所以對於一部分肺癌患者,PD-1藥物使用是無效的,還有少數患者甚至可能因為使用該藥物加快病情進展。所以使用PD-1藥物需要結合患者病情並經過專業醫師評估,不可盲目跟風、擅自用藥。

手術仍是治療肺癌的主要方法

臨床中,被診斷為0至I期的早期肺癌患者只需要通過胸腔鏡等微創手術方式,便能成功的徹底切除病灶,術後恢復情況良好,幾乎所有病人都能治癒,長期生存。

微創手術並不僅僅是「切口小」,陳海泉教授領銜的團隊開創了「微創治療3.0理念」,「不僅是切口微創,更是器官水準微創、系統/全身微創。」在多學科參與下,為病人選擇合適的手術、合適的切口,保留正常的肺組織和淋巴結,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手術,並平衡切口、臟器和系統損傷。術中通過冰凍病理指導亞肺葉切除,早期肺癌隻用做部分切除就可以達到治療目標,無需切除肺葉;但對原發性的惡性腫瘤,則需做標準的肺葉切除加淋巴結清掃。「通過術中病理,做到最大限度切除腫瘤組織、保留好的組織,讓患者獲益」,他介紹說。

「還要提醒市民的是,有時候不治療是最好的治療。」陳海泉教授指出,癌症病人時常認為治療比不治療要好,積極去嘗試各種治療方式,但有時做加法不如做減法,病人的生活品質也應該在考慮範圍內。

比如他門診中接待的一位87歲肺癌患者,高齡老人對手術的耐受度比中青年人要差很多,且術後恢復慢、併發症多,經綜合評估後建議採取非手術治療方式,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預防

面對肺癌這一名副其實的惡性腫瘤「第一殺手」,有沒有辦法可以從源頭上預防呢?

陳海泉教授回答說,吸煙仍然是已知明確的肺癌高危因素,同時也是多種疾病的高危因素,而且吸煙者所患的肺癌與非吸煙者相比,分子類型不同、治療難度更高,所以戒煙是預防肺癌的當務之急。

另外,近年來不吸煙者、女性的肺癌發生率越來越高,但確切的病因尚不明確,仍需要加強病因學研究。

此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是預防肺癌,也是預防癌症最好的方法。」陳海泉教授強調,很多人都關心「吃什麼防癌」,其實並沒有任何一種食物或營養品能防癌,但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合理運動、心態平衡,能夠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健康生活,加上合理篩查,能夠最大程度將腫瘤扼殺在搖籃之中。

(作者:嶽繼慧)來源於:腫瘤醫院公眾號

微醫(掛號網)知識庫 https://www.guahao.com/kb,收錄超過70000種疾病、5000種癥狀和8000多種藥品、手術項目、檢查項目;覆蓋全國7000多家醫院和60000多醫生的資訊等,以及相關在線問診、文章、帖子和問答等優質內容,匯聚各類健康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