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治肺癌宜「三早」 肺部結節須重視

肺癌是我國死亡率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赫捷院士曾說過,有60%到80%的癌症患者剛到醫院時,就已經進入中晚期。近日,輿情機構大瀚團隊經過調研提出,肺癌防治宜「三早」,即早防、早診、早治。

對肺癌還存在著很多誤區和困惑

大瀚團隊了解到,肺癌有兩點可怕之處,一是不知肺癌誘發的原因;二是早期無明顯癥狀,或與一般呼吸道疾病癥狀相似,容易被忽視。只有當腫瘤比較大,或出現轉移時才會有較為明顯的表徵。許多患者對該病認識不足,在就醫過程中存在著不少誤區和困惑。

在診治環節中,同樣存在著很多問題。切除結節,難度在避免誤傷身體的正常組織。但肺癌篩查本身具有一定難度,病情發展速度和趨勢在不同個體間存在較大差異。對體征和影像學的研判,不僅需要對X光或CT報告進行精準解讀,還需要3D動態等精細測量。定位問題就是一大考驗,因為切除的結節最大可能只有幾毫米,對醫生的技術要求是非常精準,如果定位不準反覆實施切除或大面積切除,對患者損傷很大。

其實中國在肺癌防治方面很有作為

其實,近年來,中國胸外科的作為不僅在國內具有創建性,在全世界也具有先進性。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及其團隊自1993首創胸腔鏡手術,二十多年以來,在早期肺癌的篩查及診斷方面成績卓越,在微創根治技術和科研方面都取得了公認的成就。何建行及其團隊引領胸外科技術發展,心肺移植手術成績尤為突出,已完成手術230例。創立「無管微創手術」的24小時進出院日間手術新模式。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喻風雷教授及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材料,標記了細胞因子TGF-β。通過對它的跟蹤,可以在活體腫瘤細胞內實時觀察,並測量出組織細胞結合或解離的具體時間和比例,這一技術可以用來篩選針對肺癌的特定靶點的靶向藥物,直接在分子水準分析靶向藥物是否有效,分析靶點蛋白分子是否耐葯,並為肺癌的靶向藥物開發和耐葯分析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現在,醫學界還致力於利用人工智慧輔助醫生進行診斷,安全分析癌症影像的識別,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率,並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

如何做好日常保健及防治篩查?

眾所周知,肺癌防治宜「三早」,即早防、早診、早治,這已是國際公認對抗癌症的最有效手段。近年來,我國實施的國家「癌症早診早治項目」,在高發癌症防控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去年六月,廣州越秀區對50-74歲肺癌高危人群進行了篩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介紹說,這次篩查試點,經費主要由廣州市財政、越秀區財政和第一醫院分擔。項目會持續三年,可以覆蓋符合條件的居民。今年,湖南省腫瘤醫院也規劃對長沙市1萬名高危人群提供免費篩查。

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主席支修益教授提出,遠離「三霾五氣」,三「霾」即室外霧霾、室內煙霾和心裡的陰霾;五「氣」即室外大氣汙染、室內空氣汙染包括煙草煙霧煙氣、廚房油煙氣和房屋裝修裝飾材料VOC汙染,以及總愛生悶氣。

湖南省腫瘤醫院胸部主任醫師陳建華建議,年齡40歲以上、長期吸煙、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史等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肺癌篩查。

大瀚團隊呼籲,全民要有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斷的自覺性,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切忌積勞成疾。一定要重視肺部結節。不要等到身體不適才匆忙就醫,從而錯過最好的診治時間導致遺憾。湘雅二院喻風雷教授也呼籲,大家應該形成共識,肺癌篩治必須常態化。(梅文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