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歲男童7天大便1次,竟是先天性巨結腸作怪

「明明每天能自行解便一次了!謝謝你們!」

電話裡傳來明明媽媽興奮的聲音。

播放GIF


明明已經3歲了,

為什麼每天大便這麼平常的事就讓媽媽這麼開心呢?

播放GIF

原來,明明以前一周才排一次便,

一直無法根治,全家人為他排便的事操碎了心。

直到不久前,到祈福醫院的一次就診,

改變了明明的命運,

拂去了籠罩在家庭上空的陰霾。


3歲男童7天大便1次

緣是先天性巨結腸作怪

3歲的明明從小就便秘,一般一周排一次便,有時不排便,肚子脹,只能通過開塞露等輔助排便。到醫院去看,當地醫生也當作便秘治療,開些中藥緩解癥狀。然而,效果並不理想。

播放GIF

前不久,父母帶孩子找到了祈福醫院小兒外科的俞鋼主任。俞主任懷疑明明為「先天性巨結腸」,做了鋇劑灌腸明確診斷後,建議擇期進行根治性手術治療。5天后,小兒外科團隊順利完成了手術,術中出血很少。3天后明明出院,出院1周後醫生回訪,明明每天大便3次,其中1次能自主排便。恢復情況良好。再訓練3個月左右,便可痊癒。


神經元缺失是主因,常致腹脹、便秘


祈福醫院小兒外科副主任舒斯偉說,先天性巨結腸又稱先天性無神經節細胞症,是胚胎期消化道發育畸形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佔消化道畸形第二位,發病率為1/2000至1/5000,約90%為男孩,是引起小兒腹脹、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病主要跟「遺傳因素」或者「胚胎髮育過程中胎兒腸壁內微環境的改變」有關。

當腸道肌間及黏膜下神經元缺乏或發育異常,腸子處於持續性痙攣性收縮的狀態,喪失了正常的蠕動功能,從而導致食物殘渣不能順利通過,不能把糞便擠出腸外,造成排便困難,而正常的腸管也因為糞便堆積而致使近端結腸繼發擴張、肥厚。因此治療的首要任務是使患兒能夠排便。


手術治療可根治,微創手術恢復快

目前,根治先天性巨結腸的方法就是手術切除無神經節細胞腸段。小部分病情較輕的病人經過擴肛、飲食調整等排便通暢的可不需手術。但要想根治,手術治療仍是唯一的方法。以往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手術需開腹切除遠端結腸,藉助吻合器或夾鉗將近端腸管與肛門吻合,不僅風險大,損傷嚴重,且恢復時間長,花費也高。而此次實施的「經肛門巨結腸根治術」是一種微創新手術方式,不用開腹,只需要經過肛門入路,遊離拖出擴張的結腸,然後與病變直腸一同切除,最後將直腸末端和正常功能的結腸吻合,創傷小、出血少、恢復快,術後看不到手術疤痕。

然而,術後要真正康復達到排便正常,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的排便功能訓練(包括擴肛治療、飲食管理、肛門功能訓練)。因此明明出院後,醫生還定期隨訪指導訓練。所以,當明明能每天自主排便後,她的媽媽忍不住向醫生們報喜。


孩子反覆便秘家長要警惕

診治越早越好莫遲疑

先天性巨結腸的突出表現便是出生後反覆便秘,但一些家長因認識不夠,以為孩子只是普通便秘,不當一回事,或按照便秘的處理方法簡單處理一下就不了了之,使不少孩子直到兒童時期病情更加嚴重了才被診斷出來,貽誤了最佳的手術時機。

據舒斯偉主任介紹,先天性巨結腸診斷及手術治療越早,腸道擴張就越少,需要手術切除的腸段也就越少,也就越有利於腸道功能的恢復和重建。因此,父母一旦發現孩子有頑固性便秘,要及時到小兒外科進行診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